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万家寨水库运行以来调洪库容变化规律及恢复措施研究

    李昆鹏江恩慧王金亮李丽珂...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万家寨水库调洪库容有效恢复提供科技支撑,系统梳理了万家寨水库入出库水沙变化情况、库区泥沙冲淤演变规律、调洪库容变化规律以及淤损库容恢复措施,结果表明:1)万家寨水库 1999-2023 年非汛期运行水位为 952~980 m,1999-2010年汛期运行水位为 950.9~967.2 m、2011-2023 年(除 2016 年外)汛期降低水位运用后最低水位为 921.6 m;2)万家寨水库 1999-2023年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约为185.19亿m3、沙量约为0.501亿t,出库水量约为180.70亿m3、沙量约为0.363亿t;3)万家寨水库 2010年汛后淤积纵剖面基本达到设计淤积平衡状态;2011年以来水库排沙运用,截至 2023 年 10 月总库容淤损 2.859 亿m3、调洪库容淤损0.191亿m3;4)万家寨水库入库长历时大流量过程有利于降低水位敞泄运用排沙,坝前水位低于 952.00 m时出库含沙量迅速增加,降至淤积面以下或泄空敞泄时,产生的溯源冲刷有利于提高输沙效率;5)单纯依靠水力减淤已无法有效恢复万家寨水库调洪库容,可采用水力减淤与机械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减淤,清淤泥沙输送至主河槽随水流动力排出库区或输送至岸上进行泥沙综合利用.

    水力减淤机械清淤调洪库容库容恢复万家寨水库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效率研究

    高建刚刘津澔徐凯何丽娜...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考察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W-E-F)纽带系统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从中探寻提高系统效率的途径.首先借助三阶段DEA模型测算 2005-2021 年黄河流域及各省(区)W-E-F纽带系统效率,其次对黄河流域整体及各省(区)效率测算结果进行时空分析,最后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W-E-F纽带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W-E-F纽带系统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上、中、下游效率依次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各省(区)具备一定的资源配置能力,第三阶段规模效率有所下降;3)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保支出、研发投入以及人均GDP都对W-E-F纽带系统效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W-E-F纽带系统效率三阶段DEA模型黄河流域

    基于AHP-集对分析法的河南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评价

    王海亮张记飞雷华友吕乐乐...
    72-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煤炭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鹤壁、焦作、永城、平顶山、义马、郑州)选取 18 个典型煤炭采空区,收集水文地质资料,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以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作为目标层,以水量、水质、矿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作为准则层,以矿井涌水量、平均煤厚、采空区面积、最大开采埋深、煤层顶板岩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含量、pH值、氯离子含量、矿井水利用率、激励政策 12 个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AHP-集对分析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典型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可行性以焦作矿区最优、永城矿区最差,其余 4 个矿区居中且评价结果相近,说明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的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煤炭采空区地下水层次分析法集对分析法河南省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张修宇赵济泽李颖博宓金鹏...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水资源安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推动区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选取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 3 个子系统 1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估 2022 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 14 个地级市的农业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4 个地级市中除开封市为水资源"不安全"等级以及新乡市、鹤壁市、濮阳市为水资源"一般安全"等级外,其他 10 个地级市均为水资源"较安全"等级,距离"安全"等级还有一定距离.建议采取提升水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保障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农业水资源安全.

    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引黄受水区河南省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

    巩芳陈昊陈都兰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空间格局演变和空间聚集情况,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 2010-2020 年黄河上中游 54 个城市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绿色发展 3 个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3 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各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提升程度不同,初级协调城市占比由 2010 年的 55%上升到 2020 年的 74%,中级协调城市较少.2)3 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重心主要迁移方向为西南,标准差椭圆长轴方向为西北-东南,其长轴和短轴的标准差分别减少 2.21、0.59 km,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3)3 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成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高聚集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高-低聚集主要分布在兰州市,而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的东部;黄河上中游地区 3 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虽然逐年提升,但是空间异质性明显.

    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绿色发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黄河上中游地区

    黄河流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及冷热点分析

    吴艳霞陈宝童彭馨悦
    90-9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指标体系,研究 2013-2021 年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状况,并运用Getis-Ord G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中,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已经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其中山东耗散结构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两省的耗散结构水平经历了阶段性波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判定值均呈增大趋势,下游地区的耗散结构判定值最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区的最小;黄河流域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呈热点,上中游呈现以陕西为中心向次热点、次冷点演化,但尚未形成冷热点.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Brusselator模型冷热点分析黄河流域

    基于MIKE21的小清河感潮河段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耿玉莹钱秀红金炳琪潘维艳...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小清河感潮河段水质状况,提高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以小清河感潮河段为研究区,利用MIKE21 模型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选择主要超标污染物COD、TN、TP,利用实测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并模拟了不同上游来水水质、不同污染物削减条件和不同水文期突发水污染事故共 3 种情况下感潮河段水质变化,结果表明:经率定、验证后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适用于小清河感潮河段;当上游来水为Ⅳ类水时,COD、TP基本达标,TN超标,当上游来水为Ⅴ类水时都不达标,应尽量控制上游来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并加强流域水体TN污染治理;削减 30%的点源、面源污染能够有效减少COD、TP污染,但对TN改善效果不佳;污染水团在平水期迁移过程中对水体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浓度较大,丰水期污染物迁移速度较快,应急处理时间较少.

    感潮河段MIKE21模型水质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小清河流域

    密云水库上游(北京段)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朱莎莎薛万来王赛超李垒...
    103-10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并分析影响水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对于密云水库上游(北京段)流域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密云水库上游 20 个小流域生境结构、水质和水生生物数据,结合密云水库上游(北京段)流域生态现状,构建了涵盖生境结构、水质和水生生物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综合健康指数法对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北京段)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为亚健康,其中小流域健康、亚健康、一般等级占比分别为 10%、65%、25%;密云水库上游(北京段)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健康等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白马关河、琉璃河、汤河中游、天河上游,健康等级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潮河、白河中下游、汤河下游、清水河、安达木河上游;面源污染、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等是影响密云水库上游(北京段)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

    水生态健康生境结构水质水生生物密云水库上游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黄明王宇露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价值、有效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开发与市场交易,在阐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特征、水土保持碳汇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从新增碳储量贡献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质量、碳汇生产过程质量 3 个维度评价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质量,构建了包括 3 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47 个三级指标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的适宜方法及计算水土保持碳汇质量指数的方法.建议:1)在黄河流域开展高质量水土保持碳汇开发、监测与核算、碳汇项目评级、信息披露、市场交易等全流程试点;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自愿减排市场的差异化定价机制,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定价体系.

    水土保持碳汇碳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

    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数字孪生小流域底板模型精度检验

    马良樊冰吕爱霞王松岳...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 3 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 块梯田样地边界、10 个林地样区的郁闭度,与人工解译和实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光探测测距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高,以倾斜摄影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次之,以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低.鉴于 3 种数据源小流域底板模型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以改善数字孪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在栖龙湾小流域内选择石坎梯田地块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与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融合、选择科普展览馆进行倾斜摄影影像与光探测测距影像数据融合,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数字孪生小流域底板模型数据源合成孔径雷达倾斜摄影光探测测距精度检验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