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长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人民长江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魏山忠

半月刊

1001-4179

rmcjzz@cjw.com.cn;rmcjzz@yahoo.com.cn

027-82828680;82828682

430010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人民长江/Journal Yangtze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利水电综合性技术月刊,按刊登内容设置有水文、地质、勘测、科研、规划、设计、施工、基础处理、机电、水资源保护、水利经济、水政管理、泥沙研究、河道整治、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工程监理、安全监测、运行管理、三峡工程研讨、出国考察、国外科技、科技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研究Ⅱ——风险分析与运用方案

    邹强胡挺饶光辉何小聪...
    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东德、白鹤滩水库投运后,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提高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防洪库容投入运用条件,基于三峡坝址不同典型年的不同频率设计洪水,开展了荆江防洪和库区回水风险分析,提出了金沙江下游梯级配合三峡水库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在确保荆江及库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控制水位优化运用方案,给出了金下梯级预留防洪库容与三峡水库对荆江防洪库容的等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比例分级拦蓄方式综合了拦量和削峰两种模式,有效利用了金下梯级防洪库容,调度效果最好;提出的水位优化运用方案具备较好的防洪减灾效果,丰富完善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减少中下游超额洪量.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库群实际洪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防洪补偿控制水位风险分析荆江河段城陵矶地区金沙江下游三峡水库

    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实践与思考

    刘克强何爽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湖流域是典型低洼感潮平原河网地区,一直受洪涝灾害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建立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成功应对了多场次洪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历程和方略,可分为"分散治水、一轮治太、二轮治太"3 个阶段,总结了3 个阶段的人水关系,以及历经实践形成的"蓄泄兼筹、洪涝兼治,高低分开、分层设防,引排结合、综合治理"防洪治理方略.同时,采用水文统计及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流域高度城镇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防洪新形势,剖析了流域防洪面临的人水地矛盾突出、防洪焦点由太湖转化为河网、区域短历时降雨影响加剧和周边潮位呈波动上升趋势等新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太湖流域韧性防洪减灾体系的设想,包括深化人水和谐理念、强化"四个转变"治理思路、采用"蓄泄兼筹、洪涝并治,分区扩排、两网统筹,多措协同、智慧管控"治理策略等.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防洪治理洪涝灾害防洪减灾体系太湖流域

    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内涝模拟及防治研究

    谭清乾程发顺高阳蔡帅...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MIKE 11 和MIKE 21 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内涝防治长历时设计暴雨大排水系统内涝耦合模型高度建成区平原城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

    袁旭山刘京会宋珂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洪涝灾害对北京市承灾体的损害,制定了一个同时考虑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熵权-TOPSIS算法对承灾体指标数据客观赋权并得到标准化后的脆弱性指数,将初始权重和脆弱性指数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数据集代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进而得到优化权重;进一步结合Arc-GIS技术对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利用自然断点法将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划分为4 个等级.结果表明:①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城市POI密度、植被覆盖率和排水管网等指标对北京市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影响显著;②北京市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城市中心区脆弱性等级高,边缘地区脆弱性低.研究成果对于降低北京市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权重优化模型及脆弱性评估模型也可应用到其他城市.

    洪涝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熵权法TOPSISBP神经网络ArcGIS北京市

    基于多目标函数的避洪转移安置方案优化

    邓卓王媛冯迪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避洪转移方案仅考虑时间或距离成本最优导致部分安置点人数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从"安全第一、就近就便、平灾结合、利于管理"的避洪转移安置方案基本要求出发,首先对安置点的适用性、分布合理性及容量大小3 个方面进行分析,依据"时间、距离、适宜度和安置容量"四因素初步筛选合适的安置点.然后通过路权函数建立避洪转移时间成本矩阵,以转移时间成本和安置点的优化分配为多目标函数确定避洪转移安置点的最优分配方案.最后以TOPSIS评价方法对避洪转移安置点分配的单目标方案与多目标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目标方案的相对接近度大于单目标方案,基于多目标函数确定的避洪转移安置分配方案更加合理.

    避洪转移安置方案时间成本矩阵多目标函数洪水灾害

    三峡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习文祥祝贤彬潘红忠姚华明...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后水库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水质状况复杂且不断变化,但在水库调度下水库水质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仍需探究.基于三峡水库2021 年11 个长江干流断面和2 个支流断面的监测数据,利用水质指数(WQI)评价水库水质状况,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探究三峡水库在调度影响下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尺度上看,各水质参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水质状况从上游至坝前(朱沱到巫峡口断面)有所好转,朱杨溪断面的水质情况最差;② 从月尺度上看,不同水质参数和WQI随年度水库调度规划期发生变化,TP和CODMn的浓度总体上呈现汛期(6~9 月)>消落期(1~6 月)和蓄水期(9~10 月)>高水位期(10~12 月)的特征,而DO、pH及WQI与前者相反,在消落期下降,汛期相对稳定,在蓄水期逐渐上升;③生态调度有益于提升三峡水库水质,推测由于2021 年5 月29 日至6 月3 日和6月16~22 日开展2 次以"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为目标的生态调度使得6 月份水库水质明显提升;④ 多种统计分析手段结合RF方法表明,不同水质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联,TN、TP、NH3-N及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p<0.01),pH和DO呈显著正相关(r =0.428,p<0.01),各参数均显著影响三峡水库WQI(p<0.01),其中浊度是影响三峡水库水质的最重要参数.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水质水库调度水质指数随机森林三峡水库

    煤炭资源型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郑慧铭张丰史启朋仝路...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偏碱性硬水,水化学类型倾向于由HCO3-Ca·Mg和HCO3-Na·Ca向HCO3·SO4-Ca、HCO3·Cl-Ca·Mg、HCO3-Na·Ca·Mg、HCO3·Cl-Na·Ca转变.研究区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为水岩作用,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农业生产和含氟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当地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影响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多元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

    干湿交替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释放速率影响

    吴虎彬李荣富吴永明姚忠...
    57-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物是湖泊水环境磷的重要内源,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波动剧烈,这种季节性干湿交替对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选择鄱阳湖抚河入湖口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 根粉砂壤土沉积柱与6 根砂土沉积柱,室内模拟干湿交替及长期淹水两种情景并开展了45d的培养试验,探讨了干湿交替对沉积物磷的形态与内源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干湿交替促进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磷,释放磷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磷,粉砂壤土与砂土沉积物总磷释放速率最大可达 2.59 mg/(m2·d)与1.97 mg/(m2·d),是长期淹水沉积物总磷释放速率的4~5 倍;②干湿交替条件下沉积物中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减少,弱吸附态无机磷(WA-Pi)、潜在活性有机磷(PA-Po)等易释放的磷含量增加,中活性有机磷(MA-Po)增加,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非活性有机磷(NA-Po)等较稳定的磷无显著变化;③ 长期淹水沉积物中Fe/Al-Pi增加,与Fe/Al-Pi 能够相互转化的MA-Po 减小,易释放的磷(WA-Pi、PA-Pi、PA-Po)及较稳定的磷(Ca-Pi、NA-Po)无显著变化.分析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会促进Fe/Al-Pi 向MA-Po转化,并进一步转化为易释放的WA-P、PA-Po,促进底泥内源磷释放.

    沉积物磷形态内源释放干湿交替鄱阳湖

    气候与社会经济变化下抚河流域氮磷负荷变化

    王媛苏布达姜彤王艳君...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氮磷预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不变的假定,缺少考虑社会经济动态变化对氮磷负荷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共同作用下氮磷负荷的变化,选取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情景完善的5 个气候模式中的7 个气候情景SSPs(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变化共同作用下抚河流域2021~2050 年氮磷负荷相对基准期(1995~2014 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社会经济变化是氮磷负荷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1981~2020 年气候对总氮负荷变化的贡献率从14.4%上升到18.2%,对总磷负荷变化的贡献率从13.5%上升到17.8%,表明气候变化对总氮总磷负荷的影响在增加,社会经济变化对总氮总磷负荷的影响减小.②抚河流域多年平均总氮负荷量约9 333.4 t,1995~2014 年以-113.7 t/a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基准期,流域总氮负荷量在2021~2050 年预计呈显著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总氮负荷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干流附近,中游东部和西部总氮负荷较低.③ 抚河流域多年平均总磷负荷量约1 632 t,1995~2014 年以2.1t/a速率呈上升趋势;2021~2050 年流域总磷负荷量相比基准期将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在流域出口及中下游总磷负荷浓度较高,中游东部和上游总磷负荷较低.

    氮磷负荷未来预估气候变化社会经济CMIP6SWAT模型抚河流域

    长江三角洲南汇嘴自然岸线调查及保护研究

    高敏郭兴杰姚弘毅
    77-8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南汇嘴自然岸线近期生态环境状况,收集了2021~2022 年南汇嘴潮滩的卫星遥感数据及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场潮间带底栖生物、底质样及水质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汇嘴自然岸线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总体平稳,沉积物环境相对较好,但植被生长区域受外来物种入侵严重,水环境状态持续较差.外来物种入侵、岸滩侵蚀、旅游活动、海洋垃圾及污染物影响等因素成为该区域主要威胁.针对上述南汇嘴自然岸线现状及威胁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利用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构建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岸线生态系统物种入侵南汇嘴海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