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及影响因子研究

    郭晓佳李晋强吴雪玲刘海龙...
    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河南省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构建城市韧性、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1 年为研究时段、以河南省18 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值法计算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对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状况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韧性和低碳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时段末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分别为 0.320、0.403,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度为 0.508,整体上属勉强协调;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以郑州为中心,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时段末河南省大部分地级市城市韧性提升滞后于低碳发展,二者同步发展型城市较少;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状况受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多类因子影响,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类因子是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双因子增强.

    城市韧性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影响因子河南省

    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一体化保护的法治建构研究

    韩凌月
    7-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一体化保护黄河流域生物和生境、构建统一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和法制,分析了目前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现状,指出黄河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规制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综合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职能与责任不匹配、环境司法协作机制存在缺漏等.《黄河保护法》的施行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法治框架,进而提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一体化保护法治建构对策,即整合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机制、建立促进地方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有效履行的法律制度、构建多维度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等.

    黄河保护法生物多样性法治保障黄河流域

    数字化转型对西北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周韬李立张俊丽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数字化转型对西北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而为西北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基于西北地区 26 个地级市2011-2019 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各地级市数字化转型对当地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级市碳减排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从西北地区整体上看,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但碳减排效应在研究时段内呈减弱趋势.建议:加强西北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环境监管和协同治理,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和设备,争取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数字化转型碳减排效应"双碳"目标西北地区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及障碍因素

    贾天朝胡西武杨海娟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7-2021 年青海省各市州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运用AHP-熵权TOPSIS对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借助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Kernel函数等模型全面分析其整体协调和时空演化特征,并进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表明:2007-2021 年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为0.434 1,处于中等水平;各市州中西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指数均值为0.568 4;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提高状态;五个维度贡献力度最大的为创新发展,平均贡献力度为 29.43%.青海省高质量发展系统协调性处于中度和轻度失调水平,平均协调度为0.290 7;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区域间差异平均贡献率为 50.87%.影响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创新发展(平均障碍度为 28.75%),最大的指标层障碍因子是科技投入(平均障碍度为 8.95%).

    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时空演化障碍度模型青海省

    小浪底水库减淤调度模式探讨

    王婷赵东晓马怀宝贾梦豪...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浪底水库在黄河中下游防洪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保持库区较大库容、延长拦沙运用期,对黄河防洪保安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入库水沙条件变化以及调度实践分析,提出了近期小浪底水库减淤调度模式:前汛期洪水期考虑下游河道淤积和主槽过流能力,尽量利用大流量过程开展降低水位排沙运用,冲刷库区河槽新增淤积物,以恢复河槽过流能力,保持库区高效输沙通道;水库排沙运用过后,运用水位宜不高于库区较大滩地滩面,利用河槽输沙调沙能够有效减缓滩面淤积;后汛期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上游来沙情况择机开展水库回蓄,尽早将库水位蓄至HH37 断面附近滩面以上,利用HH37 断面以上库段临时调沙,减缓滩面淤积.

    减淤河槽调沙作用调度模式小浪底水库

    1976-2020年弥河流域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张威刘玉玉陈安琪刘薇...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弥河流域 13 个雨量站 1976-2020 年的逐日降水数据,使用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L)、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D-FAL),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反距离插值法对弥河流域旱涝急转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45a内,弥河流域长周期 6-9 月共发生 18 次旱涝急转现象,LDFAL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未来"旱转涝"现象将占据主导.SDFAL在 6-7月和 8-9月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未来"涝转旱"现象将占据主导;7-8月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未来"旱转涝"现象将占据主导.LDFAL与旱涝急转强度均未发生突变,SDFAL只在 2007 年6-7月发生突变,短周期旱涝急转强度在 2007 年的 6-7月和 2005 年的 7-8月发生突变.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变化存在 11a主周期,短周期 6-7月、7-8月、8-9月的变化主周期分别为 34、64、43 a.

    旱涝急转趋势分析时空变化弥河流域

    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的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特征分析

    赵国栋谢飞王英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利用合理方法研究径流的变化规律对水资源规划管理尤为重要.基于石羊河流域 1956-2018 年出山径流量时间序列,利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方法,分析石羊河出山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突变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及R/S分析法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ESMD方法能够高效地分析处理径流数据;石羊河出山径流序列存在 3.0、7.3、12.6 a的周期变化,不同时间尺度发生突变的时间不同;预测短期内石羊河出山径流量仍将持续增加,但是长期必然呈现减少趋势.

    出山径流极点对称模态分解Morlet小波分析法周期分析突变石羊河流域

    暴雨移植情景下陆浑水库洪水模拟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赵留香刘颜珲程会娟张恒瑞...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威胁水库的安全运行,从极限思维和底线思维的防汛观念出发,通过移植"75·8淮河暴雨"和 2021 年"郑州 7·20 暴雨"到陆浑水库进行洪水模拟,开展了暴雨移植情景下陆浑水库洪水模拟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暴雨移植情景下陆浑水库现状工程的泄洪能力不足,水库需要增建非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老虎沟出口方案施工工程量略大于汤池沟出口方案,但是后者涉及人员搬迁难度较大,故倾向于前者.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对非常溢洪道的设计规模和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暴雨移植洪水模拟应对策略陆浑水库

    海勃湾水库2019-2022年排沙调度实践与排沙影响因素研究

    王强李丽珂罗强王远见...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淤积一直是困扰水库管理部门的难题,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库调度实现水库高效排沙是解决水库淤积的有效手段.分析黄河海勃湾水库 2019-2022 年的排沙调度过程,并结合建库以来汛期的进出库水沙资料,开展海勃湾水库高效排沙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9 年、2020 年和2022 年均实现了水库排沙的目的,2019 年基本实现冲淤平衡,而2020 年和2022 年排沙效果较好;坝前水位是影响海勃湾水库排沙的关键影响因素,入库流量与入库沙量是影响出库沙量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对影响因子的拟合,得到了海勃湾水库排沙经验公式;不同入库水沙条件须搭配不同的调度措施才能实现水库的高效排沙,应通过合理搭配入库水沙条件以及坝前水位,实现水库的高效排沙.

    水库淤积来水来沙水库排沙调度敞泄排沙海勃湾水库

    基于改进模糊评价法的海绵城市效益评估

    龙岩冯孟娟杨同歆刘珂璇...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地表硬化率提高,导致城市内涝风险大幅提升,同时城市面源污染日益加剧,改善居住环境已迫在眉睫.以广州庙头涌排涝片为研究区域,建立SWMM模型并率定,对比分析布设LID设施对径流和污染的影响,最后运用改进的模糊评价法,从经济、环境、社会 3 个维度对LID综合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布设LID之后,广州庙头涌排涝片的综合效益由Ⅳ级提升到Ⅱ级,综合效益良好;庙头涌排涝片多项LID设施布设时,应优先考虑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可削减77%的径流总量,削减40%的污染物;庙头涌排涝片单项LID设施布设时,应优先布设透水铺装,可削减35%的径流总量,削减20%的污染物.

    海绵城市模糊评价综合效益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