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信贷、技术进步对黄河流域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

    宗鑫冯甜张光晨马明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信贷和技术进步在抑制碳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黄河流域九省(区)尽快降低碳排放量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08-2020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基于各省(区)间的地理距离矩阵、经济距离矩阵计算碳排放量全局莫兰指数、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技术进步影响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量的空间效应和协同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相关性,主要呈现"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绿色信贷和能源使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影响的空间效应显著;2)绿色信贷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广义技术进步对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量影响不大,能源使用技术进步对本省(区)和相邻省(区)碳排放量均具有长效抑制作用;3)能源使用技术进步与绿色信贷在促进黄河流域九省(区)降碳减排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绿色信贷技术进步碳排放量空间计量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差异性与障碍因素分析

    李国庆苗成林
    8-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给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利用 2012-2021 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对其空间分布、时序特征和省域差异进行分析,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2-2021 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评价值由 2012 年的 0.378 增长到 2021 年的 0.498;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工业环境治理、工业创新发展;主要障碍因子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废水治理投资额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有效发明专利数、创新资金投入水平.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治理、构建绿色创新体系 3 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建议.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绿色转型障碍因素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孙培蕾焦小玲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 2012-2020 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特征,考察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前者的区域格局以"上下游高,中游低"为主,后者的区域格局以"中下游高,上游低"为主;二者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下游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科技创新、农产品贸易对本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作用,环境规制、科技创新与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各因素的空间影响程度不同.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全方位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升.

    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黄河流域

    黄河旱涝变化特征及应对过程

    靖娟赵鑫梅瑞萱尚文绣...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识别黄河旱涝变化特征及应对能力,提出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判定方法,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SDWAI)识别 1956-2020 年黄河利津站径流旱涝变化特征,分析水库调度在应对旱涝急转和连续枯水年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月尺度,利津站SRI评估结果以正常至中旱为主,旱涝急转事件较少,且集中于汛期与非汛期的过渡时段;在年尺度,超过 60%的年份被评估为正常或轻旱,且SRI对旱涝的评估结果与采用距平值的丰枯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在多年尺度,利津站发生了 3 次连续丰水年和 2 次连续枯水年,连续枯水年持续时间较长.随着水库调蓄能力的增强,已经能够较好地应对黄河旱涝急转事件,但对连续枯水年的应对能力不足.

    旱涝急转连续丰水年连续枯水年判定方法水库调度黄河

    万家寨水库排沙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任智慧马怀宝孙超王婷...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冲刷是恢复水库库容的有效手段.2011 年以来万家寨水库在排沙期多次开展降水冲刷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排沙效果.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 2011 年以来万家寨水库排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1 年(不含 2016 年)万家寨水库累计排沙 7.173 亿t;排沙主要集中在排沙期;2018-2020 年来水较丰,水库降水冲刷历时长,3a累计排沙 4.840 亿t;水库排沙影响因素众多,长历时大流量洪水过程有利于水库排沙;运用水位降低时,蓄水量减小,沿程冲刷距离长,壅水输沙距离缩短,有利于提高水库的排沙效果.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水位下出库输沙率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排沙降水冲刷水库调度万家寨水库

    2021年秋汛期三门峡水库潼三区间来水量研究

    杨志豪谷苗苗钟家淦王雪莹...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黄河发生 1949 年以来最严重秋汛,三门峡水库在此次秋汛防洪调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潼关至三门峡区间(潼三区间)缺乏水文监测,因此在 2021 年秋汛期以潼关站计算的入库水量与实际水量相差 10.4 亿m3,对区间来水考虑不足影响了三门峡水库的精准调度.从库区区间来水分析着手,以潼三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气象水文等数据,建立了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选取包括 2021 年秋汛在内的 11 场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11场洪水模拟洪峰流量误差均小于 20.0%,平均确定性系数为 0.725,模拟合格率为 90.9%,较准确地模拟了 2021 年秋汛期潼三区间来水过程,并量化了不同支流对区间来水总量的贡献率.

    HEC-HMS模型洪水组成三门峡水库潼三区间流域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控导工程建设思路探讨

    牛玉国李永强张金鹏
    39-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黄河中下游发生历史罕见秋汛洪水,下游控导工程经受了长历时中常洪水过程的检验.针对部分控导工程在洪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坝顶高度不够、根石不足、裹护段长度不够、抢险道路交通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工程设计、管理上进行分析,认为水沙条件变化、控导工程设计流量降低、河道下切、平滩流量增大、抢险机械设备大型化等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控导工程中常洪水黄河下游

    郑州市洪涝模拟模型研究

    罗秋实沈洁李舒
    42-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位于山前平原地带,受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历史上极端暴雨频发,洪涝灾害十分严重,是国家防办公布的 31 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针对郑州市区开展洪涝分析,是服务郑州市防洪排涝,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MIKE系列模型,考虑复杂构筑物和内河水系河网的影响,在城市降雨产流模拟、大区域汇流及洪水演进模拟、城市地下管网排水模拟等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郑州市洪涝模拟模型,并利用 2011 年、2015 年和 2021 年实测暴雨洪水资料进行了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可用于郑州市洪涝模拟评估.

    洪涝模拟评估山前平原地带耦合模型郑州市

    基于组合赋权的河南省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评价

    程书波李冲刘玉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以河南省为例,构建涵盖防灾、抗灾、救灾和恢复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熵组合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估河南省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结果表明:1)河南省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综合承灾能力、救灾能力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整体上豫中>豫西南>豫东北>豫东>豫东南≥豫西北.中等及以上综合承灾力区域占总面积的 66.67%,中等以下区域占总面积的 33.33%.豫南的防灾能力最强,豫北和豫中的防灾能力较弱;豫西南—东北一线抗灾能力较强,豫西北和东南地区较弱;恢复能力基本上由豫西北向豫东南递减.2)从各市(示范区)承灾力情况看,信阳市防灾能力最强,济源示范区的防灾、抗灾能力最弱;郑州市抗灾、救灾和恢复能力最强,三门峡市的救灾能力最弱,驻马店市的恢复能力最弱.河南省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来提升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

    洪涝灾害综合承灾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河南省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张修宇宓金鹏李颖博曹丹丹...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灌区水资源安全理论,构建水量、用水效率、生态 3 个准则层,选取水资源总量、每公顷农田灌溉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生态用水量占比等 10 个指标,并依据人民胜利渠灌区 2015-2020 年社会、自然、经济和水资源等相关数据及统计资料,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 年、2016 年和 2020 年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处于基本安全状态,2018 年和2019 年处于安全状态,2017 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深入辨识分析影响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安全的各项指标,发现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实现水资源供需均衡,是确保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水资源安全指标体系熵权法-层次分析法人民胜利渠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