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高标准淤地坝内涵与科技问题

    姚文艺张攀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高标准淤地坝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基于高标准淤地坝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分析了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与技术标准发展历史进程,探讨了高标准淤地坝定义与内涵,提出了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展望了高标准淤地坝发展前景.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经历了起源、作用提升、坝系形成、规范建设、建设波动、高标准建设等6个阶段450余a的发展过程,高标准淤地坝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淤地坝建设从"量"的发展进入"质"的提升新时期;淤地坝技术标准伴随着不同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和之后不断完善、不断修订的过程;高标准淤地坝较之一般的淤地坝具有特殊的本质特征、价值及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包括淤地坝在内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链中高标准淤地坝的地位与驱动机制、高标准淤地坝建设技术标准等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必将促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并对区域生态治理、衍生经济、社会文化、景观格局等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高标准淤地坝内涵水土保持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与达峰预测研究

    崔艳芳张国兴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是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达峰预测,选取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2000—2020年数据,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分析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人口规模、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单位GDP能耗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不同情景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推动城市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节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资源型城市碳排放STIRPAT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差异性研究

    吴江婷田原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黄河流域各省(区)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推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间接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采用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平均绿色创新效率为0.909,接近DEA有效水平;各省(区)绿色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体表现为下游省份(鲁、豫)>上游省份(青、川、甘、宁)>中游省份(内蒙古、陕、晋);2019年除宁夏和陕西外,其他各省(区)均达到了DEA有效水平.②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变化指数均大于1、时段平均值为1.139;黄河流域各省(区)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除宁夏外均呈上升趋势,上升较快的省份有青海、四川、陕西,上升较慢的省份有内蒙古、甘肃.③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有一定负面影响,政府支持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显著,技术市场成熟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有积极影响.建议重视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技术水平,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全面推进黄河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绿色创新效率技术进步超效率模型全要素生产率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分区及PSR综合评价

    邱梦左其亭马军霞张建伟...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性和准确性,通过ArcGIS图层叠加、分割等方法,对黄河流域进行生态分区,并在"压力-状态-响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MI-P方法对63个市(州)和192个生态分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EHCI)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在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中,水资源量、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是关键要素;②从黄河流域整体来看,西南部地区生态系统较为健康,中部和东部地区处于亚病态,北部地区生态系统处于临界状态;③承受压力较大地区,其状态较差,承受压力较小的地区,其状态较好,响应效果显著的地区往往状态较差;④在同一地级行政区中的不同生态分区的状态各不相同,健康区域与病态区域并存.

    生态系统分区生态健康PSR综合评价黄河流域

    连续急弯对河段输沙能力的累积效应试验研究

    吴岳昆孙一侯志军伊晓燕...
    28-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急弯在天然河道中广泛存在,研究其水沙运动规律,对急弯河段河道整治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黄河下游连续急弯河段,以非恒定流动床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探讨了连续急弯对河段输沙能力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连续急弯造成额外的能量损失,在特定水沙条件下导致河道整体上呈淤积状态;连续急弯河段输沙能力沿程减弱,整体上呈现出流量越大输沙能力减弱幅度越大的特征;急弯的平面几何特征可用中心角(θ)和曲率半径与河宽之比(rc/B)的乘积表示;涨水阶段,弯道平面几何特征与输沙能力负相关;退水阶段,当漫滩流量接近平滩流量时,输沙能力在局部弯道稍有恢复,水流归槽后,弯道平面几何特征与输沙能力又恢复为负相关关系.

    连续急弯输沙能力累积效应动床模型黄河下游

    黄河流域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评估

    王明玮温跃修严登华荐圣淇...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气候事件会对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GFDL、FGOALS和CCSM4这3种CMIP5气候模式,对RCP2.6、RCP4.5、RCP8.5未来情景下的黄河流域极端气候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流域日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分别为0.052、0.170、0.470℃/10 a,日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分别为0.029、0.170、0.460℃/10 a.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出一致性,从黄河上游河源区向中下游呈上升趋势.未来情景下黄河流域整体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到21世纪后期,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年降水量的增幅变大.

    极端气候事件CMIP5气候模式RCP情景气候预估黄河流域

    水沙自加速异重流水槽试验研究

    江肖鹏王远见杨飞杨洲...
    38-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加速异重流虽在理论上早已被证明存在,但是现实中受观测条件限制,仅在个别大河入海口被观测到.设置了一个水沙异重流试验水槽,在不同工况下分别塑造了减速异重流和自加速异重流过程,试验结果验证了自加速异重流发生的理论临界条件,系统描述了异重流自加速与减速的演进过程.

    自加速异重流临界条件头部流速水槽试验

    新时期黄河调水调沙思考与建议

    高兴朱呈浩刘俊秀陈翠霞...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调水调沙连续开展二十余年,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减淤、塑槽、生态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但新时期黄河水沙情势异变,水库及河道边界条件也发生调整,调水调沙面临冲刷效率下降和后续动力不足两个突出问题.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变化,有必要对调水调沙进行优化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其长期综合效益.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调度经验,提出基于现状水沙调控工程体系优化调水调沙的措施,包括小浪底水库多排沙提供沙源以及挖掘干流水库群潜力为调水调沙补充后续水流动力.从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角度,提出完善调水调沙的建议:一是加快推动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二是积极创新调水调沙运用模式,动态优化调控指标.上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可有效解决黄河泥沙治理难题.

    调水调沙防洪减淤水库排沙后续动力黄河

    小浪底水库2018—2020年排沙运用效果研究

    王婷马怀宝王远见任智慧...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2020年为黄河丰水年份,小浪底水库前汛期、洪水期均开展了较长时间低水位排沙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排沙效果.3个汛期小浪底水库低水位排沙运用历时合计为95 d,低水位运用期间水库排沙合计为12.272亿t,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量的51.7%.库区干流整体发生强烈冲刷,塑造形成明显滩槽.2018年4月—2020年10月库区干流河槽共冲刷2.823亿m3,库区干流滩地共淤积泥沙0.868亿m3.2020年汛后干流最大河槽宽度约930 m,干流槽库容为5.212亿m3.较大的河槽意味着较大的过流能力,后续含沙水流漫滩机会及漫滩量减少.2021年汛期泥沙主要淤积在河槽,淤积量为1.281亿m3.建议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继续开展低水位排沙运用,长期保持库区较大河槽,有利于水库排沙,同时减缓滩面抬升速度.

    小浪底水库排沙调度淤积形态

    紫坪铺水库现状水沙情势变化与减淤措施研究

    李洪由丽华王宏伟王强...
    52-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泥沙淤积是造成有效库容减少、运行成本增加以及水库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判别水库的淤积形势以及开展合理的排沙措施是解决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紫坪铺水库自汶川地震后,入库沙量呈增加趋势,对水库的安全运行及下游用水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岷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地震后有少许恢复,但仍处于偏枯状态;地震后入库沙量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占总库容的17.55%,泥沙总体淤积在库区中部,坝前淤积相对较少;为应对水库淤积问题,提出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异重流排沙、人工清淤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上库调沙,下库调水"的综合减淤方式,以期为紫坪铺水库健康长效运行提供决策建议.

    径流含沙量深泓线减淤措施紫坪铺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