首页期刊导航|青年科学(教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科学(教师版)
青年科学(教师版)

月刊

1002-2562

024-22690622

110014

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

青年科学(教师版)/Journal Young Science
查看更多>>《青年科学》杂志,全国统一刊号:CN21-1202/N,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562,邮发代号:8-140。是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辽宁省一级科技品牌期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励精图治,两度蝉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百种重点期刊”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刑事案件中证人当庭翻证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王建兵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刑事诉讼证据体系中,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是两种比较重要的言词证据类型,但修订后的刑诉法实施后,在庭审阶段,他们不同程度地 改变原供证的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经济犯罪案件,更加司空见惯,大多数庭审法官对庭前供证缺乏信赖而一般认为应当使用当庭供证;对公诉机关来说,认为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会起到放纵被告人翻供、采取各种手段对抗司法追究的作用,因而难以完成刑法、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惩罚犯罪,继而控制犯罪的任务.所以,在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此类证据的运用和取舍方面,产生了一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证人证人证言当庭翻证原因对策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性质问题研究

    潘颖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指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在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于其他人购买的权利.我们在认识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时,需注意,优先购买权具有两方面的性质,首先,从强制效力上来看,优先购买权存在有形成权说与请求权说两种学说.其次,从作用对象的范围上来看,优先购买权性质同样存在有物权与债权两种学说.因此,在讨论该权利的性质时,需要将此两个问题分开讨论.在我国的合同法体系下,宜将优先购买权认定为一种是具有物权性质的形成权.

    优先购买权请求权形成权物权债权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文婷婷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刑事和解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妥协和交易,但是该方式不仅有助于刑事案件迅速的得到解决,而且容易达成加害人和受害人都相对满意的结果,刑事和解制度能够在快速解决案件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实现争讼各方的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刑事司法所追求的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司法压力.

    刑事和解制度我国现状制度构建

    试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王嘉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个人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频繁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今天,我国立法上滞后性的弊端已逐渐体现出来,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很有必要.虽然目前学界仍有争议,但是在程序上和配套制度上对个人制度的构建已是大势所趋.

    个人破产制度构建必要性

    基于金融ADR机制的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陈月赵晶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ADR机制作为处理金融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而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险纠纷处理机制,保险消费者一直面临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两大问题的困扰.本文基于金融ADR机制,从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出发,总结国外的已有成熟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从构建保险ADR机制的角度,提出改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ADR机制保险消费者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以众筹为例

    周峻弘陈梅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交易结构,代表了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应当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创新性金融监管理念的试验田,探索未来“新金融”监管的范式.通过提供有效法律供给、完善征信体系、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协调和发挥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可行性路径.

    互联网金融众筹法律风险法律监管

    浅析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郭翼飞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是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网上商贸、电子交易高度发展,泄露个人信息、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案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构建起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制不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权利.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这一块上的主要规定(即现状)以及问题的举例归纳等方面来探讨在我国特有国情环境下,如何完善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法律保护

    “微信十条”成功传播对改进法制宣传工作的启示

    刘礼大陈忠
    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微信十条”的成功传播为典型案例,梳理其传播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传播过程的主要特点,着力阐明了借鉴“微信十条“成功传播经验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工作,必须注重新媒体的运用,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途径;必须加强信息收集反馈,精心设计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受众,充分贴近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需求.

    “微信十条”法制宣传工作

    公诉案件起诉证明标准的确定

    曹颖
    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法定程度.公诉案件的证明是一个动态的贯穿了从侦查、起诉、审判每一个环节.本文以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为视角,展开对该阶段证据证明标准之论述.

    证明标准客观真实法律真实

    隔代探望权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现状及对策

    王蓓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婚姻法》第38条明确规定,夫妻双方离异后,仅未抚养子女一方的父或母享有探望权,亦即探望权的主体仅限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该法条之规定从立法上将隔代探望权排除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由此,在司法实务中产生了主张保护隔代探望权与反对认可该权利的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本文将分析我国隔代探望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隔代探望权保护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