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武孜珣
    150-150页

    对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创新的研究

    刘霞
    151-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由企业的员工质量决定的。企业一般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素质,员工通过培训了解更多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讯息,学习更多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的培训效果关系着员工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企业的培训模式比较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也要对员工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便于员工的成长能更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创新

    论平等

    陈淳淳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等似乎是不证自明,应该遵守的原则。但平等在理论上的推演如何?本文介绍了平等价值合理性的推论:基于尊严、基于公平、基于契约主义的证明,同时介绍了对平等主义的批评,即反平等主义和不平等主义。最后讨论了平等的价值。

    平等平等的价值

    六顶思考帽与职业经理人决策

    梁曙光
    154-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企业中最具核心作用的管理人员无非是经理人,经理人对于一个企业中智力资本的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职业经理人又是经理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所以研究六顶思考帽与职业经理人思维的建设则显得极为重要。六顶思考帽的思考方法除了能够提高职业经理人个人的思考效率,还能培养职业经理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克服自己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形成有计划的合理的思考习惯,全方位的思考,从最坏处做打算,极大地减少了一些危险的产生。

    六顶思考帽职业经理人决策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姜郑嘉梓
    156-156,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其理论结构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构建了关于人类、关于社会、关于宇宙的科学世界观,并指导一切人类活动,通过辨证的灵活运用,发展出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论。艺术作为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以不同的艺术载体、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展至今,经历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在艺术存在、发展、创新、变化的过程中,蕴含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指导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知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理论艺术本质

    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及其评价标准研究

    石佳
    158-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诸多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尤为重要。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实践与评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评价标准

    文学经典阅读对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意义

    周涛
    160-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在文学阅读方面主要表现为:作品甄别能力差,阅读面狭窄,易于局限于某一种或者几种文学流派。根据对学生阅读情况访谈发现,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学经典,更是少有人问津。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也都局限于阅读一些网络的玄幻或者网游小说。在访谈中还发现,男生女生在文学阅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别,男生偏爱一些玄幻、网游或者武侠作品,女生偏好一些言情或者家庭伦理的作品。还有一些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阅读,喜欢看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趣味一般停留在喜剧、荒诞剧或者穿越的爱情剧这个方面。

    文学经典阅读职业院校大学生

    基于信息行为分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思考

    陈雅洁
    161-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在分析本校大学生信息行为时,发现新生的信息素养较之其他年级的学生稍处劣势。而图书馆是高校信息集散地,有着读者教育的基本职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与新生接触的第一步就是入馆教育。本文着力分析新生的信息行为调查问卷,从信息行为的角度分析新生的信息需求,思考入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图书馆入馆教育这个起跑点上提出改善建议,从大学开始的第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行为入馆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张冬秀
    16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通识教育课程把握不准,课程资源结构设置不合理,再有通识课程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首先要认真对待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笔者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对策:明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优化通识教育资源结构、丰富通识教育资源提升优质资源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对策

    影响理工科大学生能力获得的因素探究——从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

    马兴建陈琴李岚
    164-164,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工科类大学生专业特色鲜明,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专业学习上,他们的专业能力突出,而语言能力,社会能力都是他们比较欠缺的。能力的提升与参加活动的多少有显著的相关性。而理工科大学生参加活动或实践机会相对比较少。那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开展实习或者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促进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借助社团活动使理工科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活动及实践理工科大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