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

    李豪杰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颇具争议的传奇人物,对于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博大精深的理论思想包罗万象,而其中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更是成为近代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文化圭皋。可谓“举世毁之而不损,举世誉之而不增”的独特光辉。

    曾国藩家庭教育现代启示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及其重要深远影响

    吕思清
    67-67,68,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整个书法史,从东晋之后,经常会出现某个书家学右军之作,作品深受羲之影响等字眼。又会在诸多书论中出现评价右军作品风格,以及比较二王及其他书家风格特点的言论。从宋代开始,很多人就对传世《兰亭序》是否为右军所作表示怀疑,但因缺乏出土文物的印证而不得深入;再到二十世纪的中期之后,有持续约三十多年的兰亭论辩;最后,直到今日,国内仍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而为何王羲之和《兰亭序》始终关注度如此之高?原因与王羲之书法风格能体现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是所分不开的,也正因此,本文以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及其重要深远影响为主要内容进行展开讨论,自己所得感悟有不正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

    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书圣《兰亭序》中国传统思想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朱筠兰
    70-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明责任是刑事证据制度中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在我国法学界对证明责任的概念存在着诸多观点,对其所具有的含义以及证明责任的分配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引用法学界主流观点对我国刑事证据证明责任的概念、含义和分配原则进行阐释。

    证明责任概念意义分配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赠与”可否撤销

    付国策
    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婚协议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关于自愿解除婚姻关系、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财产分割及债务的分担等相关问题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当前我国法学界对于离婚协议的性质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虽然离婚协议包括婚姻身份关系的解除以及共同财产的分割、未成年子女的直接抚养权等诸多方面内容,但实质上只是一个涉及人身关系的行为,该行为以登记为生效条件,未经离婚登记的离婚协议不具有拘束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的性质是一种混合合同,关于自愿离婚和子女抚养的内容属于人身关系的性质,而财产及债务处理属于财产关系的性质。两种观点都认为离婚协议中解除婚姻关系的约定不具有拘束力,夫妻一方不能依据离婚协议要求对方履行离婚登记手续或诉请法院根据协议判决准予离婚,但对于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的效力却存在着不同看法。

    离婚协议赠与撤销

    浅析著作权继承应注意的问题

    董森森
    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作权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近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历史不很悠久。当著作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以后,著作权继承也逐渐在各国法律中确立下来了,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有许多特殊之处,因而,对有关著作权继承问题的探讨也就显得很有意义。

    著作权继承问题

    论当前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搜查制度的完善出路

    王鲁川
    74-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司法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迅速,但是关于搜查制度对于人权保障的作用却鲜有人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的人身权和隐私权都受到宪法的保障,而我国的立法思想依然滞后,因此笔者就搜查实务当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司法改革搜查同意搜查监督搜查标准人权隐私权

    遏制校园凶杀案的法律思考

    赵全成
    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0年接连发生的校园血案让人揪心。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公安、教育等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文章介绍今年3-5月发生的校园系列血案,分析产生校园杀人事件的主要成因,探索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以遏制校园屠童案的发生,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校园凶杀案法律思考

    雇主与第三人责任竞合时的诉讼策略探讨

    张金鑫
    7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中经常发生雇员因第三人侵权而遭遇损害的赔偿纠纷案。实践中往往只起诉雇主或第三人,很少会想到同时起诉雇主和第三人,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能否同时起诉雇主和第三人,取决于两者的法律责任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责任,是否有法可依。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主和第三人对雇员的法律责任,属不真正连带责任,雇员同时起诉雇主和第三人,符合法律规定。雇员单一起诉雇主或第三人,在实践中往往对自己不利。只有同时起诉雇主和第三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雇员伤害赔偿雇主责任第三人侵权不真正连带责任

    BOT合同风险问题研究

    连弋瑄
    78-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BOT投资方式应运而生。BOT模式最早是在八十年代由土耳其总理土格特·厄扎尔在建设该国的电厂时提出的。BOT模式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需要巨大资金以及周期长等特征,如何分散风险成为了BOT模式的关键。

    BOT投资方式风险分散商业性风险政策风险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与界限研究

    于启家
    8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改革以来,各类融资方式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及法律问题,许多以合法融资为名,行非法集资为实的行为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诱因。此类问题更多涉及民刑交叉领域的区分,如何在谨慎入刑的同时,完善非法集资类罪名的认定标准,准确适用相关罪名,做到不枉不纵,促进金融改革顺利推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融资规范指引,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例,从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两个角度分析该罪名的认定和适用标准,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其他融资行为的合理界限,并对如何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提出建议。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认定标准界限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