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经济评论
区域经济评论

月刊

2095-5766

qyhl@public2.zz.ha.cn

0371-63936003

450002

河南郑州市文化路50号

区域经济评论/Journal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企业管理专业刊物。研究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探讨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区域收入差距:现实特征与政策建议

    闫梅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面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平衡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解析共同富裕和区域收入水平均衡的内涵,并以1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分析区域收入差距的特征和空间分异.研究发现,区域实际收入的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的大多是东南沿海核心城市,实际收入水平提升的大多是中西部城市;经过物价水平调整后,东部核心城市实际收入水平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具有较高的实际生活水平,而我国的西南、西北、中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实际收入水平及购买能力非常有限,是实际发展最落后、居民生活水平最低的区域.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促进物价水平合理和公正,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秩序,保障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共同富裕区域差距实际收入空间分异

    数字经济赋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王静田付晓东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区位、制度、产业、国际合作等优势,也存在高标准统筹规划不完善、部门协调和行政审批障碍多、数据要素市场不健全、数字金融风险频发、核心技术和数字人才不足、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不高等挑战.数字经济通过数字生产力,夯实发展动力与经济基础;通过数字分配力,促进成果共享与共同富裕;通过数字流通力,推动要素流通与创新格局;通过数字消费力,实现数实融合与供需匹配;通过数字整合力,优化治理效能与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合作区的高质量发展.面对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合作区应发挥五大合力优势,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数据安全治理、防范新型金融风险、突破技术与人才短板.

    数字经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机制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制、异质性及策略

    庄赟吴自炜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机制传导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提升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面对长江经济带在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时仍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和绿色技术创新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激励企业创新及培养高端人才等策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数字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江经济带作用机制

    中国城乡融合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内在逻辑、形成机制与实践路向

    李昀孔维铮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乡融合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键力量,对加快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城乡融合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生态化转型为核心,旨在促进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发展差距,并通过优化劳动者素质和劳动资料赋能劳动对象价值升级,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变革之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可赋能中国城乡融合完满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城乡融合可创新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向.形成机制方面,新质生产力外显于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因此可通过作用于上述三种生产力构成要素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此,应改善劳动投入,赋能劳动者全面发展;推动新质产业和生态环境优化,赋能劳动对象全面迭代;加快技术创新,赋能劳动资料全面升级,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城乡融合新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新时代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经验、制约因素、突破路径

    杨梦洁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硬道理.当前安徽、湖北作为典型代表,中部地区在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做强高技术产业集群品牌,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向前推进.但受到内生性、外部性、结构性、周期性多重因素制约,综合来看中部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不及东部地区,增长爆发力不及西部地区,正处在产业新旧动能深度转换、调整成效有待时日显现的艰难过渡期.应深刻研判自身问题与外部形势,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补齐市场化营商环境不足、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构筑内陆开放新优势等方面着重发力.

    新时代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城市群网络联系的幂律分布规律与层级结构特征

    盛广耀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的网络联系存在幂率分布规律,在这一规律的影响下,城市网络是"有等级倾向的网络",其网络结构必然表现为明显的层级特征.首先,基于城市引力模型测度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实证检验城市群城市间联系强度的概率分布规律,证明城市网络联系符合幂律分布的特征,且具有标度不变性.城市群的联系网络为服从幂率分布的无标度网络.然后,基于头尾断裂法对城市群城市网络的层级结构进行了划分和比较分析.尽管不同城市群城市网络的规模、强度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强关联关系的空间形态也有明显的方向性不同,但其网络结构都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层级特征.

    城市群城市网络幂律分布头尾断裂法网络分析

    国家中心城市韧性的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

    阎东彬王蒙蒙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借助2011-2021年9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剖析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查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9大中心城市平均韧性呈持续增长态势,但韧性绝对值相对偏小;各中心城市相关影响因素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差异化明显,且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说明本地区域和邻近区域相关因素对城市韧性发展均产生影响.因此,各中心城市应立足区位特征,从优化政府职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和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增强城市韧性,推动国家中心城市整体实力跃升.

    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韧性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智慧城市中共享经济规范发展研究

    马丽田世华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和共享经济是当前学术讨论与政策制定关注的焦点,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智慧城市和共享经济概念之间具备较强的关联性,共享理念、数字技术、数据驱动、本地化构成两者之间相匹配的共性元素.智慧城市与共享经济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共享经济不仅依赖于独特的城市条件,而且给城市带来变革性的影响.共享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引发诸如加剧本地化的负外部性、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法规摩擦和监管冲突等问题.推动智慧城市中共享经济的规范发展,地方政府应优化共享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探索推进实验性监管,形成协商合作的治理模式,进而实现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

    智慧城市共享经济实验性监管协商共同治理

    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数字贸易开放的路径选择

    聂新伟卢伟
    13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变革加速,跨境流动"数据"成为数字贸易发展的生产要素和重要载体.然而,数据安全与数字贸易壁垒相互强化,影响了全球数字贸易开放进程.从制度型开放视角对数字贸易开放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数字贸易开放的内涵范畴应包括:数字技术溢出、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准入放开和数字空间治理.基于此,结合中国数据安全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自贸试验区(港)等开放平台的试验探索,对数字贸易开放安全评估路径、数据"全周期"安全管理机制,以及试点对接隐私和安全类高标准规则等领域的创新性突破进行了梳理归纳,同时也指出了正在面临的企业合规成本增加等问题挑战.建议统筹开放与安全,以高质量实施自贸区(港)提升战略为契机,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加强数字空间治理能力建设,探索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办法和数据出境合规渠道,逐步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协调互促格局.

    数字经济全球化数字贸易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安全评估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贸易福利效应研究

    陶宏展吴超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准确评估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贸易福利效应对深化双边贸易合作至关重要.利用2002-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HS4位数进口产品数据,在大国经济假设下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贸易福利效应,并对福利效应在国家和产品层面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2-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贸易福利收益从16.29亿美元上升到94.77亿美元,特别是2013年以后,中国与共建国家效率损失下降明显;中国在不断优化进口贸易外部空间格局,并承担了大部分的效率损失,持续履行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惠发展的承诺.中国应继续深入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合作,积极主动从共建国家扩大进口,降低消费品和中间品关税水平,把握进口主动权,整合区域内优势要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国经济假设进口贸易福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