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91耐热钢相变过程的原位观察

    刘帆王伟顾文喜牛广旭...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P91 耐热钢的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到 780℃时,组织向奥氏体(γ)转变;当温度达到 965℃时,有微量的δ-铁素体产生;升温到 1093℃时,P91 表面晶界明显,并在升温中有块状δ-铁素体生成,直到 1187℃左右时可见有大量的δ-铁素体,在 1200℃保温时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晶粒;在 300℃/min的冷却速率下,在 1164℃时组织为δ-铁素体并伴有少量的析出物,在 909℃左右时已能看到δ-铁素体转化为奥氏体(α)的相变,这种相变也决定着残余δ-铁素体以及奥氏体(γ)相的数量和形态.

    P91耐热钢组织原位观察δ-铁素体相变

    低Co长寿命储氢合金MlNi4.57Co0.17Mn0.25Al0.41Y0.02退火工艺的研究

    朱晓梅刘治平王永光景永强...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低Co长寿命储氢合金MlNi4.57Co0.17Mn0.25Al0.41Y0.02,进行不同的退火温度(1040、1060、1080℃)和保温 5、7、10 h的退火处理,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有利于合金组分均匀,消除晶格应力;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等温平衡压PCT逐渐升高,循环稳定性明显增强,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有所下降,且退火温度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高于保温时间的影响.其中,经过 1060℃、保温 10 h退火的合金,其最大放电容量为 332.8 mA·h/g,容量保持率 80%的循环次数可达到 349 次,综合性能最优.

    退火工艺低Co长寿命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

    固溶与固溶时效热处理对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锴张晓斌刘恕骞刘畅...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Ti-6A1-4V钛合金螺栓紧固件的热处理实验,比较分析了固溶及固溶时效热处理对Ti-6A1-4V紧固件的微观组织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显微硬度计得到了螺栓紧固件各个位置的显微硬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Ti-6A1-4V螺栓经过固溶处理后,初生α组织的数量与尺寸减少而针状α组织的数量增多,并且初生α组织出现了即将溶解的状态.经过固溶时效热处理后,等轴状的初生α相组织变成了大晶粒β相的片层组织,组织分布较为均匀.固溶时效件试样的硬度分布更为均匀,固溶时效可以有效地提高螺栓的硬度,从而达到材料的使用要求.

    Ti-6A1-4V合金固溶固溶时效螺栓

    退火温度对键合金带微观组织与综合性能的影响

    付全马丽华熊智石国岑...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扫描电镜(SEM)、力学和电学性能试验设备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金带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带加工态组织由沿轧向伸长的{001}~{110}〈111〉取向变形晶粒组成,300℃退火时,金带发生再结晶,形成{001}~{110}<001>再结晶晶粒.温度升至 500℃时,再结晶完成,晶粒以Cube取向({100}〈001〉)为主导.随退火温度增加,金带的抗拉强度减小,伸长率和导电率增加.退火温度超过 200℃后,金带抗拉强度显著减小,而温度超过 400℃后,伸长率显著增加.金带的导电率在 250℃和 400℃出现两次明显增加,归因于金带发生了明显回复和再结晶,点缺陷和位错大幅度减少,导致导电率显著增加.

    键合金带退火温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导电率

    侧喷铝卷退火炉气固传热过程研究

    秦明臣高玉峰李国华龚奇龙...
    59-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侧喷铝卷退火炉内气固传热流场和铝卷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铝卷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炉内喷口速度分布均匀,铝卷端面和外表面温度温度较高,且外表面和端面各点温度分布差别较大;计算得到铝卷外表面换热系数分布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端面换热系数呈现边缘高中间低的特点,并拟合了各表面传热系数的加权系数计算公式.模拟结果同测试结果规律一致,流速计算误差约为±10%,铝卷温度偏差小于 2℃.

    铝卷退火炉气固传热数值模拟温度场

    SLM铝合金表面喷射电沉积Ni-MoS2自润滑复合涂层

    柏华文成海霞陈亚娄桂宾...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喷射电沉积在SLM铝合金表面制备Ni-MoS2 自润滑复合涂层.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镀液中MoS2浓度对Ni-MoS2 自润滑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积MoS2 微粒能有效降低Ni-MoS2 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与纯Ni涂层相比,Ni-MoS2 自润滑复合涂层与 316L钢球对磨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显著降低,摩擦系数从0.51降至0.12,磨损率从0.41 mg/m降至0.11 mg/m,为SLM铝合金表面改善摩擦学性能提供了参考.

    Ni-MoS2自润滑复合涂层喷射电沉积增材制造摩擦磨损

    两种不同加工状态CrCoNi中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来至朱忠尹陈民苟国庆...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熵合金是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一般对中熵合金采用"铸造-轧制-热处理"的加工工艺.采用XRD、金相显微镜、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对铸态、轧制+热处理的CoCrNi中熵合金的金相组织、硬度、室温、低温(77 K)力学性能以及拉伸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铸态CoCrNi合金轧制+热处理,两种不同状态合金均稳定保持面心立方(FCC)相,其中铸态组织为典型的树枝晶,但是无明显第二相存在,轧制+热处理对铸态组织有明显的细化和均匀化作用,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有明显提升.两种不同加工状态的合金在低温下拉伸性能均发生明显提升,其中轧制后热处理中熵合金在液氮温度下抗拉强度达到 1262.9 MPa、拉伸延伸率能达到 89.6%,且两种状态下中熵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均发生塑性断裂.在室温下CoCrNi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以滑移为主,低温下CoCrNi合金塑性变形行为以孪生为主.

    CoCrNi中熵合金轧制+热处理低温拉伸性能抗拉强度拉伸伸长率

    激光熔覆的热力学计算及显微硬度分析

    郗文超柳青付建巍李扬...
    75-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熔覆是推动我国再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熔覆层内部的能量转换方式及显微硬度的分布是影响熔覆层性能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在 45 钢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实验,并对激光熔覆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得出了粉末吸收的能量与温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熔覆层的纵向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末材料所吸收能量随着粉末材料温度变化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纵向显微硬度曲线均呈连续分布,该种分布说明熔覆层的内部应力较小,熔覆层与基体易于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激光熔覆显微硬度热力学分析连续分布

    石墨烯添加量对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彭丽莎沈建明夏春黄春平...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5052 铝合金为基体,采用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分散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添加量不超过 1.0wt%时,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可实现较好地分散;随石墨烯添加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呈上升的趋势,当石墨烯添加量为 2.0wt%时,复合材料的平均显微硬度为 87.44 HV,较同等条件基体的显微硬度提高了 64.3%;复合材料的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石墨烯添加量为1.5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为 139.0 MPa和 247.5 MPa,相比同等条件基体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 63.1%和 24.5%.

    石墨烯5052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力学性能

    基体铬合金化增强石墨烯/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王杰李英杰范国威吴嘉杰...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通过优化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成为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采用铜铬合金(CuCr)作为基体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增强相,通过溶液搅拌混合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得到了RGO/CuCr复合材料.对比了添加铬元素前后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基于磨痕表面成份和形貌的分析探讨了铜基体铬合金化对石墨烯/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铜基体铬合金化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小更稳定的摩擦因数和更低的比磨损率,特别是在高载荷工况下.性能提高的原因归结为铜基体铬合金化有利于在摩擦过程中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致密而连续的富石墨烯摩擦层.

    石墨烯界面结合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层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