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日本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日本学刊

李薇

双月刊

1002-7874

rbxk@cass.org.cn

010-64039045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日本学刊/Journal Japanese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日本学刊》是以研究日本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及理论性,强调学术研究为改革开放服务。本刊主要刊载有关日本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帮助读者全面认识日本、了解日本。《日本学刊》具有很强的研究、实用价值,是了解日本、外事工作人员和大学师生研究日本的园地。本刊竭诚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政府机关、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大读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国之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十周年

    张生余承璞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已经设立了十年.国家公祭,是以国为名举办的最高级别的仪式,其中包含了意蕴深长的程序和形式,更引导国人获得实践性的历史认知、培植爱国情怀.公祭仪式所处的空间,基于历史而生成,针对否定历史真相的日本右翼言行,具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公祭空间本身亦因应形势而扩充,并转换了 自己的表述和语言.记忆的形成源远流长,在大屠杀历史发生的刹那就已开始,并因历史研究深化而升华.设立国家公祭和文化遗产的建议根植于南京长期的悼念仪式,并对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做出回应.记忆不仅因国家公祭而固化,亦在不断生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决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空间记忆十周年

    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长周期规律探究

    刘江永
    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日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周期:为期60年的超长周期、为期27-30年的长周期、为期约20年的中周期以及为期约10年的短周期.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呈现三大长周期变化.第一个长周期是1945年至1972年,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时期;第二个长周期是1972年至2000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形成合作发展期;第三个长周期是2000年至今,中日关系出现政治、安全领域矛盾上升期.目前中日关系进入战后第三个长周期的尾声阶段.2032年之前日本将重新制定为期10年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日本对华政策及中日关系可能迎来二战后第四个长周期.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内两条路线斗争,美国等外部因素也值得高度关注.下一个长周期,中日关系是进入战略对抗期还是相对改善期,还要看日本国内朝野、保守政党内两条路线较量的结果,特别是能否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及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认知争议.

    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历史长周期岸田文雄石破茂

    关键节点与社会建构:日本—北约关系演进逻辑

    乔林生王宁
    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日本与北约不断深化伙伴关系,并且将涉华议题纳入合作议程,进一步增加了东亚地区和中国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日本与北约首次尝试建立制度性联系可追溯至1983年,双方关系演进先后经历了接触失败、安全对话、海外行动合作和双边安全合作四个时期.在此过程中,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共同参与阿富汗重建和签署《国别伙伴合作计划》充当了打破既有关系模式、推动双方升级合作的关键节点.在各关键节点内部,对日本和北约实体与本体性安全造成冲击的情境变化充当容许性条件,双方根据情境理解实现再现吻合进而建构特定合作文化充当生成性条件,二者共同驱动日本—北约关系发展;文化的自我强化趋势进一步将新产生的合作文化巩固为新时期稳定的关系模式.在该机制的作用下,日本—北约关系演进整体呈现为"断续—均衡"的渐进过程.与此同时,利益界定的逻辑偏差和自我再现的内部分歧在观念层面对双方的合作动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制约着日本—北约关系进一步发展.

    日本—北约关系关键节点社会建构合作文化

    行政理性与改革政治性: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再思考

    白智立刘丛丛
    7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以行政之名的改革难免会向政治改革的方向偏离,对此,日本学者西尾胜提出"行政理性与改革政治性"的命题.从"西尾之问"出发,对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方案拟定、思路设计和行政发展课题等问题展开探究,可形成对改革本身及后续改革问题的再思考.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过程同时受到行政理性、改革政治性和行政文化的影响,其本质是破除传统的政、官、民关系,建立以执政体为中心的新型政府机构格局,改革成果是行政理性与改革政治性妥协平衡的阶段性产物.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启示在于,在反思改革的前提下,对三种改革范畴加以区分,并在相应范围内按照各自的逻辑精准推进相关内容.

    日本中央省厅改革大部制改革行政理性改革政治性西尾之问

    日本中小企业"出海":历程、特点及支持体系

    刘瑞周旭海
    9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至今,日本中小企业"出海"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出口导向时期、对外投资发展时期、海外布局加速时期和全球化扩张时期,遵循了"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海外地产地消"的渐进式路径.近年来,伴随国际经济格局重塑以及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日本中小企业"出海"呈现一系列新特点:"出海"方式呈现多元化形态,"出海"动因趋于复杂,"出海"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产供链体系,"出海"方向更加契合经济转型发展目标,"出海"决策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经济泛安全化增加"出海"不确定性,精细化、专业化经营凸显"出海"优势.鉴于国内市场萎缩和海外市场需求扩大,日本注重中小企业海外发展,主要支持举措包括:政府主导出台发展战略,提供财政税收支持,打造多主体、立体化的协同服务,形成多层级、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海外业务支持方案等.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日趋复杂的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日本支持中小企业海外发展的相关举措或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中小企业企业海外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体系

    欧洲日本研究的开放、流动与啮合——对EAJS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贺平
    12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日本研究学会(EAJS)堪称全世界日本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团体,也是透视战后欧洲日本研究整体发展轨迹的一个重要切口.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大会是EAJS最主要的活动,其分科设置生动地反映出欧洲日本研究从传统"日本学"向"日本研究"演进的四个特点:学科的覆盖面和规模效应日益突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渐居主流、分化组合下新的学科增长点次第涌现、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在EAJS的推动下,欧洲日本研究的机制建设和网络拓展稳步向前.欧洲各国自身日本研究的机制化发展不仅与EAJS嵌套和啮合,而且与 日本、美国等域外行为体有机互动.开放、包容、多元是EAJS以及更宽泛意义上欧洲日本研究的基本特征,促进了欧洲域内乃至全球范围日本研究的流动和交错,也是其逆境蝶变的原因所在.

    欧洲日本研究学会知识社会学日本学日本研究

    《日本学刊》2024年总目录(注:著者后圆圈内为期数,括号内为页码)

    155-156页

    Abstracts

    157-159页

    外文摘要

    160-162页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