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海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海洋学报
热带海洋学报

张偲

双月刊

1009-5470

jto@scsio.ac.cn

020-84459408

510301

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热带海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也是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它侧重宣传报道南海及邻近热带海洋的调查、研究成果和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刊物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源期刊;在国外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散射函数及衰减系数快速剖面仪的研发及应用

    李彩刘聪张现清陈飞...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体散射函数(volume scattering function,VSF,β(θ,λ))、吸收系数a(λ)及衰减系数c(λ)是海水固有光学特性的基础性参数,基于上述参数可以进一步推算得到水体所有特征性光学特性参数,进而为海洋初级生产力、全球碳循环等基础和前端领域研究以及水色遥感、水环境监测及灾害预警、水下光场分布、目标追踪、光伏发电等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受限于体散射函数的强方向性,其测量技术难度大且发展不成熟.文章以高角度分辨率多角度体散射函数及衰减系数高频剖面测量为目标,研发了可同步获取 17 个角度体散射函数、水体衰减系数、剖面深度及温度信息的快速剖面测量仪(volume scattering and attenuation meter,VSAM),其测量频率最高可达 20Hz,体散射函数测量角度范围为10°~170°,角度分辨率 10°,剖面最大工作深度 200m.利用 VSAM对三亚湾和崖州湾水体光学特性分布进行剖面调查研究:整体上,崖州湾和三亚湾水体体散射函数及衰减系数均存在较大的水平、垂直及角度(体散射函数)变化特征;同一水层,自西向东衰减及体散射函数呈递减趋势;同一站位,衰减及体散射函数随剖面深度呈递增趋势;前向 10°体散射函数最大,后向120°体散射函数最小,前后向体散射函数相差 2个数量级甚至更高.结合同期获取的水体浊度和叶绿素浓度剖面调查结果发现,浊度是崖州湾水体体散射函数及衰减系数显著高于三亚湾的主导贡献者,且上述海域水体浊度与颗粒物散射βp(90°,650)及衰减cp(650)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VSAM测得的衰减系数及后向体散射函数分别与Viper(Trios公司,德国)及ECO-VSF3(Seabird公司,美国)测量结果在剖面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体散射函数衰减系数剖面测量三亚湾崖州湾

    基于CESM模式的4至6月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异常增暖对印太气候影响的研究

    陈泽生李振宁郭媛媛王腾...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带西南印度洋温跃层深度较浅,该海域温跃层的变化与海表温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海气相互作用.文章基于观测资料和模式资料分析了 4 至 6 月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增暖对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气候影响.结果表明,4 至 6月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增暖增强了当地的对流活动,导致热带西南印度洋降水的增加;热带印度洋的低空出现了关于赤道反对称的"C型"风场异常,即赤道以北为异常的东北风,赤道以南为异常的西北风;5月至 6月北印度洋低空异常的东北风会减弱亚洲夏季风,北印度洋海表潜热释放减少,北印度洋海表增暖.热带西南印度洋海表增暖的气候影响并不局限在热带印度洋地区,其增暖能加热对流层大气,激发东传的大气开尔文波,热带西北太平洋低层的东风响应在信风的背景下也能触发局地的海气正反馈,两者共同有利于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低空反气旋式风场的维持.反气旋式风场异常在 5、6 月能增强季风水汽输送,使得我国长江流域的降雨显著增多.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热带西南印度洋加热异常可引起横跨北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了有益参考.

    跨洋盆影响海气相互作用降水反气旋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深圳湾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黄圆岑竞仪梁芊艳吕颂辉...
    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18S rDNA V4区为目标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深圳湾 2019年冬季—2021年春季 4个季节海水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整理该海域有害藻华生物的历史纪录数据,以探讨深圳湾有毒有害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深圳湾海域真核浮游植物含硅藻、甲藻、绿藻、褐藻、定鞭藻、隐藻和红藻 7 个类群,共 82科 269种.其中以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要类群,春季和秋季以微拟球藻(Nannochloris sp.)为优势种,夏季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优势种,冬季以极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minima)为优势种.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全年最高.此次调查共检测出有毒有害浮游植物 32种,其中甲藻 15种、硅藻 13种、褐藻 3种、定鞭藻 1种.与历史资料相比,深圳湾海域的有毒有害浮游植物呈微型化和多样性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由甲藻或硅藻为主的有毒有害单类群群落演替到以甲藻和硅藻为主的有毒有害双类群群落的趋势.

    深圳湾真核浮游植物有毒有害藻高通量测序

    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对湛江海域4个江蓠物种(红藻门)的分类学研究

    李能辉黄庆李航曾俊...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子鉴定和形态学分析,对采自广东湛江的江蓠科物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 4种江蓠科物种,即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硬江蓠G.firma、帚状江蓠G.edulis和异枝拟江蓠Gracilariopsis bailinae.文章详细讨论了这 4 种江蓠的分类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数据,明确了细基江蓠、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G.tenuistipitata var.liui与长喙江蓠G.longirostris为同一个种,以及硬江蓠G.firma与张氏江蓠G.changii为同一种.本研究修订了我国南方沿海江蓠科物种的分类信息,也为湛江海域大型海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分类学依据.

    湛江海域形态学江蓠系统发育分析

    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卵巢发育、卵子及卵黄发生的研究

    徐炳杰刘一鸣连昌朋吴韬...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解剖观察、卵巢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的卵巢发育、卵子发育及卵黄粒合成过程和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织锦巴非蛤在 1周年内具有 1个繁殖周期,根据卵巢发育时期划分为 5个时期,分别为增殖期(5 月—7 月)、生长期(7 月—9 月)、成熟期(9 月—11 月)、排放期(11 月—翌年 1 月)、休止期(翌年 1 月—4 月).根据织锦巴非蛤卵子发育和卵黄合成的相关特点,可将卵子发育划分 4 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卵原细胞,第二阶段为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第三阶段为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第四阶段为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其中卵黄合成期是卵黄粒生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期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通过不同的方式合成卵黄粒.此外,海区水温与织锦巴非蛤卵巢发育密切相关,是影响织锦巴非蛤卵巢发育的重要因素.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为雌雄异体,未发现雌雄同体现象.

    织锦巴非蛤卵巢发育卵子发生超微结构组织切片观察

    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超微结构研究

    徐炳杰刘一鸣邢清淦连昌朋...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文章采用解剖观察、精巢组织切片、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织锦巴非蛤中未发现雌雄同体,观察的个体皆为雌雄异体,将其精巢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 5 个时期,织锦巴非蛤精巢成熟与排放期在 9月—翌年 1 月.精子发生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 5 个时期.织锦巴非蛤成熟精子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为典型的鞭毛型精子,全长约为 46.04μm.精子头部分为顶体和精核,顶体为圆锥形,精核呈长圆柱形,前端直径约为 0.71μm,后端直径约为 1.34μm;中部由 4个环绕成瓣状的线粒体与 2个相互垂直的近、远端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长约 38.8μm,直径约为 0.21μm,外被质膜,为典型"9+2"双联体微管结构.研究结果为织锦巴非蛤的繁殖生物学、人工苗种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

    织锦巴非蛤精巢发育精子发生超微结构组织切片

    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超微结构观察

    吴韬潘英刘一鸣连昌朋...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周年发育、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文章采用组织切片、扫描及透射电镜技术对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周年发育、精子发生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发育周期为 1年,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繁殖盛期为 12月至翌年 4月,每期 5%~10%个体精巢发育略滞后.精子发生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可划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施氏獭蛤精子属于鞭毛型,全长(39.76±0.50)μm.精子头部由近椭圆形的顶体和精核组成,顶体底部与精核相连处凹陷形成亚顶体腔,精核顶部形成核前窝,精核底部形成核后窝,细胞核内电子密度均匀,核中部存在间隙.中心粒复合体周围有 4个线粒体围绕组成精子中部,线粒体近圆形,内嵴明显.质膜包裹轴丝形成精子尾部,尾部横切面可明显观察到"9+2"双联体微管结构.此外,施氏獭蛤存在 A、B 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原细胞,A型精原细胞核内核仁不明显,B型精原细胞核内核仁明显,B型精原细胞存在于增殖期和生长期.

    施氏獭蛤精巢发育精子发生超微结构

    广西涠洲岛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及生境偏好研究

    陈俊强汪文博王庆杨宇峰...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岛屿生境和生物群落组成独特,但有关岛屿蛭态轮虫的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岛屿环境蛭态轮虫的物种多样性,于2021-2022 年在广西涠洲岛苔藓、土壤、竹叶、松树落叶、其他落叶、带柄植物花瓣和燃烧后叶杆共 7 种生境进行调查,共记录蛭态轮虫 3科 8属 5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 3种,结果显示涠洲岛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高(占全球已报道蛭态轮虫物种数量 10.6%).前 4种生境间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p<0.0001),且不同生境间物种组成差异性显著大于同类生境内物种组成差异(p=0.001),表明蛭态轮虫生境偏好明显;指示种分析(IndVal)表明,共有 10种蛭态轮虫显著偏好某一生境.

    蛭态轮虫岛屿生境偏好新记录种物种多样性

    3个地区可口革囊星虫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分析与评价

    吴雪萍叶红霞姚又菊刘浩翔...
    9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广西北海、广东湛江和福建宁德 3 个地区可口革囊星虫的脂肪酸、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测定,了解可口革囊星虫的肌肉品质、呈味特征并进行食用健康风险评价.在脂肪酸组成方面,在 3 个地区的可口革囊星虫中均检测出 22 种脂肪酸,其高胆固醇血症指数(hypercholesterolemia index,HI)分别为北海 13.11、湛江 14.09、宁德16.64;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分别为 0.49、0.49、0.56;致血栓形成指数(thrombosis index,TI)分别为0.62、0.75、0.81.在水解氨基酸组成方面,在 3 个地区的可口革囊星虫中均含有 17 种水解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total amino acids,TAA)分别为北海 159.70mg·g-1、湛江 155.97mg·g-1、宁德 161.49mg·g-1,且无显著性差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评分模式,以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为标准时,3个地区的可口革囊星虫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为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分别为 11.14、10.62、11.37,说明 3个地区可口革囊星虫均可作为理想的蛋白源.在游离氨基酸组成方面,北海可口革囊星虫含 15种游离氨基酸,湛江和宁德可口革囊星虫均含 16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根据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得知,3个地区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TAV值均大于 1,说明这 3种氨基酸对呈味贡献最大.在重金属含量方面,北海、湛江的可口革囊星虫体内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大体呈现出Zn>Pb>Cu>As>Cd>Hg的规律,而宁德地区的重金属含量规律为Zn>Cu>Pb>As>Cd>Hg,3个地区的可口革囊星虫都受到重金属Pb的重度污染,其中宁德地区的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P)表明,北海地区的可口革囊星虫的重金属污染接近轻度污染的警戒水平,综合污染指数为 0.96;宁德和湛江两地的可口革囊星虫受到重金属的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 1<P<2;3个地区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重金属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及复合重金属危害系数(compound target hazard quotient,TTHQ)均小于 1,说明成人和儿童食用这些可口革囊星虫不存在健康风险.

    可口革囊星虫脂肪酸氨基酸重金属含量

    树种类型和潮滩高程对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碳储量的影响

    周治刚岳文李辉权林阳阳...
    10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位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其高效的碳汇能力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植物生长指标、生物量、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以及土壤容重等参数,研究了树种类型和潮滩高程对广东湛江高桥区红树林群落碳汇功能的单独作用和耦合效应.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的固碳总量为 4.98×1010g,碳密度为 107.76×106g·hm-2,土壤碳积累是该红树林固碳的重要贡献.不同潮滩红树林的碳储量受树种差异的影响显著,且低潮滩的红树林碳储量显著高于高潮滩和中潮滩,而潮滩高程仅对无瓣海桑群落的碳储量具有显著影响.无论是植物碳库还是土壤碳库,中潮滩红海榄群落和低潮滩无瓣海桑群落的碳密度最高.红树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分布均匀,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在高潮滩和中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受树种影响,大部分桐花树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同土层的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和无瓣海桑群落,而树种对低潮滩各土层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虽然树种类型和潮滩高程可影响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间的作用关系,但线性拟合结果以负相关关系为主.

    红树林树种潮滩高程碳储量容重广东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