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军医
人民军医

月刊

1000-9736

rmjy@pmmp.com.cn

010-51927300-8012

100036

北京市复兴路22号甲3号《人民军医》杂志编辑部

人民军医/Journal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月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突出报道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防治、防护技术和临床经验,以军民兼顾,面向基层为办刊特色。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和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全优奖。为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确认为全国特种医学和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外劳宫和列缺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高原部队官兵落枕1例

    李春明苏维铎边巍
    1084-1085,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枕是高原部队官兵常见的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官兵日常战备训练及工作生活。该文报告了针刺外劳宫和列缺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驻高原官兵落枕1例,疗法取穴简便,快捷有效,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高原部队卫勤保障中推广应用。

    外劳宫列缺针刺落枕高原

    新冠肺炎患者凝血状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潘云虎陈光黄奕江曾超...
    1086-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凝血状况及相关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4-24日在武汉某医院接受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46例,其中,普通型98例,重型30例,危重型18例;入院30天内病死22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新冠肺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以及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入院30天内生存与病死患者的上述凝血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新冠肺炎患者入院30天内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1)不同严重程度新冠肺炎146例中,重型及危重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普通型(P<0。01),危重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非常显著高于重型(P<0。01);重型PLT水平非常显著低于普通型(P<0。01),重型与危重型PL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危重型PT非常显著长于普通型及重型(P<0。01),普通型与重型PT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严重程度新冠肺炎APTT、TT、FIB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48例中,入院30天内病死患者D-二聚体水平非常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1);二者PLT、PT、AyTT、TT和FIB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2)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 CI:0。755~0。937,P<0。0001),D-二聚体临界值为3。56mg/L,约登指数为0。601,敏感度为68。2%,特异性为91。9%。结论:早期凝血功能异常预示新冠肺炎预后不良,各项常见凝血指标中以血浆D-二聚体更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预后

    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

    沈曙光高永喜张锐郑娟...
    1089-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p阳性消化性溃疡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各5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十阿莫西林十克拉霉素),B组给予三联疗法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十胶体酒石酸铋),D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4组均14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均继续服用4周兰索拉唑30 mg,停药8周后复查。比较各组临床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结果:A组、B组、C组、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4%、90%、94%;B组、C组、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C组、D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90%、92%、96%,其中,D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B组、C组、D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6%、84%、87%、92%,D组溃疡愈合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P<0。01);A组、B组、C组、D组Hp根除率分别为72%、86%、90%、94%,B组、C组、D组Hp根除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A组(P<0。05),B组、C组、D组组间Hp根除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常见不良反应均为口干、口苦、恶心、食欲缺乏,A组、B组、C组、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16%、28%、12%,A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D组(P<0。05),所有患者对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结论: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和Hp根除率较三联疗法高,不良反应较铋剂四联疗法低,是较好的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铋剂双歧杆菌

    经口与经鼻挂线固定预防食管癌覆膜支架移位效果对比观察

    张俊莉卢伟杜鹏
    1093-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口挂线固定法与经鼻挂线固定法预防食管癌覆膜支架植入后移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晚期不能手术切除、接受食管支架治疗且支架移位风险较高者38例,为避免支架移位均采用挂线固定。按照挂线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经口挂线组(对照组)和改良经鼻挂线组(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支架的挂线经口拉出固定于一侧耳廓,观察组的固定线经一侧鼻孔拉出后,绕双侧脸、双耳廓上缘和枕一圈与固定线出鼻孔处打结固定。观察比较两组食管支架位置移动情况、挂线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后2周内,对照组出现支架向下移位2例(移位率10。5%),均及时通过固定线将支架位置调整到原部位;观察组未出现支架移位病例。对照组19例中,发生流涎、咽部疼痛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共65例次,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共39例次;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4。59±1。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5±2。21)分(P<0。05)。结论:经鼻挂线固定法可以更好地预防食管癌覆膜支架植入后移位,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疼痛较轻。

    食管癌食管支架支架移位外固定

    瑞舒伐他汀改善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效果观察

    胡智杨莹张齐王津...
    1097-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某军队医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参照相关指南行冠心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时间均为12周。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的改变,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2)两组治疗后,TC、TG和LDL-C均非常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HDL-C非常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vWF、ET-1和hs-CRP均非常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NO非常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vWF、ET-1和hs-CRP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瑞舒伐他汀上述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

    MRI IVIM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价值研究

    李妹周娟邹佳妮杨诚...
    1101-1103,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各参数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肺癌患者27例,采用德国Siemens Skyra 3。0T MRI扫描仪,分别于化疗前1周、化疗后3~4周行MRI检查,化疗前1周、化疗后6~7周行CT检查。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共同阅片、测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病灶化疗前后IVIM-DWI各参数值以及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以其一致结论作为诊断结果。根据CT检查结果,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肺癌疗效评估。IVIM-DWI的b值设置为0 s/mm2、10 s/mm2、20 s/mm2、30 s/mm2、40 s/mm2、50 s/mm2、100 s/mm2、20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和1000 s/mm2,采用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PF)评估疗效。比较肺癌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D值、PF值和D*值。结果:该组27例中,化疗有效26例,包括部分反应(PR)9例,稳定病变(SD) 17例;化疗无效即进展病变(PD)1例。所有入组病例均顺利完成IVIM-DWI检查。肺癌化疗有效26例治疗前后,D值分别为(1。050±0。35)10-3mm2/s、(1。242±0。27)10-3mm2/s,治疗后D值非常显著升高(P<0。01);PF值分别为(16。21±12。16)%、(17。49±12。8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D*值分别为(13。42±6。55)10-3mm2/s、(22。38±18。58)10-3mm2/s,治疗后D*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有效病例中,IVIM双指数模型D值和D*值治疗后显著升高,MRI IVIM-DWI有望为无创性评估肺癌化疗疗效提供有效手段。

    肺癌MRI检查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疗效评估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迂曲价值研究

    秦晓东周钏杨平生陈剑燕...
    1104-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冠状动脉迂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200例,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对CTA、CAG检查结果进行阅片、测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迂曲的检出情况。结果:该组疑似冠心病200例中,采用CTA检查共检出冠状动脉迂曲48例(48支血管),包括左前降支(LAD)迂曲16例,左回旋支(LCX)迂曲18例,右冠状动脉(RCA)迂曲14例,检出率24。0%;采用CAG检查共检出冠状动脉迂曲44例(44支血管),检出率22。0%;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CTA检查检出的冠状动脉迂曲48例,其迂曲长度、迂曲角度与采用CAG检查检出的冠状动脉迂曲44例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二者曲段至窦口距离及弯曲数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迂曲长度越短,则迂曲程度越严重(P<0。05);随着曲段至窦口距离增加,迂曲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A检查对冠状动脉迂曲的检出率与传统CAG检查相当,且能更好地显示迂曲长度和迂曲角度,在冠状动脉迂曲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迂曲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MRI表观弥散系数评估早产儿脑白质发育价值研究

    李林孙志群李方元赵建设...
    1107-11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早产儿脑白质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新生儿及重症监护室、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428例,分为28~29周组71例、30~31周组76例、32~33周组88例、34~35周组94例和36~37周组99例共5个胎龄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各胎龄组又分为无脑损伤及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亚组。所有入组病例均分别于出生后3天内及纠正胎龄为40周时行头颅MRI检查。另选择同期健康足月(胎龄≥37周)新生儿51例为对照组,于纠正胎龄为40周时行头颅MRI检查。比较不同脑损伤程度各胎龄组早产儿脑白质ADC值,以及不同脑损伤程度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A)C值,并比较所有入组早产儿与对照组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ADC值。结果:(1)不同脑损伤程度各胎龄组早产儿脑白质ADC值,随着胎龄数的增加非常显著减低(P<0。01),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非常显著升高(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2)轻至重度脑损伤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ADC值,随着胎龄数的增加非常显著减低(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无脑损伤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脑白质ADC值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脑损伤程度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脑白质的ADC值,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非常显著升高(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脑白质ADC值为(1。607±0。018)10-3mm2/s,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1。378±0。031)10-3mm2/s(P<0。01)。结论:ADC值在评估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方面具有较高价值,是定量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后脑发育状况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MR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脑损伤早产儿脑白质定量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受累椎体旋转位移情况及疗效评估

    韩雪耿进朝韩磊崔莹...
    1113-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两种腰椎退变疾病成年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脊柱专科门诊接诊的LDH患者45例(LDH组)、LSS患者36例(LSS组),两组均接受分步斜扳手法为主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病疗效评定表(JOA量表)进行测评,同时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分析系统测量受累椎体的病理性旋转位移(VR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旋转错位程度。结果:LSS组总有效率91。67%,LDH组为95。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LDH组与LSS组组间VRD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RD幅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成年LDH与LSS患者经腰椎手法治疗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恢复情况相似,两种疾病受累椎体的X线检查旋转位移严重程度相似。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旋转位移分步斜扳手法骨错缝

    瓷贴面和全瓷冠方法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李黎李敏
    1116-1118,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瓷贴面和全瓷冠方法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口腔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前牙修复120例(共244颗患牙)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124颗患牙)和对照组60例(120颗患牙)。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瓷贴面方法和全瓷冠方法对前牙修复,评估两组的修复效果和预后情况,统计修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前牙修复优良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P<0。05);患者修复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瓷贴面与全瓷冠方法修复前牙均具有良好效果,但瓷贴面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更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前牙修复全瓷冠瓷贴面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