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碳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研究

    张伟志陈学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和深化低碳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于对低碳经济转型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的理论分析,设定双向固定效应基准模型和机制效应模型,以减污降碳协同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低碳经济转型程度为核心解释变量,以政府财政投入、市场化水平、公众环境关注度为调节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工业化水平为控制变量,根据 2010-2020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 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低碳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促进作用,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机制分析等.结论如下:无论是否添加控制变量、是否考虑核心解释变量的滞后性,双向固定的基准模型实证结果及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低碳经济转型显著促进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上游城市、资源型城市、省会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提高市场化水平、政府财政投入、公众环境关注度均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增强了低碳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促进作用.

    低碳经济转型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河南段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徐艳红张伟强赵飞陈子玉...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黄河流域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以黄河流域河南段 8 个地市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1 年8 个地市面板数据,利用主客观赋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探讨流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两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河南段各地市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均有明显增长,多呈科技创新滞后型发展;各地市两系统耦合度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呈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市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存在空间异质性;郑州、洛阳属绿色创新协调类地市,新乡、济源、三门峡、焦作、开封属绿色创新磨合类地市,濮阳属绿色创新拮抗类地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绿色创新协调类地市创新成果供给的有效性、提升绿色创新磨合类地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补齐绿色创新拮抗类地市科技创新短板等提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水平的建议.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黄河流域河南段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

    张永恒张甜甜史红斌
    16-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3-2021 年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和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受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呈下行态势,但近期有所企稳.黄河流域数实融合水平实现由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的转变,空间上呈现下游高、中游居中和上游低的格局,空间分异整体呈现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其中区域间净差异是主要来源.从构建数实融合平台、数字新基建投入、数字技术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黄河流域

    供需视角下科技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政策之窗研究

    裴索亚司林波孙哲
    22-2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启科技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政策之窗,实现政策供给与实践需求的高度适配,基于现实审视与理论对话,对科技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供需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供需状态存在现实和理论的偏差;政策之窗是决定科技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供需状态的关键变量;黄河流域九省(区)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供需状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内蒙古、宁夏和青海属于供需零点状态,陕西、山西和甘肃属于供不应求状态,河南、山东和四川基本上属于供需适配状态.针对不同的供需状态,黄河流域各省(区)应通过韧性调适策略不断开启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政策之窗,以实现政策供给从"失配"到"适配"的转变.

    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政策之窗黄河流域

    黄河下游近期来水来沙年内年际波动特征研究

    韩沙沙孙苏雨刘百川窦宇航...
    28-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近 20a来黄河下游水沙新情势,基于花园口站 1997-2020 年实测资料,并对比同时段潼关站水沙数据,从趋势性、变异性、周期性、年内分布及水沙搭配 5 个方面,系统分析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年内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两站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潼关站水、沙量分别在 2018 年、2004 年突变,花园口站水、沙量分别在 2017 年、2001-2002 年显著突变;潼关站水、沙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 14、13 a,平均周期为 9.5 a,花园口站水、沙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 13、12 a,平均周期为 8a;基于上述分析,将研究时段划分为 5 个阶段,各阶段两站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度相近,经历了减小-增大的交替过程,含沙量年内分布有所差别;潼关站来沙系数、水沙系数分别呈逐阶段减小、增大趋势,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先减小后回升,水沙系数前期较小,Ⅱ—Ⅳ阶段增大,第Ⅴ阶段减小.在天然水沙变化与人工水沙调控综合作用下,近期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水沙搭配总体相对较优.

    水沙条件趋势性水沙搭配游荡段黄河下游

    西霞院水库排沙控制水位优化研究

    朱呈浩谢慰陈翠霞陈松伟...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西霞院水库低水位敞泄排沙期间出现的泄流排沙建筑物挡墙损毁、铺盖掏空等冲刷破坏现象,同时控制泥沙淤积速度,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库排沙控制水位.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西霞院水库在不同排沙控制水位下的排沙规律,通过一维水沙动力学模型计算了 128.5、130.0、131.0 m共 3 个排沙控制水位方案对泥沙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库排沙控制水位在 131.0 m以下时排沙比基本在 60%以上,在 131.0 m以上时排沙比基本在50%以下;2)排沙控制水位131.0 m方案较130.0、128.5 m方案,水库累计淤积量仅增大 2%~13%;3)计算期末(2033 年)排沙控制水位 131.0、130.0、128.5 m方案淤积形态均在设计淤积平衡形态之下,不会对水库运用产生不利影响.从工程安全的角度出发,推荐西霞院水库排沙控制水位为 131.0 m.

    排沙控制水位工程安全累计淤积量淤积形态西霞院水库

    西霞院水库场次洪水排沙规律及影响因素

    王振凡王强董庆豪王忠强...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霞院水库作为小浪底水库的反调节水库,在调节小浪底水库下泄的不稳定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西霞院水库自运行以来,水库呈持续淤积趋势,研究西霞院水库排沙能力对于减缓水库淤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霞院水库 2011-2022 年实测水沙资料,对西霞院水库的历年排沙过程以及排沙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西霞院水库排沙受水库运用方式、来水来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流量沿程变化系数、入库含沙量对水库排沙比影响较大,且排沙比与流量沿程变化系数显著正相关,与入库含沙量显著负相关;选取流量沿程变化系数、入库含沙量两个显著相关的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水库排沙比计算公式,决定系数为 0.79,排沙比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较好.

    水库淤积水库排沙排沙比含沙量西霞院水库

    考虑多源入库水出库水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汛期联合优化调控

    赵月屈博江恩慧李伊凡...
    44-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是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发掘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的潜力,提升水沙调控效果,以汛期来水较多的 2020 年为例,分析了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库区降雨、蒸发、支流来水、取用水等入库水和出库水过程,以发电和排沙综合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考虑多源入库水出库水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开展了水沙优化调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库区降雨、蒸发、支流来水及取用水等次要入库水出库水对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水量的贡献分别为 2.71 亿m3 和-0.85 亿m3.其中,入库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而出库水量在全年分布相对均匀.2)三门峡库区的次要入库水出库水量占库容的 36%左右,将对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产生影响.3)考虑多源入库水出库水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的排沙量有所增加,小浪底水库的汛期发电效益增加约 2 599.4 万元.

    联合优化调控多源出库水多源入库水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卞宇航屈博江恩慧刘盈...
    49-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认识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对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压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 2006-2021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PSR)确定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协调度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区)历年水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但整体向好,大多省(区)生态子系统发展情况较好,社会子系统发展在经济和人口大省有较大优势;2)各省(区)的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均逐步上升,但各省(区)发展差距较大,2021 年内蒙古和四川已达到良好协调,而宁夏刚迈入中级协调;3)预测显示,2022-2025 年黄河流域整体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会继续上升至 0.798,接近良好协调.

    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PSR模型耦合协调度预测黄河流域

    基于黏粒含量的黄河下游堤防土水特征曲线预测研究

    朱振慧赵连军张防修黄李冰...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黄河下游堤防在不同围压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为汛期堤防安全预报预警提供实时建议.通过分析黄河下游堤防土体黏粒含量与土水特征曲线的关系,提出以黏粒含量及干密度为主要因素的简易参数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的测算方法.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堤防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根据黏粒含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点,脱湿曲线可根据黏粒含量分为不同的区域,黏粒含量越大,滞回效应越显著;简易模型对于黏粒含量为 20%以上的壤土或黏土的脱湿曲线适用性较好;随着围压的增大,相同含水量对应的基质吸力逐渐增大.模型引入与围压相关的参数c,可实现不同荷载下的黄河下游堤防土水特征曲线预测.

    土水特征曲线黏粒含量围压黄河下游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