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润滑与密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贺石中

月刊

0254-0150

rhymf@gmeri.com;rfbjb@163.net

020-32385313,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广州机械科学研究所

润滑与密封/Journal Lubricat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润滑与密封》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会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主办。该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成为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Ei Page One数据库收录期刊,并于2004年成为Ei Compendex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1996年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1999年入选为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杂志主要介绍摩擦、磨损、润滑、密封的基础理论研究、试验成果及应用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oS2/CF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辛小翠苏瑜洁刘昊齐振涛...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一系列碳纤维(CF)和MoS2 相对含量不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研究填料在基体中的分布,考察CF和MoS2 对UHMWPE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通过SRV-IV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CF和MoS2 对UHMWPE复合材料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进行研究;考察干摩擦和去离子水润滑介质 2 种条件下载荷对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CF的加入有利于复合材料热性能的提升;与单一CF改性相比,适量CF和MoS2 同时改性UHMWPE更有利于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提升,其中质量分数 10%CF和 10%MoS2 改性的UHMWPE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能在摩擦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转移膜,且MoS2 均匀分布在转移膜,这使得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优;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介质中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数,其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上升.

    微动磨损复合材料转移膜磨损机制水润滑

    纳米CaCO3颗粒对润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宇张斌张向军胡志红...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锂基基础脂中添加纳米碳酸钙添加剂并添加一定量的基础油,制备 2 种润滑脂,其中一种仅添加基础油,另一种同时添加基础油和纳米碳酸钙.对 2 种润滑脂进行分散性、滴点、锥入度、氧化诱导期、表观黏度等理化性能测试,并通过摩擦试验研究 2 种润滑脂的摩擦学特性,探究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在皂基中的分布尺寸基本小于1 μm,绝大部分颗粒尺寸处于 150~300 nm 之间;在锂基基础脂中加入基础油及纳米碳酸钙添加剂后,润滑脂滴点、锥入度变化不大,而氧化性能下降;2 种润滑脂与基础脂相比触变性基本一致,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并未破坏润滑脂网状结构的强度,未改变润滑脂的稳定性;在200 N载荷和温度50℃下,含纳米碳酸钙润滑脂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表现出较好的抗磨性能,而当温度为 100℃时,纳米CaCO3 的加入可能会造成摩擦副磨损的增加.

    润滑脂纳米碳酸钙理化性能摩擦性能

    空间用轴系芯阀供油率快速检测装置研制及性能测试

    豆照良刘万宁杜越周刚...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动式微量供油是空间轴系实现微量润滑的主要形式之一,润滑油的适量供给是保证空间轴系稳定运转的关键环节.针对空间轴系用多孔材质芯阀在传统跑合筛选技术中存在的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采用空气代替航天润滑油作为流体介质对芯阀供油率进行快速检测的等效方法,并基于水下气泡法和LabVIEW图像识别技术研制了芯阀气体渗透率检测装置.对装置检测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多孔材质芯阀的气体渗透率检测用时小于 5 min,检测误差小于 0.5%,供油率预测误差小于 6.0%.

    芯阀供油率气体渗透率快速检测装置研制

    液压传动橡胶密封圈优化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王亚男郭飞项冲侯平安...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旋转动密封O形圈进行优化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得到最终的优化结果.建立基于ABAQUS的橡胶密封O形圈模型,对比分析2 种相同硬度级别不同力学性能的丁腈橡胶材料,研究不同材料O形圈在介质载荷状态下的密封面接触应力及初始密封性能.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不同截面尺寸O形圈的密封性能,对O形圈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尺寸对O形圈的静态液压密封性能、低温密封性能、高温密封性能影响不大,尺寸对O形圈动密封磨损性能影响较大;截面直径尺寸控制在设计公差下限时,力学性能较好的NBR材料的O形圈的密封性能最好.通过结合仿真分析与台架验证试验,得出的研究结果为高性能、长寿命密封O形圈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密封件橡胶密封旋转动密封液压密封台架试验

    基于CPA-FM-MEM磨粒分析的缸套-活塞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丁乐天曹蔚吴佳军严阳...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燃机典型摩擦副缸套-活塞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和搭建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状态监测试验台.针对传统最大熵方法分析润滑油中磨粒监测数据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分数矩最大熵方法(Fractional Moment Maxi-mum Entropy Method,FM-MEM),并结合食肉植物优化算法(Carnivorous Plant Algorithm,CPA)对关键参数进行寻优求解.对润滑油中磨粒监测数据进行阈值划分,实现内燃机健康状态评估,然后将理论与试验相结合,以在线磨粒监测为主,从润滑油磨粒、理化指标以及表面形貌 3 个方面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低速工况下缸套-活塞系统各个时间段的磨损健康状态及磨粒含量变化趋势,通过内燃机整机的在线磨粒监测试验,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的实时状态监测.

    磨粒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分数矩最大熵食肉植物优化算法健康状态评估

    大口径高温高压套筒调节阀密封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余瑞明马云艳张玉金徐伟明...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大口径高温高压套筒调节阀的密封等级,设计新型密封结构的大口径高温高压套筒调节阀.该阀密封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通过弹簧预紧力调整密封位置,自动调节密封吻合度,下部分通过阀芯和下阀座密封,上下部分结构配合,同时密封.静强度仿真分析表明,调节阀最大应力为 204.1 MPa,压盘、弹簧和上阀座结构的局部最大应力为 40.26 MPa,均小于材料屈服强度,静强度满足要求.疲劳强度分析表明,在寿命内调节阀疲劳强度满足要求.流体流动仿真分析表明,在小开度 30%工况,阀腔流体最大速度为 554.240 m/s,最大压力为 1.706 MPa,最高温度为 252.50℃;在大开度 80%工况,阀腔流体最大速度为 501.736 m/s,最大压力为 1.717 MPa,最高温度为 259.99℃,结果符合流体流动特性.阀体耐压试验和阀座高压密封试验表明,阀体无可见渗漏和变形,阀座高压密封泄漏等级为VI,满足阀体耐压强度和阀座密封性能使用要求.

    高温高压套筒调节阀密封结构结构强度疲劳强度

    柱塞泵进油口尺寸对润滑脂流量的影响分析

    艾力夏提·依力哈木黄恒谢小鹏张文亮...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在柱塞泵设计过程中进口段尺寸选取的有理论依据,计算润滑脂在管道不同尺寸条件下的流量和沿程阻力.根据流变学及流体力学理论,对润滑脂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进行分析,推导出润滑脂在进口段的流量方程,确定润滑脂管道流动的层流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的柱塞泵,在进口段长度 0~15 mm范围内流量呈现出骤降的趋势,长度大于 15 mm后流量变化较为平稳;在进口段半径 0~30 mm范围内流量呈现出平缓增大的趋势,半径大于 30 mm后流量急剧上升.有限元仿真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一致,且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证明了管道流量方程的准确性.因此,推导的润滑脂管道流动方程适用于润滑泵的工程设计.

    柱塞泵润滑脂流动方程有限元分析圆管流

    钨含量对Ni-W合金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高强白霄牟毅张德建...
    135-14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W含量对Ni-W合金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 45 钢基体表面制备Ni-W合金镀层,探究钨含量对Ni-W合金镀层微观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Ni-W合金镀层晶粒尺寸均匀致密,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紧密;与基体材料相比,Ni-W合金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且硬度随着钨含量增加而增加;45 钢基体磨损行为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Ni-W镀层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且随着W含量的增加,镀层的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在干摩擦和PAO6 油润滑条件下,Ni-W合金镀层能够显著降低基体的磨损,尤其在油润滑条件下,镀层表面几乎没有出现磨损.因此,脉冲电沉积Ni-W合金镀层具备优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调节镀层中的钨含量可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脉冲电沉积Ni-W合金镀层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

    多油槽滑动轴承中油槽泄油量变化规律研究

    董朵李超朱纪宾刘泉...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油槽滑动轴承的油槽泄油量偏大,可能导致润滑系统压力低.为优化多油槽结构滑动轴承结构设计,针对某柴油机中间齿轮使用的多油槽滑动轴承展开研究,分析工况参数及油槽结构设计变化对油槽泄油量的影响.采用STAR-CCM+软件进行瞬态CFD计算,通过调整滑动轴承转速、供油压力、油槽油道数量以及轴向油槽深度,探究油槽泄油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滑动轴承转速对油槽泄油量平均值影响很小;油槽泄油量平均值随着供油压力降低而降低,且降速逐步加快;减少油槽或油道数量都可以降低油槽泄油量,其中前者影响大,后者影响小;随轴向油槽深度减小,油槽泄油量的平均值先是近似于线性降低,到达一定深度值后降速逐步减缓.仅保留 1 个轴向油槽且将其深度减小到0.4 mm,是较好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为多油槽滑动轴承的低泄油量设计提供了参考.

    滑动轴承多油槽泄油量润滑性能

    不同参数影响下空间型管路冲蚀率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吴泽兵贺啸林胡诗尧姜雯...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压裂液中携带的固体颗粒对管道冲蚀磨损导致的管件失效问题,采用ANSYS-Fluent软件对不同流体参数以及结构参数下管道的冲蚀磨损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入口流速、颗粒直径、质量流量、黏度、以及弯管直径与空间型管路最大冲蚀率的最佳非线性曲线拟合方程.研究表明:流速、颗粒直径、黏度分别与最大冲蚀速率成二次函数关系;质量流量、弯管直径分别与最大冲蚀速率成幂函数关系.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参数对最大冲蚀速率的综合影响,运用SPASS软件对拟合方程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冲蚀磨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得出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高,能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空间型管路最大冲蚀率的影响规律.

    空间型管路冲蚀率曲线拟合正交试验非线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