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

杜桂萍

双月刊

1000-7504

qiushixuekan@163.com

0451-86608815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求是学刊/Journal Seeking Trut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该刊一贯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坚持开放、创新、超越的办刊理念,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人文特色,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强化专业性学报的学术特色,注重学术品位的提升,并将品牌意识和学术特色作为第一追求,通过主编和编辑的主体意识以重点栏目的设置实现学术刊物的办刊特色,形成开放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工程承包人对优先受偿权的处分自由论

    邬砚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建设工程承包人可否处分优先受偿权,"禁止处分说"所持优先受偿权系法定权、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的理由,因论据与论点脱节而无法证成禁止承包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合理性."限制处分说"以保护建筑工人工资为由,限制承包人放弃优先受偿权,但其将优先受偿权筑基于保障工人工资支付,不仅会对交易安全、撤销权制度、消费性购房人保护制度形成冲击,还会导致已经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承包人作出拖欠工资的逆向选择.从优先受偿权的制度功能来看,其与工人工资并无直接关联,仅对保障工人工资支付具有间接促进的或然性.从优先受偿权的理论基础来看,优先受偿权源于"增值理论",是基于公平原则而设立的承包人利益保护制度.因此,优先受偿权作为为承包人利益而设的民事财产权,承包人有权自由处分.

    优先受偿权建筑工人利益承包人利益增值理论

    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监管的双重困境及破解进路

    侯晨亮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以高频交易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应用.高频交易具有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稳定性的功能,是我国期货市场发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象征.高频交易的应用往往伴随着程序算法错误的技术性风险、诱发市场操纵的法律风险以及引起市场剧烈波动的系统性风险.在现行期货市场法律框架下,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监管面临双重困境:理论上,高频交易对市场公平、市场效率和市场安全所带来的影响难以量化;实践中,法律制度的滞后和监管技术的缺失导致传统规制手段的失灵.因而,有必要重新厘清高频交易的工具价值属性,优化其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以兼顾市场公平和效率为目标,重塑监管原则和理念,构建以技术驱动型监管为核心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高频交易金融科技系统性风险技术驱动型监管技术中立

    论我国公共数据信托的法律权能

    袁梓旋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是为从商业利用中释放公共价值.随着我国公共数据规模的累积和数据处理要求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区分公共数据资源的价值及其实现机制,明确公共数据权属有助于确保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在数据治理中引入信托制度,根据数据主体构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模式,能够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公共数据利用效能.公共数据信托基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通过利用独立第三方机构改变数据控制者与数据所有者间的不对等关系,在数据存储和利用中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由数据控制者作为委托人,并以数据财产权为信托标的作为数据信托的结构,将公共数据的财产性权益划分为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具体权利.明确信义法律关系的构成条件和信义义务的内容,形成基于数据受托人信义义务规范的公共数据治理范式.

    公共数据治理数据权益数据产权分置公共数据信托信义义务

    白居易《琵琶行》:场景还原和身份确认

    郭杰
    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创作方面的卓绝成就和空前高度开拓了中国诗歌艺术的崭新局面.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既是其代表作,也堪称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巅峰之作.对此,从宋代洪迈到现代陈寅恪等古今学者都曾加以深入探讨,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也存在某些认识误区.在继承前代学术传统基础上,采取文学研究为主、多学科综合运用为辅的方法,进行场景还原和身份确认,可以看出浔阳江头的宴饮性质、琵琶女的身份变化和命运起伏,及其与诗人遭际和心态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对诗篇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认识.

    白居易《琵琶行》场景还原身份确认

    数字时代网络文学生产的时空逻辑与审美生成

    韩传喜楚艳艳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审美的变革总是伴随着文本生产与传播的速度、距离和范围的调整,体现出媒介载体所赋予的时空逻辑的深刻渗透.以媒介时空为背景,网络文学生成的具体程式及伴随的审美体验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时间维度来看,在媒介时间压缩、加速和分割的运动过程中,网络文学表现出碎片化叙事、共享式创作及弹性化生产等特征.从空间维度来看,网络文学借助虚拟、多维、流动的网络空间来承载故事,展现出巨量化的内容、复合性的符号及动态性的结构,构建起开放且多元的文本空间.在新的时空框架内,网络文学的审美追求呈现出时态的现场感和动态感以及空间场景的复合性与互动性.

    网络文学数字媒介时间空间审美

    当代美国消费主义的历史审思

    钟瑞华
    16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主导着当代美国社会.美国人民很早就过上了消费主义生活,但这也造成了很多严重后果,由此引发了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挑战.尽管如此,消费主义依然发展成了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的主流生活方式,这是因为其具有繁荣经济、尊重人的个性,致力于满足人对幸福生活的自由选择和追求等合理性.历史上,消费主义随现代化进程产生并随之不断扩张,近现代启蒙思想对消费主义的理论论证,很多至今仍有极强的说服力,有些已成为大众心理常识的一部分.鉴于消费主义的两面性,可行的选择或许是:与消费主义共存,对其消极面保持警惕与反思,并为探索不同生活方式预留充分空间,最终实现对消费主义的超越.

    美国消费主义启蒙思想现代化进程

    《求是学刊》2024年总目录

    176-180页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