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供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供热
区域供热

曾享麟

双月刊

1005-2453

qygrbjb@sina.com

010-65339564

100026

北京朝阳区红庙西大望路甲1号温特莱酒店10层

区域供热/Journal District Heat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会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82年创刊,以宣传国家关于供热设施的建设方针、政策为宗旨,介绍国内外热能生产、输配先进技术及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刊载城市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专题文章,以宣传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为已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联合供暖系统的研究

    杜浩浩闫孟哲裴文浩贾鸿源...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联合供暖方案,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负荷计算和能源系统配置,并对系统的运行费用及全生命期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加热功率占总负荷的百分比为 83%时性价比最高,全生命期费用最低,与原燃气蒸汽锅炉供暖方案相比,每年可节省 32.81万元运行费用,降低的能耗相当于 328t标准煤,本方案设计思路可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系统配置经济效益

    提升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稳定性方式探索

    张琪欣王亚楠石光辉
    76-8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供热生产实践中电厂温度波动、热网失水治理、室温如何用于提升供热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储热及热电协同、全方位统计、实时视频监测站内失水、室温数据Pearson相关性系数等方面的分析与建议,以期为提升供热生产运行稳定性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优化思路.

    多热源集中供热现货市场失水治理远程采集室温精细化调控

    基于热成像、AI技术的热力站报警试验分析

    王亚楠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快速地发现热力站供热运行事故并确定事故原因,最大程度地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降低人员作业的危险性,太原市热力集团于 2022 年、2023 年分别进行了基于红外热成像与AI视频识别技术的热力站报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成像与AI技术可以较好地识别出热力站漏水、呲水、火情等事故并及时报警,从而可以快速识别站内突发事件,结合远传控制电动执行机构,可以有效提高热力站的运行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视频监控红外热成像AI热力站报警

    热力站优化运行技术改造方案的研究

    王慧霞周浩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供热系统运行,提升用户满意度,包热集团连续 3 个采暖期对 230余项不热问题进行处理.通过梳理,发现热力站供热系统过大、站内工艺设计缺陷是导致不热的主要原因.以处理某热力站不热问题为例,分析站内工艺流程、测试并记录循环流量、运行压力等,从根源上探究不热的原因,并重新划分热力站内的供热系统,科学合理地匹配现有设备,提出最经济的改造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对比分析改造前后站内的工艺流程、运行参数等,发现间接连接热力站合理优化供热系统、划小供热区域,可以有效地改善供热效果.

    间接连接热力站不热用户循环泵流量测试

    双碳背景下建筑领域相关标准解读

    李雪薇刘华于洪利赵鑫荣...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解读标准文件中提出的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的技术要点,梳理了标准中限定的能耗范围以及绿色、节能和低碳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对应的减排效果,总结了零碳建筑设计要点,以期为后续建筑领域的降碳工作奠定基础.

    标准解读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

    不同管道穿越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

    张鑫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拱管、顶管、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这三种管道穿越技术在供热管道领域的选择与应用,结合具体工程讲解了将其应用于供热管道时的特殊做法,并对这三种技术进行了对比总结,以期为不同管道穿越技术的选择提供借鉴思路,进一步完善管道穿越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

    管道穿越技术拱管顶管非开挖水平定向钻供热管道

    换热站板式换热器物理清洗法应用实践分析

    赵晶巍夏学彬王逸群包国喜...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常用的两种物理清洗方式对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的影响,总结这两种物理清洗方法的应用特点和优化方法,为实际供热运行中板式换热器的清洗工作提供参考.

    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传热系数对数平均温差端差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板研究进展

    修大鹏李鹏钱启伟陈永峰...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因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以及能够与建筑耦合集成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集热板是太阳能集热器的关键部件,近二十年来,研究者不断创新太阳能集热板的制造工艺,以期获得革命性突破,实现节约和替代常规能源的目的.研究从生产工艺、集热性能、使用寿命和市场用途等方面分析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板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板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板的市场前景.瓷铝复合集热板改变了板芯生产方法和涂层制备工艺,在成本、寿命和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光伏/光热一体板将光伏技术与光热技术相结合,可同时满足居民用电和用热需求,在用途方面更具发展潜力.

    太阳能集热板陶瓷集热板阳光吸收率热稳定性

    某既有建筑智慧供热改造运行分析

    赵晶巍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室温采集器和换热站设备,对哈尔滨某既有建筑单管串联上供下回采暖系统进行智能优化调控改造,分析通过智慧质调节和双曲线调节对原采暖系统运行的优化效果,以期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耗.

    智能改造质调节运行策略节能

    区域供热间接连接二次网供热系统节能控制方法

    梅传颂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区域供热间接连接二次网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提出自适应调节二次网供热系统节能控制方法.通过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供热系统热负荷预测方法,结合历史供热数据,预测供热系统热负荷,然后使用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算法的二次网优化控制策略,在满足热负荷需求、不影响供热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实现供热系统能耗最小化的控制目标函数,用细菌觅食优化算法求解目标函数,获取供热系统二次供水温度与循环流量的最优控制值,完成节能控制.实验表明,此方法可结合热负荷需求的变化,自适应调节二次供水温度与循环流量,保证供热效果的同时降低系统能耗.

    间接连接二次网节能控制热负荷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