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

杜桂萍

双月刊

1000-7504

qiushixuekan@163.com

0451-86608815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求是学刊/Journal Seeking Trut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该刊一贯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坚持开放、创新、超越的办刊理念,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人文特色,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强化专业性学报的学术特色,注重学术品位的提升,并将品牌意识和学术特色作为第一追求,通过主编和编辑的主体意识以重点栏目的设置实现学术刊物的办刊特色,形成开放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逻辑

    田鹏颖金英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又一次理论创新,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为了谁"的政治问题,始终如一地把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强化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工作部署的全面统领的政治抓手.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二为"的根本方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凸显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政治担当,指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有新发展、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战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价值基础、提供了精神力量、指明了未来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领导权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范鹏杨丽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贡献尤为突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文化生命体"的现代文明观的确立和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形成人类文明共识体等方面,为彻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的理论条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本条件"古今中西之争""文化生命体""人类文明共识体"

    中国自主的数字贸易知识体系建构——以西方经典理论为参照系的比较

    马述忠胡增玺吴鹏
    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颠覆了传统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商务的理论范式,中国学者在数字贸易领域的率先实践为中国自主的数字贸易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机遇.文章从中国数字贸易发展事实出发,以西方经典贸易和商务理论为参照,在全面梳理中国学者原创性贡献并适当参考西方有价值的前沿研究基础上提出数字贸易一般性分析框架.具体地,数字技术是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消费者、数据、全球公司和智能制造六大主体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的数字贸易主分析框架,是数字贸易核心研究领域;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贸易成本、多边贸易、全球生态网络、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市场和数字贸易规则六大重点研究领域构成的基于消费者偏好的全球贸易平台次分析框架,以及平台生态系统、组织变革、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数字营销和数字并购六大重点研究领域构成的基于需求驱动的全球公司次分析框架.文章构建的数字贸易分析框架是动态演进的学术范式,有利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贸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

    数字贸易自主知识体系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

    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农业保险功能定位与改革取向

    李新光郭连强祝国平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粮食安全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风险保障也呈现新特征: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的方向由强调粮食生产端,向重视粮食全产业链条的风险保障转变;粮食安全保障的内容由数量风险,向数量、质量和生态等综合风险转变;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由生产环节的自然风险防范,向兼顾自然、市场、责任、政策等多重风险防范转变;粮食安全保障的范围由聚焦国内风险,向统筹国内国外风险转变.面对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的新特征,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保险的功能定位做出相应调整,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应达到新高度、收入转移功能应达到新准度、产业引导功能应展现新作为、要素保障功能应拓展新领域.适应农业保险功能的重新定位,我国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改革取向上也要做出战略性的改变:围绕粮食多维风险保障需要,在政策、组织和法制方面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着眼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风险的新特征,调整和完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机制;聚焦农业保险的新功能定位,在"扩面、提标、增品"方面创新多元产品供给;统筹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加快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以期有效防范并应对重大农业灾害.

    粮食安全农业保险保险体系功能定位

    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之问"

    魏枫完颜含玥焦方义
    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由此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有国外高端技术封锁的倒逼作用影响,又有扩大内需的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我国生产力理论内在发展需要.但是,对于技术进步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否具有中国独特性、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以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四个之问"——"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之问""中国独特性之问""底层逻辑之问""动力机制之问"为主线,探索性地寻求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规律,通过将这"四个之问"整合在一个综合框架下进行讨论,旨在更全面和系统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演进路径.

    新质生产力技术进步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以马克思机器体系固定资本财富观为中心

    陆自荣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体系固定资本创造价值根源于其所凝结的对象性劳动,其对象性劳动是社会个人本质力量生产力的劳动,是自由时间的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凝聚.因此,自由时间是机器体系固定资本财富的度量.财富的量的度量是交换劳动的前提,同时,对于非交换劳动,只要物质生产还是必然领域,物质财富的量的度量就还具有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时间矛盾激化,共同生产将取代交换劳动.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具有交换劳动的劳动价值论和共同生产的劳动价值论两种形态.机器体系的劳动价值论完全适用于交换劳动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共同生产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将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域.

    人工智能劳动价值论机器体系固定资本

    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经济理论范式的转换——从实践哲学视角出发进行的考察

    刘健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作为近代伟大的实践哲学家,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探构成其实践哲学框架的关键环节.但经济学在实践哲学传统中的定位问题一直很模糊,这导致学界关于经济学的讨论一时间形成风靡之势,但对经济学本身的思考却存在视域上的缺失.亚里士多德是实践哲学的奠基者,由于当时城邦文明所限,"经济"知识一直被理论知识与伦理—政治实践知识所遮蔽.一般认为,亚氏笔下的家政学构成了经济学的原初理论形态,从家政学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构成了经济实践论的理论线索.梳理"经济学"古今理论形态的演进有助于对经济学本身作哲学解释学研究,以补充一种新的经济学基础性意义.这不但为考察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域,而且也拓宽了实践哲学的研究视野.

    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家政学政治经济学劳动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赋能农民现代化的逻辑与进路

    王欣亮卫玲
    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赋能农民现代化既是数字时代下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民现代化的内涵基础上,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从共享普惠、传播创新、技术进步及治理保障逻辑出发,探析数字化作用于农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进而在保障四类逻辑机制通畅运行的目标下,从"场景—技术—主体—组织"的分析框架入手,剖析数字化赋能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掣肘以及破解掣肘的实践进路,提出挖掘数字场景、革新数字技术、激活数字主体、优化数字组织等现实策略,以期增强农民现代化的数字赋能作用.以上结论对弥足人的现代化短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定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农民现代化

    论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

    章志远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解原则载入总则规定之中,是《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大亮点,预示着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生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各级政府分内职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为新兴政法话语,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地位的实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社会背景.就规范内涵而言,调解优先、应调尽调是新模式的基本特质,调解覆盖到各类型行政复议案件、贯穿于行政复议办理全过程、调解结案方式和效力多样化则是新模式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有效运作,需要从加强行政复议人员能力建设、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和充分借助体制内外力量等方面予以保障.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发展,将重塑行政争议化解整体格局,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调解型行政复议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争议主渠道

    行政复议附带审查的制度优势与效能优化

    薛小蕙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积极回应理论争议与实践需求,从统一学术概念、扩大审查范围和明确审查效力三个方面,对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度予以了更新与优化.相较于备案审查、行政诉讼附带审查等制度,行政复议附带审查在层级监督、专业审查、个案辐射和诉源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为贯彻好《行政复议法》的实施和优化附带审查制度的效能,下一步需要在配套体系中明确审查核心要素、在制度衔接中贯通审查程序与结果、在公开机制中加强案例指导作用、在改革推进中建立独立审查制度,以进一步激活行政复议附带审查在规范性文件监督方面的制度优势.

    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