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床沉积物竖管试验求参方法应用与评价

    卜新峰王俊智顾龙龙李亚哲...
    118-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和田河干流下游河段河床沉积物竖管试验数据,开展不同竖管试验求参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工作,选取HTST01 试验点进行垂向渗透试验,选取HTST02 试验点分别进行水平方向渗透试验和垂向渗透试验,分析传统计算法的渗透系数取值合理性以及其与直线图解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法获取的各试验工况渗透系数近似服从具有一定偏度和峰度的非标准正态分布,均具有中等变异性;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参数取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而采用随机计算值时参数取值的误差大小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直线图解法能够有效避免随机误差的产生,但其获取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法的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为 10.59%,最大相对误差值超过 27.00%.在竖管试验应用过程中,不应忽视计算方法求参取值合理性的影响.

    竖管试验河床沉积物传统计算法直线图解法渗透系数和田河干流

    某饮用水源地水体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刘淑娟李国文鲁瑞梅杨春涛...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水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引起的人体健康风险,以云南中部某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生态环境监测部门 2019-2021 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库区和入库河流水体中 8 种重金属Zn、Pb、Fe、Cd、Mn、Cr6+、As、Hg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特征,并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9-2021 年研究区库区和入库河流水体中均未检出Hg、Cr6+、Pb和Cd,但Zn、As、Fe和Mn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且检出质量浓度高值集中在入库河流,入库河流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高值出现在丰水期,库区重金属质量浓度高值出现在枯水期,其中Fe、Mn质量浓度最大值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限值;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重金属Pb、Hg、Zn、Fe和Mn对成人和儿童的年健康风险均值处于 10-10/a水平,为无风险;致癌重金属As、Cd和Cr6+对成人的最大年健康风险接近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限值,需引起高度重视,而对儿童的最大年健康风险已超过ICRP推荐限值,有致癌风险;致癌重金属Cr6+和As为儿童致癌风险的决定元素,在儿童饮水方面应优先管控.

    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饮用水源地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进展

    王伟姚文艺张攀徐建昭...
    129-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县,引领和优化区域现代生态治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产业发展黄河流域

    基于需水过程线的多级泵站扬水灌区供需水量优化调度

    杜军吕岁菊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红寺堡扬水系统供需水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以需水过程线和泵站设计流量线为比较对象,构建扬水系统内泵站供需水流量优化调节模型,分析不同时段的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比重和灌溉定额等因素引起的需水流量与泵站设计流量关系.基于需水过程线多级泵站扬水灌区供需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包括流量平衡模型、需水过程线模型和流量调节模型,对红寺堡扬水灌区 4 种工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 60%时,随着灌溉面积从 6.02×104 hm2增加到 6.77×104 hm2,红三泵站控制灌域内调蓄水量从 1.47×106 m3增加到 8.49×106 m3,其他 3 座泵站调蓄规模保持不变;在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80%时,红一泵站和红三泵站不调蓄,红四泵站和红五泵站的调蓄规模分别为 3.08×106 m3和 0.47×106 m3.此模型构建与应用简单,能较好地反映出各级泵站之间、支线之间的配水关系,调节时段和调配流量选择灵活,能够适宜不同调蓄水量需求的多级泵站供水系统.

    需水过程线多级泵站调节模型红寺堡扬水灌区

    数字孪生水利水电工程扩展数据结构建立方法

    伍杰姜佩奇刘辉刘志明...
    142-14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众多,建模工具的差异会导致专业协同或阶段性成果移交时出现数据移交难度大甚至数据丢失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通过按需扩展IFC(工业基础类)原数据结构,建立数字孪生水利水电工程扩展数据结构方法,形成面向语义表达、几何表达和属性集表达的水利水电工程IFC扩展表达方式,为水利水电工程易丢失的数据提供标准化存储空间.以此为基础,基于Autodesk Revit软件并借助Revit IFC Exporter开源工具包,研发包含几何信息、属性信息等的扩展IFC导出功能,对坝体结构进行扩展和导出,验证扩展数据结构建立方法的可操作性.最终通过数据移交案例,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工程信息在移交过程中不丢失.

    数据结构扩展BIMIFC数字孪生水利水电工程

    某心墙坝土料分散性判别与石灰改性土的性能规律分析

    刘彬杨伟王宁远文军...
    147-15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散性土作黏土心墙会影响大坝的防渗安全,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对新疆某心墙土料的分散性进行了判别,分别采用天然河水与石灰进行改性试验,研究不同石灰掺量和陈化时间对改性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黏粒含量为 12%是土料产生物理性、化学性分散的界限;采用天然河水进行改性,效果不佳,当石灰掺量为 3%时,可完全消除分散性;土样掺入 1%的石灰后,界限含水率变化明显,最大干密度由1.79 g/cm3降至1.69 g/cm3、压缩模量由13.4 MPa增至19.4 MPa、黏聚力由25.1 kPa升至 43.3 kPa;随石灰掺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提高、内摩擦角减小,黏聚力增大;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液限呈增长趋势,最大干密度在24h内较稳定,之后开始降低,240 h后趋于稳定,压缩性在 72h内变化不明显,而后开始增强.由于石灰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因此使分散性土的性能发生变化.

    分散性土改性试验石灰掺量陈化时间物理力学性能

    硬质黏土淹没射流冲刷试验研究

    潘振东赵荥王仲梅张文皎...
    152-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自吸式管道排沙系统以其省水、高效、廉价等优势,逐渐成为水库清淤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在遇到土颗粒较细、淤积历时较长的硬质黏土时,它的清淤效果下降明显.为了探究硬质黏土的破土机制和起动影响因素,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选取一种黏性泥沙,通过负压固结的方式制备硬质黏土样,然后进行了不同出口流速、喷嘴尺寸和射流靶距的直立淹没射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鉴于土样存在黏性,其受冲刷破土机制与无黏性土存在较大差异,冲坑发育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自相似性,并且射流冲刷效率与射流出口流速和喷嘴尺寸成正比、与射流靶距成反比,同时射流靶距对冲刷坑形态的影响最为明显.

    水库清淤工程硬质黏土射流冲刷出口流速喷嘴尺寸射流靶距

    基于CM-FAHP的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比选

    刘俊华童保林阳雯李玲玲...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评价的合理性,建立一套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将云模型(CM)与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相结合,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提出基于CM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相结合的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综合评价方法,并采用云模型综合相似度比较法来确定最优取水方案.以云南省鲁地拉水资源综合利用置换洱海供水一期工程为例,进行实践应用.结果表明:4 种取水方案(竖井干室型泵房、排架湿室型泵房、浮船式泵房和缆车式泵房)的综合评价云图均位于评价等级Ⅲ和Ⅳ标准云图之间,浮船式泵房的综合评价云图与Ⅳ标准云图的综合相似度最高,即浮船式泵房取水为最优方案.

    云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

    水利工程地基加固的理论与方法——评《水利工程地基处理》

    李翔
    后插3页

    2024年全河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陈汉林渊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