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思维研究

    卫郭敏马炎林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系统观念为方法论依据,从整体性思维出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认识层面上的整体性体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中;在治理层面上的整体性体现在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综合治理的整体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的整体性、全社会共同保护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性以及世界生态文明和谐共赢的全球协同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观念整体性思维

    新时代践行"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及推进路径

    韩职阳祝木伟
    6-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之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拼搏之姿;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之锋.全党践行"三个务必",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践行"三个务必",护航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理路为: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赓续初心使命的红色基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战胜赶考之路的艰难险阻;增强历史主动意识,积极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坚定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持续自我革命保持清醒坚定.

    新时代三个务必价值意蕴实践理路

    论"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内涵、文化特征和实践指向

    赵文靖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结果.一方面体现在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激活,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赋予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元素,塑造出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成为中国道路文化根基的新时代夯实.其中,连续性赓续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根脉,创新性决定了中国道路的时代特色,统一性凝聚了中国道路的前进力量,包容性体现了中国道路的多元取向,和平性突出了中国道路的世界理念.作为新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是解决时代课题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和创新性实践指向,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二个结合"时代意蕴文化特征实践指向

    十八大以来党加强思想建设的创新举措、鲜明特点与基本经验

    余绪鹏江纯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自十八大以来,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性学习活动、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重大斗争一线的奉献精神等创新举措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些举措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特别注重通过常态化党风廉政建设来加强思想建设,特别注重在思想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净化自媒体空间并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新时代党加强思想建设在根本方向上,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基本要求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目标;在主要内容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保障方式上,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家庭家教家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度建设

    晚清传奇评点中的儒士文化批评

    高宇星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意义等方面观照晚清儒士在社会变局下的真实想法,还原晚清社会的真实生活场景.

    晚清传奇评点儒士戏曲批评

    中华学术外译语言学项目统计分析及译传策略

    葛焱磊黄溯鑫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学术外译承担着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国家级项目.但目前对项目的整体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对具体学科门类的实证分析.通过对2010-2022 年的立项信息的研究结果显示,语言学立项主题以汉语本体研究为主、立项文版分布不均衡、推荐选题数量有限、海外传播力度不足,因此,建立语言学撰写、出版、翻译和海外传播的外译联动机制,广泛选题,积极申报,平衡文版,以通过多维角度、多方渠道来推动中华学术外译的高效实施,为项目决策者和申请者提供重要参考.

    语言学项目中华学术外译译传策略统计分析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推动绿色发展:理论溯源与实践探讨

    洪富艳孙建国
    30-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政府不断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但仍存在着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政府尚未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公开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待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提高环境信息公开质量,从而协调促进人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有效实施环境善治的目标.

    绿色发展信息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二元合一"叙事

    刁科梅雷艺轩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玫瑰与蠕虫》是俄罗斯科幻作家罗伯特·伊巴图林获得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的小说.小说给人杂乱无序、扑朔迷离、生涩难懂之感.之所以如此,经研究发现,小说整体呈现"二元合一"的叙事模式: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异托邦"与"恶托邦"合一;叙事线索呈现明、暗交叉合一;叙事内容呈现二元对立合一;叙事风格呈现科幻与悬疑合一.这种叙事模式最终指向:在当今人工智能和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之下,对人类未来会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行反思和预警.

    科幻小说罗伯特·伊巴图林《玫瑰与蠕虫》叙事

    "混合惯例":好莱坞科幻片与恐怖片的类型杂糅

    章雄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莱坞的科幻片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与恐怖片混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一种惯例.在类型前史阶段,二者的混合主要表现在科学的破坏性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但恐惧感并不是很强烈.在类型创建阶段,科幻片逐渐成熟,两种电影的类型混合本质上都是在讲述人类对于生存的焦虑问题,一边怀着期望想象科学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一边又对科学的边界产生怀疑和恐惧.1980 年代以来,科幻片与恐怖片的混合遵循双轨制原则,小成本科幻片的恐怖氛围愈加逼真,能够促使观众在为离奇故事情节所折服的同时更能有所思考.这种混合是艺术交流、观众情绪发泄以及表现社会隐忧的综合结果.

    好莱坞科幻片恐怖片类型混合

    论刘宇昆小说《人之涛》:科幻与神话的旨归交织

    成炬锦刘梦瑶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小说沟通了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与神话故事有着更深层次的主题呼应.科幻小说作家刘宇昆,拥有中美两种文化背景,擅长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把东方故事与西方现实技术相结合.在《人之涛》中,他把世界各族不同的神话故事进行交织,又与科幻融合,书写了一个全新的宇宙神话,探索了人类生命与命运的意义价值,小说祛除神话表面的伪装,接受技术潮流的变迁,为科幻文学探寻更丰富的可能性.

    刘宇昆《人之涛》科幻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