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春香传》中文译本平行语料库的搭建

    高佳琪孙皓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香传》这部优秀的韩国文学名著,深受我国翻译人士的喜爱.关于《春香传》中文译本的研究尚停留在文本研究的层面,亟需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整理与研究.本文依托笔者负责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旨在对《春香传》中文译本利用Python建立平行文本语料库,通过机辅翻译这一手段,分析诸译本间存在的问题及翻译偏误,从而达到提高翻译效率的目的,以便更好地为翻译工作者提高翻译质量.

    春香传韩国古典文学机辅翻译大学生创新项目

    论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龚成娇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悲剧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通过将生命中的苦难、忧愁等元素的描绘向世人展示出现实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有很多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悲剧性,分析并研究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悲剧性对更好地提升人们对于安徒生童话理解的深入程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重点围绕安徒生童话中的背景特点展开分析,并对安徒生童话背景的教育意义展开探讨.

    安徒生童话悲剧色彩

    论韩国近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文化特征

    姬容婕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国与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的联系上就比较密切,近年来,随着韩国文化的崛起和韩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我国青少年受到韩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学作为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点,对韩国文学进行研究有利于中韩文化友好交流.本文的前半部分重点阐述了近代韩国文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学体裁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他们的文化特征,本文后半部分重点分析当代韩国文学的发展情况.

    韩国文学发展过程文化特征散文、诗歌

    《安娜?卡列尼娜》中译本对比分析

    姜云雪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文学著作《安娜•卡列尼娜》自问世以来,广受文学翻译家的推崇.本文将选取草婴先生和力冈先生的中译本作为分析对象,试图从两位翻译家对原文本的解读、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译和译者风格特点的差异入手,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草婴力冈中译本对比分析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

    黎荣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友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它存在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产生友爱的原因有三种,与此对应产生了三种友爱,即善的友爱、实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但是友爱关系的产生与建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友谊建立后要维系好它也不是一件易事,会困难重重.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更好的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仍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亚里士多德友爱德性

    以《徒然草》中的恋爱观试析吉田兼好思想上的矛盾性

    梁影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徒然草》为日本镰仓时代吉田兼好法师(1283—1350)所作,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此书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243个片段组成,主题环绕无常、死亡、自然美等展开,是一部内涵丰富、具有多重魅力的作品.然而细读之下不难发现,书中吉田兼好的思想前后多有矛盾之处.本文试从作品中的"恋爱观"入手,分析吉田兼好思想中的矛盾之处,以探究其对人性及社会独特、深刻的理解.

    《徒然草》恋爱观矛盾人性

    探究中西文化架构下隐喻的异同

    刘畅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在中英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其根植于思维和认知,是文化的一种反映,因此隐喻的解读必须要基于文化.本文从中西方地域、宗教、颜色词等角度,研究中西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力求对中西文化有着更深层的认识,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帮助.

    隐喻中西文化差异相似

    塔吉亚娜的梦的解析

    刘晓雅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普希金一生大量的创作中,最伟大、最中心的代表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家不仅创作出俄罗斯文学史上"多余人"第一人,也造就了普希金笔下女性的光辉形象-塔吉亚娜;塔基亚娜的梦作为文中重要一章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梦的解析

    英译汉的动词化策略研究——以潘文国翻译的《论平实之体》为例

    马媛媛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c);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1].对于这一中英语言差异,采取一定的动词化策略是英汉翻译时比较常见的翻译思路和策略.本文以潘文国先生翻译的《论平实之体》为例,从静态词类动词化和静态结构动词化两个主要方面来研究译者翻译时采用的动词化策略.

    英译汉动词化策略静态动态

    从"寂"字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毛彩丽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寂"字出发来探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过程以及其所创造的美的世界.通过中日对比可以看出,日语中日本人对"寂"持积极的态度.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日本人的自然观和佛教的影响.对"寂"审美意识不仅影响了日本的俳句、茶道、绘画、庭园等艺术的世界,还影响到了现代日本人的消费观.而这种审美观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审美观审美过程美的创造力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