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参研究
人参研究

赵锐

季刊

1671-1521

0435-3269804

134001

吉林省通化市龙泉路666号

人参研究/Journal RENSHEN YANJIU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惟一公开发行的人参专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人参、西洋参和长白山天然药种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药理药化研究,加工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参业工作者、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及参茸经营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细胞损伤探讨红参治疗心衰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金墨竹窦德强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参中药及其组分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H9c2大鼠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H9c2 细胞随机分为 6 组:对照组、模型组、红参多糖组、红参寡糖组、红参总皂苷组和红参小极性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调整培养基再进行ISO处理;各给药组用不同浓度含药培养液预处理后,再进行ISO给药处理.采用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在此基础上进行SPSS分析,评价不同组分对ISO致H9c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选取含ISO浓度为0.25 μ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作为ISO致心肌细胞H9c2 损伤模型的造模条件.红参的生药浓度在0.01~5mg/mL时对H9c2细胞无明显毒性,且当红参在1 mg/mL时保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61.5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参各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多糖组和寡糖组保护作用较弱,而皂苷组和小极性组的作用较强,同时皂苷组的活性要大于小极性组.结论 红参对ISO致H9c2 细胞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红参皂苷为其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

    红参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细胞

    姜西洋参与西洋参对大鼠虚寒证模型的影响

    睢诚马颖琳付雯雯袁小平...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姜西洋参与西洋参对大鼠虚寒证模型的影响.方法 1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洋参低、中、高剂量组及姜西洋参小、中、大剂量组,每组 14 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均每日灌胃给予寒凉药4ml/只,连续 35 天建立大鼠虚寒证模型.给寒凉药第 8 天起,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 0.5%羧甲基纤维素钠,西洋参及姜西洋参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灌胃西洋参及姜西洋参 0.5、1.0、2.0g/kg,每日1 次,连续给药28 天.观察大鼠行为状态,记录每周体重.于给药第28 天,各组动物放入代谢笼,收集尿液,测定尿液中 17 羟皮质类固醇(17-OHCS)、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第29 天,各组动物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环化腺苷酸(cAMP)、环化鸟苷酸(cGM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取胃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1~4 周体重有下降趋势,姜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 1~4 周体重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1~4 周体重均无明显差异,姜西洋参各剂量组可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P<0.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尿液 17-OHCS、E、N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01),姜西洋参 0.5g/kg大鼠尿液NE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 2.0g/kg大鼠尿液中 17-OHCS、E及N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 或P<0.01),姜西洋参1.0、2.0g/kg大鼠尿液 17-OHCS、E及NE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 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 或P<0.01),姜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无明显差异,姜西洋参 1.0、2.0g/kg大鼠血清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SH及IL-2 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SH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P<0.001),IL-2 及IL-8含量均无明显差异,姜西洋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SH、IL-2 及IL-8 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2.0g/kg大鼠血清TSH明显降低(P<0.05),姜西洋参 1.0、2.0g/kg大鼠血清TSH及IL-2 均明显增加(P<0.05 或P<0.01).组织病理学检测,模型组、西洋参及制西洋参各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虚寒证大鼠表现为大便溏泄,倦怠,皮毛疏松,体重减轻,交感-肾上腺髓质、免疫及物质代谢相关因子明显降低.西洋参连续服用28天可加重虚寒证大鼠上述寒凉症状,而姜西洋参对大鼠寒凉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姜西洋参西洋参虚寒证模型交感-肾上腺髓质物质代谢大鼠

    不同部位园参HPLC指纹图谱研究

    张悠然黄也窦德强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HPLC建立不同部位园参的指纹图谱.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经验证的HPLC方法精确、可重现且稳定.测定4 个批次园参样品的主根和须根HPLC指纹图谱,样品之间相似度较好,初步认定 15 个分离度良好的共同峰,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为园参等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分析方法.

    园参人参皂苷HPLC指纹图谱

    黑参中人参皂苷Rg3的含量检测

    刘照家刘成琳武子敬李梦瑶...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黑参中人参皂苷Rg3 的含量,有效控制其内在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对黑参中人参皂苷Rg3 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Ultimate Polar RP(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5min(81%B);5~10min(76%B);10~30min(60%B);30~40min(50%B);40~60min(40%B),柱温:30℃,检测波长:203nm,流速:0.8 mL/min.结果 人参皂苷Rg3 含量在 0.2~2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 59.819X-0.3441,R2 = 0.9997(n=5),经测定黑参中人参皂苷Rg3 的含量为 0.201%.结论 HPLC法测定黑神中人参皂苷Rg3的方法,可靠,稳定,简单,易行.建立了稳定的黑参中人参皂苷Rg3 含量的测定方法,为黑参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人参皂苷Rg3黑参HPLC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的泽泻汤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和活性成分研究

    钱旭武罗益远姜雨辰蒋婴...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泽泻汤治疗痛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网站获取泽泻汤活性成分并使用pharmmapper网站预测其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痛风相关靶基因,并通过venn图制作网站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将"泽泻汤-痛风"共作靶点输入STRING网站获得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信息,利用Cytoscape 3.7.1 软件作图将其可视化.将"泽泻汤-痛风"共作靶点导入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4.2.6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泽泻汤活性成分共 16个,对应708个作用靶点,与痛风靶点取交集共得到17 个靶标.PPI分析共得到 7 个度(degree)值≥2 的靶点蛋白,分别是APP、F2、IDH2、ADSL、PPARa、ANXA1、FGA.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标蛋白分布广泛、参与生物学过程多样,17个靶标共涉及68条通路,包括磷酸戊糖途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AM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泽泻汤中的活性物质 alisol B、alisol C monoacetate、alisol,b,23-acetate、alisol C与对应的靶点APP、F2、IDH2、ADSL、PPARa、FGA的结合能均小于靶点的自身配体.结论 泽泻汤治疗痛风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治疗优势,其中部分预测结果还有待我们后续的实验进行验证,以期为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

    痛风泽泻汤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分子对接

    返魂草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测定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张立秋李岩高颖张晓燕...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返魂草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 色谱柱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250mm×4.6mm,0.5μm),流动相乙腈(A)-0.4%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min,94%B;10~50min,94%→86%B),流速为 1.0mL·min-1,280nm为检测波长,柱温25℃;采用纸片法比较返魂草各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返魂草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为叶>茎>花>根;由最低抑菌浓度和抑菌直径可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顺序为:叶>茎>花>根;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顺序为:茎>叶>花>根.结论 返魂草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差异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返魂草含量测定绿原酸抑菌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解肌宣肺颗粒薄层鉴别研究

    靳腊李庆杰王檀胡少丹...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完善和提高解肌宣肺颗粒在医疗机构制剂中的质量标准,确保方法具有可操作、专属性强、准确可靠等特点,建立解肌宣肺颗粒的定性鉴别方法,开展了实验研究.方法 鉴别解肌宣肺颗粒中北柴胡、葛根、麻黄、黄芩、甘草,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结果 成功建立了解肌宣肺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颗粒剂中所含上述 5味中药.在供试品色谱中并无阴性干扰现象,其斑点颜色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色谱对应位置相比,颜色一致.结论 有效提高解肌宣肺颗粒质量标准的方法是本研究所确定的鉴别方法,该方法简便、重复性较好.

    医疗机构制剂解肌宣肺颗粒质量标准薄层鉴别

    桑黄猴菇复方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孙涵刘逸扬赵焰焰孙文...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桑黄、猴头菇这两种食药用菌为主要原料,再加以陈皮、生姜共同制备一款保健饮料.方法 通过热水浸提法得到食用菌粗多糖,并配以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本实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以加水量(药材质量的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合理范围,后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优化桑黄饮料的制备工艺;测定最佳工艺得到的浸提液中总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对饮料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正交试验得出按加水量 40 倍,提取时间20min,提取 1 次获得浸提液,再添加7%果葡糖浆和0.03%柠檬酸调味,制成的饮料口感舒适,风味最佳;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浸提液总多糖含量达到 12.29mg/100mL,总三萜含量达到 1.82mg/100mL;浸提液对DPPH、·OH、O2-都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单,制备的桑黄保健饮料色泽鲜亮,澄清透明,分布均匀,酸甜适中,口感协调,适合饮用,并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

    桑黄饮料正交试验含量测定感官评价抗氧化

    HPLC法同时测定苦杏仁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黄浩宇孙彬徐阳岳勇铭...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苦杏仁中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l),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 203nm.结果 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77%,99.26%,98.96%,RSD值分别为1.75%,1.20%,1.74%.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为进一步完善苦杏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苦杏仁HPLC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测定

    大豆多肽山楂复合饮料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安峪漩梁菊芳鞠亚霖冯晶晶...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调节免疫及降血压作用,研究以山楂为主要原料,添加大豆多肽、白砂糖、维生素C等添加剂,研发新型复合饮料.应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山楂汁添加量20%,大豆多肽粉添加量 0.25%,白砂糖添加量8%,维生素C添加量 0.1%,制备饮料感官风味较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饮料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复配,比例为 1∶3,总添加量为0.2%,饮料状态及稳定性最佳.大豆多肽山楂复合饮料口感良好,具有一定功能性,极具开发前景.

    大豆多肽山楂复合饮料工艺优化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