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阻断白细胞介素9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吕嘉慧王纪龙肖苏羽卢作超...
    611-616,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阻断白细胞介素9(IL-9)对日本血吸虫(Sj)感染小鼠肝组织免疫损伤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阻断IL-9改善血吸虫病免疫病理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15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Sj组和IL-9阻断组.Sj组和IL-9阻断组小鼠分别感染(1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IL-9阻断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L-9抗体2次,Sj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gG抗体2次作为同型对照.感染9周后处死小鼠,收取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收取小鼠结肠内容物,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HE、Masson染色显示,单个肉芽肿面积百分比,Sj组(58.6±4.9)%>IL-9阻断组(3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4,P<0.001).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Sj组(35.5±2.0)%>IL-9阻断组(16.2±0.3)%>正常对照组(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14.0,P<0.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L-9阻断后小鼠肝组织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α-SMA蛋白表达百分比,Sj组(29.9±4.0)%>IL-9阻断组(14.9±1.4)%>正常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9,P<0.001);胶原Ⅰ蛋白表达百分比,Sj组(33.9±1.2)%>IL-9 阻断组(16.2±0.7)%>正常对照组(1.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12.0,P<0.001);胶原Ⅲ蛋白表达百分比,Sj组(14.5±3.0)%>IL-9阻断组(5.3±0.6)%>正常对照组(1.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1,P<0.001).小鼠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j组和IL-9阻断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降低,其中IL-9阻断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温生菌、巴恩斯氏菌、未分类肠杆菌、埃希氏菌属等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体内阻断IL-9可改变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结构、多样性,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病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白细胞介素9肠道菌群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人ADH1B和ALDH2及其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王念黄利思张转玲张森...
    617-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可表达具有活性的人源乙醇脱氢酶(ADH1B)和乙醛脱氢酶(ALDH2)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并验证其稳定性.方法 将ADH1B和ALDH2的编码基因adh1B和aldh2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BE2R中,构建重组质粒pBE2R-adh1B和pBE2R-aldh2,使用化学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B.subtilis WB600;在37℃,200 r/min条件下进行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结果,检测目的蛋白酶活性,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评价重组工程菌对酸性环境的耐受程度.结果 构建的重组工程菌在37℃,200 r/min条件下培养24 h后,培养基上清及细菌沉淀中均可表达ADH1B和ALDH2;上清中的ADH1B和ALDH2酶活性分别为3.67 U/mL、1.61 U/mL;重组工程菌在pH为2、3、4的人工胃液中消化0~2 h后活菌量与处理前相当.结论 B.subtilis WB600可表达可溶性且具有酶活性的人ADH1B和ALDH2,重组工程菌可良好耐受强酸环境.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枯草芽孢杆菌酶活性

    不规则瘢痕快速定量仪在法医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杨强吕伟平任李聚陈燕嫦...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发损伤长度、面积的自动测量技术,研制法医损伤自动测量设备,实现损伤长度、面积测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方法 使用壹圆硬币并将坐标纸剪成长度不同的条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模拟瘢痕,贴在志愿者身体的不同部位作为标准数据.然后使用不规则瘢痕快速定量仪对以上研究对象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测量,将以上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壹圆硬币测量:周长值、面积值、直径值通过本技术测量的相对平均偏差依次为0.03%、2.23%、8.76%,直径和面积的测量值相对真实值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5、2.585,P均<0.05),周长测量相对准确,与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6,P>0.05).200 mm条状瘢痕周长测量数据中,前臂、大腿、小腿较真实值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1、21.822、9.168,P均<0.05),在上臂的测量中更接近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9,P>0.05).面积测量数据在上臂测量中偏大,在大腿测量中偏小,与真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67,18.396,P均<0.05),在前臂和小腿的测量中与真实值更为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9、-1.018,P均>0.05).175 mm周长三角形瘢痕在多组周长与面积的测量中,上肢周长测量较真实值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7,P<0.05),胸部、下肢相对较准确,与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1.097,P均>0.05);面积的测量中上肢、胸部、下肢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5、5.148、3.729,P均<0.05).220 mm周长"L"形瘢痕多组周长测量数据中,上肢与胸部测量值均较真实值偏小,下肢测量值偏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9、18.701、-3.813,P均<0.05).在面积测量中,上肢与胸部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小,下肢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67、5.887、-13.755,P均<0.05).结论 研制的快速测量仪可以较准确地测量不规则瘢痕,适用于临床实践,但该设备不适用于在曲度较大部位瘢痕的测量.

    法医学损伤鉴定不规则瘢痕测量快速定量检测仪

    胰腺癌预后和治疗靶点的生物标志物筛查与验证

    邓小莲梁江慧余承杰段方方...
    629-634,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寻找一个潜在的能预测胰腺癌(PAAD)患者生存期和作为治疗靶标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在线数据库GEPIA2和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序列相似性家族111成员B(FAM111B)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语言分别下载高通量基因表达(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PAAD数据集,根据FAM111B表达量中位值将数据集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进一步验证FAM111B表达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FAM111B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关系.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FAM111B富集的信号通路.RT-qPCR、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验证与对照si-NC组相比,si-FAM111B组中FAM111B基因沉默后对PAAD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显示,与正常的癌旁组织相比,FAM111B在PAAD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GEO数据库中的GSE62452和GSE183795数据集,显示FAM111B在肿瘤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7、6.362,P均<0.05);且FAM111B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具有正相关性.FAM111B高表达组与PAAD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与低表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SEA分析显示,FAM111B高表达组显著富集在细胞周期相关通路上,且FAM111B的表达与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成正相关.RT-qPCR结果显示,沉默FAM111B后,与si-NC组相比,si-FAM111B组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细胞周期蛋白B1(CCNB)、细胞周期蛋白C(CCNC)、细胞周期蛋白E(CCNE)、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C(CDC25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70、6.769、3.011、6.304、5.441、6.058、11.420,P均<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si-FAM111B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1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发现,沉默FAM111B后,与si-NC组相比,si-FAM111B组细胞周期的G2/M期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9,P<0.01).结论 FAM111B是PAAD患者预后差的独立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胰腺癌序列相似性家族111成员B基因细胞周期生物标志物

    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胡一佳董海燕向南霖杨湘玲...
    635-640,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CR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PCSK9在正常组织和CR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GenomicScape数据库分析PCSK9与CRC预后的关系;使用一个包含93例人类结肠癌和85例相邻正常组织的组织微阵列芯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估PCSK9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TCGA数据库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及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通过人重组蛋白刺激实验探索PCSK9在CRC中的作用.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多种癌症如结肠腺癌、直肠腺癌的肿瘤组织中 PCSK9 的 mRNA 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CRC数据集(1个取自美国,1个取自德国,1个取自中国,1个取自挪威)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PCSK9的mRNA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7、12.72、12.13、13.38,P均<0.05).与正常组织相比,CRC组织中PCSK9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SK9高表达组比较,低表达组具有更高的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6,P<0.05).GO及 KEGG富集分析显示PCSK9相关基因富集在DNA复制及错配修复、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物过程中.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20 和 100 ng/mL PCSK9 预处理 24 h后的CRC细胞HCT116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t=7.73、12.10),20和 100 ng/mL PCSK9预处理 24 h后的CRC细胞 DLD1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t=3.7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100 ng/mL PCSK9 预处理 24 h后的HCT116细胞愈合能力高于对照组(t=3.29),20和 100 ng/mL PCSK9 预处理 24 h 后的DLD1细胞愈合能力高于对照组(t=4.21、1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SK9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重组PCSK9可能促进CRC细胞的迁移.

    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结直肠癌细胞迁移

    珠海市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及拟除虫菊酯抗药性调查

    齐白钰王颖袁思祎邓雯洋...
    641-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珠海市白纹伊蚊击倒抗性(kdr)基因分布情况及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程度,为该地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8-9月分别在珠海市5个行政区采集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通过形态学鉴定后提取单只成蚊的基因组DNA.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片段并进行基因测序后,使用SnapGene软件分析kdr基因的突变情况.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利用SPSS 20.26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珠海市野外种群白纹伊蚊在V1016和F1534位点均检测到kdr基因突变.5个行政区的154只白纹伊蚊发现1016位点野生型纯合子V/V(94.81%)和突变型纯合子G/G(5.19%)2种基因型;1534位点发现8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F/F(45.45%),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C(1.30%)、F/S(18.18%)与F/L(0.65%),突变型纯合子C/C(13.64%)、S/S(10.39%)、L/L(9.74%)和突变型杂合子S/L(0.65%).5个行政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2.00~26.00,其中香洲区和高新区、金湾区呈高抗性水平,其余行政区均呈中抗性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0.33~17.33,5个行政区均呈中抗水平;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为4.10~7.40,5个行政区均呈低抗水平.结论 珠海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已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并且观察到较高频率的kdr基因突变.蚊虫抗性水平的持续监测可为杀虫剂合理使用和延缓抗性产生提供科学基础.

    白纹伊蚊抗药性击倒抗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病原体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刘佩云宋兴月刘瑞陈贤珍...
    647-650,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病原体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结核组(n=72)、非结核组(n=46)及混合感染组(n=3),通过留取呼吸道标本并进行分析比较tNGS与传统检测方法(涂片法、培养法)诊断效能差异,且参照对比表型药敏试验(pDST)分析tNGS耐药基因检测效能.结果 结核组tNGS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一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2.169、26.623、30.117、40.474、64.769,P均<0.001).tNGS耐药基因与pDST对比后显示tNGS对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检测效能一致性较理想(Kappa均>0.40).结论 tNGS技术作为单一检测项目使用时,诊断效能高于传统涂片法、培养法,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靶向高通量测序肺结核传统检测方法结核分枝杆菌

    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的随访研究

    王浩孟祥云黄文辉刘杰...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群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记录转归情况.方法 纳入2020年2月7日-3月7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990例新冠肺炎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非干预性在线问卷随访,观察转归情况.结果 共纳入990例病例,其中轻型277例(27.98%)、普通型713例(72.02%);临床表现以发热畏寒(69.39%)、鼻塞流涕(63.03%)、咽痒咽痛(58.08%)、干咳(74.44%)、乏力(71.31%)为主;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型以寒湿郁肺证(75.09%)、湿热蕴肺证(24.91%)为主,普通型以湿毒郁肺证(53.58%)、寒湿阻肺证(34.64%)、疫毒夹燥证(11.78%)为主;转归情况,49.19%患者达到方舱出院标准,50.81%患者未达到出院标准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仅有328例(33.13%)完成了为期1年的随访,各证型在门诊复诊、抽血检查、CT检查方面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76、87.820、241.247,P均<0.05).各证型患者再次住院、核酸复阳方面比例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8.325、8.325,P均>0.05).结论 不同证型的新冠患者转归及预后不同,武汉时期方舱医院患者群以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为主,这两种证型较其他证型病情容易反复.

    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证型寒湿郁肺

    日本血吸虫源多肽SJMHE1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干预作用分析

    高学荣郑婷婷董利阳徐小卫...
    656-661,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日本血吸虫源多肽SJMHE1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AR)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15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R组以及AR+SJMHE1组,每组5只.正常组全程未给予任何处理;AR组在第0、7、14天腹腔给予OVA佐剂混悬液致敏,随后在第28~32天鼻腔滴注5%OVA溶液(20 μL)进行局部激发,每日1次;AR+SJMHE1组在诱导变应性鼻炎的基础上于第0、14、28天皮下注射SJMHE1乳化液进行干预.末次激发后观察各组小鼠20 min,并进行行为学(挠鼻和打喷嚏)记录;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鼻黏膜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3和IL-10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19+细胞中IL-10+细胞比例.另选6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SJMHE1组,每组3只.空白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FITC-SJMHE1组皮下注射FITC标记的SJMHE1(FITC-SJMHE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ITC阳性细胞在脾脏中的含量,并观察CD19+细胞与FITC-SJMHE1 结合比例.结果 与AR组挠鼻次数(33.20±5.07)次/20 min和打喷嚏次数(中位数=8次/20 min)相比,AR+SJMHE1组小鼠挠鼻次数(17.20±6.02)次/20 min和打喷嚏次数(中位数=1次/20 min)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33.71、10.81,P均<0.01),且鼻粘膜病理损伤得到缓解.与AR组小鼠血清中IL-4(21.55±2.78)pg/mL、IL-13(40.80±3.54)pg/mL和IL-10(61.32±15.30)pg/mL的水平相比,AR+SJMHE1组IL-4(14.39±1.53)pg/mL、IL-13(22.49±3.32)pg/mL水平降低,IL-10(108.65±25.26)pg/m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92、80.10、17.12,P均<0.01).与AR组小鼠脾脏CD19+细胞中IL-10+细胞比例(0.79±0.32)%相比,AR+SJMHE1 组IL-10+比例(3.35±0.99)%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5,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FITC-SJMHE1可分布于小鼠脾脏且与CD19+细胞结合.结论 SJMHE1对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有干预作用,可能与上调脾脏中Breg细胞比例有关.

    日本血吸虫SJMHE1变应性鼻炎脾脏Breg细胞

    肝门静脉感染的方式建立肝泡状棘球蚴小鼠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田蔚莉季文超李军刘文亚...
    662-665,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肝门静脉感染的方式建立肝泡状棘球蚴小鼠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建模方法及依据.方法 本实验选用20只C57小鼠建立肝泡状棘球蚴模型.首先无菌处死腹部已经感染泡状棘球蚴的长爪沙鼠,将沙鼠腹腔剖开,取出泡球蚴组织,制备成浓度为20%的混悬液(20 000个原头节/mL),然后经肝门静脉注射200~300 μL混悬液到C57小鼠体内,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于手术原因2只,死于麻醉原因2只,死亡率为20%;剩余16只小鼠中,4只未感染成功,作为未感染组,12只感染成功的小鼠作为感染组,感染建模成功率为75%.术后正常喂养小鼠10周,最后采用腹部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小鼠肝脏病变情况.结果 未感染组小鼠肝脏大小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感染组超声显示肝左叶可见明确病灶,病灶边界清晰,回声不均匀,可见高低混杂回声,内可见血流;核磁显示感染组肝左外叶可见明确病灶,边界清晰,病灶以稍长T2信号为主,并可见多发小囊泡影.未感染组病理结果为正常肝脏;感染组肝脏病灶内可观察到囊状泡以及纤维结构组织,并且囊泡周围的纤维成分较多,周边可以见到炎性反应带,内含炎性细胞、微血管及纤维组织.结论 经肝门静脉感染的方式,可以建立肝泡状棘球蚴模型,该方法简单易行,并且成功率相对较高.

    肝泡状棘球蚴肝门静脉核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