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驱动力分析

    杨明明朱永楠赵勇杨文静...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深对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演变趋势的认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多维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 2005-2020 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从2005 年的0.55 增长到2020 年的0.84,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过渡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各子系统对耦合协调度上升的驱动分别经历了由粮食子系统到生态子系统再到水资源子系统主导的过程;能源子系统的贡献率虽然比较小,但是未来可能是各地区提升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多维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突破口.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耦合协调度多因素归因分析驱动力

    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和考核指标确定方法

    帅官印崔伟哲邵景力崔亚莉...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出区域面积加权平均水位,进而根据与该平均水位的接近程度,选出一口区域水位控制井,并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今后的控制和考核水位.但是,当评价年为枯水年时,需要在控制水位的基础上减去松弛量确定考核水位.对于地下水漏斗区,利用水位等值线图,判断漏斗分布情况,进而从漏斗中心附近选取一口控制井,同样也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控制和考核水位.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选取的区域和漏斗控制井分别为监测井W16 和W17;当政府未制定水位恢复规划时,区域控制水位确定为17.13 m;当政府制定了水位恢复规划时,比如5a内水位恢复0.5 m,那么区域控制水位需要在17.13 m的基础上每年增加0.1 m;丰水年、平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枯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减去0.93 m(松弛量);漏斗区控制和考核水位均确定为 12.19 m.

    超采区地下水漏斗区控制水位考核水位馆陶县

    面向绿洲安全和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谭翻杨鹏年汪昌树张林海...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用水总量控制下绿洲安全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新疆开孔河流域为例,提出基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地下水安全等约束条件的干旱区灌溉节水潜力计算新方法.结果表明:1)开孔河流域现状年(2020 年)地下水开采量为 12.97 亿m3,灌溉用水总量为 34.85 亿m3;传统节水模式下,流域中期规划年(2030 年)节水潜力为 0.74 亿m3,远期规划年(2050 年)节水潜力为 5.02 亿m3.2)在节水潜力新内涵下,开孔河流域中期规划年没有节水潜力,且需要休耕 18 667 hm2,远期规划年节水潜力为1.77 亿m3.3)为防止干旱区次生盐渍化,实现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在节水后应控制绿洲地下水位在3.5~4.0 m之间.对于水土不均衡的干旱区灌区而言,传统节水思路对绿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节水潜力评价过高.

    节水潜力灌区节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干旱区开孔河流域

    基于演化博弈的新疆博斯腾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卢泉刘雪雪刘亮王鹏鹏...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生态补偿能有效解决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上级政府与上、下游地方政府的三方动态演化情景,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设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上级政府对违约方征收的罚金高于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和下游生态补偿金时,上、下游才能达到"保护"和"补偿"策略的稳定均衡状态.基于演化结果测算的博斯腾湖生态补偿金、生态保护成本分别为 2.64×107、2.20×107元/a.采用"关键污染因子超标赔偿法"确定以CODMn、NH3-N、TP三类污染物超标为评价依据的处罚标准分别为1 312.51、9 181.56、13 115.08 元/t.

    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污染物博斯腾湖新疆

    汾河中游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任晶晶付兴涛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汾河中游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现状、揭示其污染物来源,选择中游磁窑河入汾口至文峪河入汾口以下 2km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 5 个断面上共 35 个底泥柱状样(底泥深度 0~70 cm),分析重金属垂向及沿河道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揭示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Hg、Cu、Pb、Cr、Ni整体表现为在 40~70 cm深处底泥富集,40~70 cm深处含量为 0~40 cm深处的 1.02~2.82 倍,其垂向分布规律可能与当地历史工业污染有关;分析 0~40 cm深处底泥沿河道分布特征及来源发现,5 种重金属沿河道分布趋势相似,其含量均在磁窑河入汾口、文峪河入汾口出现较大值,Pb、Hg含量严重超标,分别为当地土壤背景值的 1.94、3.91 倍,在文峪河入汾口出现最大值;重金属Pb、Cr及Ni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Cu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部分来源于藻类堆积,Hg主要来源于藻类堆积、部分来源于工业生产.

    底泥重金属垂向分布沿河道分布来源汾河中游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王芳侯静怡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21 个地级市为例,基于 2005 年、2010 年、2015 年、2020 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基于VMD-TCN-GRU模型的水质预测研究

    项新建许宏辉谢建立丁祎...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中的变化特征,提升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VMD(变分模态分解)、TCN(卷积时间神经网络)及GRU(门控循环单元)组成的混合水质预测模型,采用VMD-TCN-GRU模型对汾河水库出水口高锰酸盐指数进行预测,并与此类研究中常见的SVR(支持向量回归)、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TCN和CNN-LSTM(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这 4 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VMD-TCN-GRU模型能更好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过程中的特征信息,提升水质预测精度;VMD-TCN-GRU模型的MAE(平均绝对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下降,R2(确定系数)提高,其MAE、RMSE、R2 分别为0.055 3、0.071 7、0.935 1;其预测性能优越,预测精度更高且拥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应用于汾河水质预测.

    水质预测混合模型变分模态分解卷积时间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时间序列汾河

    基于用水负效益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

    刘铭璐郭溪
    98-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率、社会失稳率、生态负载率为指标,运用能值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分析了 2012-2017 年郑州市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2016 年郑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损失率约为 0.25%,2017 年上升至 0.29%;社会失稳率由2012 年的 21.46%下降到 2017 年的 7.04%;2012-2016 年生态负载率基本稳定为 11.7%,2017 年上升至 13.7%;系统损耗度主要受社会失稳率和生态负载率影响,系统损耗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轻度不可持续转变为临界不可持续,逐渐趋于良性发展.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负效益郑州市

    不同碳酸钙钙源对CFPK加固风积沙的影响

    蔡东廷周详朋郭弘东樊恒辉...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仿岩溶碳酸氢钙(CFPK)溶液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固沙材料,碳酸钙钙源对CFPK溶液的制备及其特性有重要影响.为了给CFPK在固沙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择分析纯碳酸钙、生物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 4 种材料作为制备CFPK溶液的碳酸钙钙源,通过化学试验、力学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等,分析了不同碳酸钙钙源制备的CFPK溶液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4 种碳酸钙钙源制备的CFPK溶液在反应达到平衡时,电导率和钙离子浓度基本相同,即钙源对碳酸氢钙溶解度影响很小,但是反应速度差别明显,其中重质碳酸钙的反应速率最快、生物碳酸钙的反应速率最慢;2)不同碳酸钙固化沙的表面强度、抗风蚀能力差异明显,重质碳酸钙固化沙表面强度和抗风蚀能力大于其他 3 种碳酸钙的,生物碳酸钙固化沙表面强度和抗风蚀能力最小;3)4 种碳酸钙钙源在固化沙中生成的碳酸钙晶体矿物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为方解石,但不同碳酸钙钙源在固化沙中生成的碳酸钙晶体的含量和形态有所不同,分析纯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六面体方解石,其他 3 种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晶体以薄片状为主,其中重质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晶体尺寸大、高度聚集、致密性高,因此重质碳酸钙作为钙源的固沙效果最好,建议选用重质碳酸钙作为制备CFPK溶液的钙源.

    风积沙仿岩溶碳酸氢钙碳酸钙钙源重质碳酸钙固沙抗风蚀能力

    单向冻结下渠基土的锅盖效应试验研究

    唐少容柯德秀杨强高天源...
    109-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寒旱区刚柔复合衬砌渠道铺设的复合土工膜阻碍土体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出现复合土工膜下土体增水的现象,即"锅盖效应".为探究土体的锅盖效应发生机制和规律,制备不同含水率的土柱试样进行单向冻结试验,分析复合土工膜对土柱温度场和水分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有复合土工膜覆盖土柱的降温速率及土层间温差均小于未覆盖复合土工膜的土柱;冻结过程中,未覆盖复合土工膜的土柱底部水分通过土体孔隙通道不断向顶层迁移补充后蒸发,整个土柱含水率降低,且呈不均匀状分布;而有复合土工膜覆盖的土柱,在水分迁移和锅盖效应作用下,底部土体含水率降低,膜下顶层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且膜下结冰,表明复合土工膜使土体在冻结过程中产生明显的锅盖效应.初始含水率不同的土柱受锅盖效应影响后产生的水分迁移量和形态存在差异,初始含水率较小的土柱顶层含水率的增加以气态水迁移为主,初始含水率较大的土柱含水率的增加则以液态水迁移为主.

    刚柔复合衬砌渠道锅盖效应单向冻结温度场水气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