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置MEMS安保机构的微型聚能毁伤弹药

    胡腾江赵玉龙张国栋刘运斌...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微型弹药领域的技术亟需,提出一种内置MEMS安保机构的微型聚能毁伤弹药,开展了微型聚能毁伤弹药总体结构设计、MEMS起爆器设计、MEMS安保机构设计、微型聚能战斗部设计和微型聚能毁伤弹药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弹药处于安全状态时,MEMS隔断机构中的双层隔板会将传爆通道阻挡,即使在误触发的条件下,传爆序列的爆轰能量也不能顺利的传递,保证了微型弹药系统的安全.当弹药处于解保状态时,MEMS隔断机构中的双层隔板会在电信号的驱动下移动,并将传爆通道开启.此时,当弹药收到起爆指令时,MEMS起爆器所产生的爆轰能量将顺利作用在传爆药上,进而完成弹药起爆.该微型聚能毁伤弹药整体尺寸为Φ22 mm×40 mm,装药量为1.4 g,毁伤能力可以穿透20 mm装甲钢.可应用于微型无人机、小口径弹药、无(低)后坐力弹药等领域.

    微型弹药MEMS安保与起爆机构MEMS起爆器MEMS隔断机构聚能毁伤

    基于燃气动力的箔条干扰弹布放设计研究

    张世林刘雨张久云
    10-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某型机载箔条干扰弹箔条载荷雷达截面积(RCS),改变箔条云团布放形态和缩短箔条云形成时间,设计一种基于燃气动力进行箔条载荷布放的弹体结构,利用导气式活塞原理和干扰载荷发射出弹壳时瞬间膛口流场效应,可缩短箔条云形成时间,实现近似椭球形布放形态.通过采用Matlab软件对箔条载荷不同时刻布放形态和运动特性仿真模拟分析,对比分析动态发射试验验证和箔条云形态数值模拟结果,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基于箔条云团布放形态,利用测试雷达进行箔条载荷RCS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箔条干扰弹投放间隔和压制比分析,为箔条干扰弹的设计和效能使用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箔条干扰弹燃气动力箔条云团RCS测试试验研究干扰效能

    破片排列方式对多功能战斗部威力影响规律研究

    武亚龙陈智刚康彦姝石剑锋...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破片排列方式对多功能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多功能战斗部球形和方形破片不同排列方式对射流成形及破片飞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破片非对称排列破坏了爆轰波的对称性,造成射流弯曲和倾斜,使侵彻能力下降;方形破片位于弹头部相较于球形破片位于弹头部的射流速度提高了 7.50%,侵深提高13.71%;不同排列方式的破片速度和飞散特性有明显差异,球形破片平均速度最大为1 464 m/s,最小速度为1 174 m/s,方形破片平均速度最大为791 m/s,最小速度为617 m/s,靠近弹体头部的破片飞散角和方向角小,而靠近弹体尾部的破片飞散角和方向角大.

    多功能战斗部预制破片聚能装药药型罩数值模拟

    新型聚能战斗部射流成型及侵彻性能仿真模拟

    王靖雯袁浩任凯吕竹文...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有限的战斗部空间内提升聚能装药战斗部对装甲的侵彻能力,提出一种隔板-药型罩贴合式新型聚能战斗部结构.采用LS-DYNA软件对新型聚能战斗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正交优化设计探究4个药型罩结构因素对射流成型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药型罩结构参数为上锥角2α=24°、下锥角2β=90°、药型罩壁厚t=2 mm、上下药型罩口径比d/D=0.4,且当炸高为3倍装药直径时,对45#钢靶板极限侵彻深度可达686.2 mm.研究结果对聚能战斗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紧凑型装药聚能射流数值模拟药型罩结构正交优化

    穿爆弹丸装药摩擦起爆特性数值模拟

    章猛华阮文俊于霜
    33-3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穿爆弹丸靶后延迟释能特性,建立了装药摩擦起爆的温升模型,并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和FEM-SPH算法对装药摩擦温升进行求解,得到使用不同弹芯和装药时弹丸穿靶的装药摩擦温升曲线.结果显示:在弹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使用钨合金弹芯时装药温升与钢弹芯相差不大,但钨合金弹芯使装药的摩擦温升速率更慢,起爆时间更晚,更有利于达成靶后延迟释能的目标;装药的摩擦温升速率随炸药的导热系数增大而变快,使用导热系数小的装药更有利于实现靶后的延迟释能;针对双锥形弹芯,在双锥角度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弹芯直径,更有利于实现装药起爆及靶后延迟释能.

    热爆炸摩擦热数值模拟延迟起爆

    喷雾结晶制备HMX@NTO复合炸药

    柳钰洲易镇鑫陈世勇李东泽...
    39-4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HMX的机械感度并维持爆炸性能,采用喷雾结晶工艺将钝感炸药NTO包覆在HMX表面,制备了 HMX@NTO样品.通过溶剂-反溶剂体系设计,结合喷雾方法,制备了 HMX@NTO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包覆HMX的表面形貌主要受溶剂体系和喷雾结晶工艺的影响,最佳溶剂体系为NMP-二氯甲烷,基于形貌和产量考虑,最佳喷雾结晶工艺参数为浓度0.4 g/mL、溶剂比10:200、搅拌速度600 r/min和温度25 ℃,此时得到产量为5 g左右,包覆形貌致密的产品.与HMX原料相比,NTO包覆HMX样品的爆炸性能基本不变,但是撞击感度特性落高提升16.3 cm,摩擦感度降低了 60%,爆速降低了 2.8%,安全性能能得到极大改善.

    HMXNTO喷雾结晶核壳结构

    聚黑-2压装成形仿真及药柱孔隙分析

    达奔那姜夏冰段海霞郭小伟...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JH-2压装工艺孔隙分布及生成原因,采用MSC.Marc软件、Shima-Oyane屈服准则对聚黑-2压装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药柱制备,对其进行电子显微镜、微观元素测定、微CT扫描表征.仿真及表征结果显示,药柱下部表面出现大颗粒晶体,横切面孔隙多集中于轴线附近,药粉的位移最大值为9.901 mm,回弹量为总位移的0.99%,最大等效塑性应变为0.623 9,最大等效弹性应变0.042 27;药柱平均相对密度0.970 g/cm3,微CT扫描表明孔隙裂纹集中于药柱内部,最大孔隙体积占比为8.582 5%,最小为3.531 1%,平均6.974 5%.压装药柱上模冲处靠近阴模位置成形质量较好,其受到的合力更利于药柱压实;靠轴线处受单向压力作用位移较大并受到回弹影响,相对密度较低.下模冲处靠近阴模附近成形质量较差,受到上层压力不足易产生大颗粒晶体.由于所受压力不均匀及粘合剂、空气流动性影响,孔隙、裂纹集中于药柱内部,表面以点状孔隙为主.

    PBX压装工艺RDX有限元仿真药柱缺陷MSC.Mare微CT扫描

    基于惯性摩擦焊接的大口径炮弹弹体毛坯制造工艺研究

    陈家荣王立人夏春明彭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口径炮弹弹体毛坯采用整体热冲拔工艺生产存在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段设计并采用惯性摩擦焊接方法焊接弹体毛坯的新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以将弹体毛坯的各个分段分别锻造,使用惯性摩擦焊接方法将各分段焊接得到整体式弹体毛坯.焊后,对焊缝进行了拉伸、冲击、金相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焊接区的宽度仅为0.6 mm,且晶粒细化;对焊接头热处理后,焊接区的组织和母材已经同质化,热处理后的焊接头抗拉强度为1 198.4 MPa,相当于热处理后母材强度的93.5%.冲击功为233 J/mm2,冲击韧性高于母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惯性摩擦焊接方法焊接弹体毛坯仅需120 s,并且焊接头的连接强度满足使用需求.与将整体毛坯进行热冲拔相比,采用分段热冲拔的弹体毛坯制造方法可以极大地降低锻造难度、缩短锻造时间,从而提高毛坯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大口径弹体毛坯惯性摩擦焊接拉伸检测微观结构冲击检测金相

    隔震沟对爆炸作用下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影响研究

    李植伟耿民王俊杰刘玺...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震沟因其隔震消能效果好、造价低廉且便于施工,被广泛用于与爆破相关的工程中.爆炸实验室建筑为了确保实验室自身和周围配套设施的安全,需要在爆源周围修建环状隔震沟.基于上述背景,研究中基于LS-DYNA软件开展了对爆炸实验坑周围设置的隔震沟的隔震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变装药量、隔震沟深度、宽度、隔震沟内填充材料类型以及实验坑内回填土类型等参数,探究不同参数对隔震沟隔震效应的影响,并在萨道夫斯基公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隔震沟宽度和深度,给出了经过隔震沟隔震消能后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工程计算拟合公式,为爆炸实验室及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隔震沟数值模拟隔震消能质点振动速度公式拟合

    装甲车辆座椅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向家佑戴巨川陈盛钊陈哲吾...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甲车辆行驶路况通常较差,严重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以某装甲车辆为研究对象,建立"装甲车辆-座椅-人体"13自由度整体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商业软件RecurDyn,对所建立动力学模型开展仿真验证.以提升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为目标,设计模糊PID控制策略获取座椅半主动悬架期望输出载荷,利用BP神经网络训练逆向模型,将该期望载荷转化为座椅半主动悬架中磁流变减振器控制电流,实现半主动悬架控制载荷调节,从而提升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选取正弦路面与随机路面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弦路面工况下,频率为4.0、5.0、6.3、8.0 Hz时,盆骨加速度响应幅值分别降低20.83%、18.12%、18.46%与19.40%.在E级随机路面工况下,半主动悬架使座椅与盆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19.15%与18.00%.在F级随机路面工况下,半主动悬架使座椅与盆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19.35%与18.37%.因此,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策略座椅半主动悬架能有效改善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

    装甲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逆向模型乘坐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