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温度下RDX基熔铸炸药的力学性能研究

    李媛媛赵雪仇斯琪丁文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温度对RDX基熔铸炸药的力学性能影响,采用了单轴压缩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不同温度下RDX基熔铸炸药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不同温度下试样在不同应力状态阶段的微观损伤机理,发现温度显著影响试样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抗变形能力明显依赖于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峰值强度增大,弹性模量先增大后降低.根据微观裂纹、接触力链以及颗粒位移场的发育演化过程可以看出,温度越低,试样破坏后分块数越少,越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发生局部破坏,试样完全破坏后,裂纹数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接触力链数量增大,颗粒位移方向由复杂分散逐渐有序,抗变形能力增大.

    RDX熔铸炸药力学性能颗粒流法温度

    微光栅加速度计温度控制研究

    周陆强杨波
    9-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光栅加速度计凭借着极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等优势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其输出精度.为优化其温度特性,提出了一种两级内外温控系统.通过介绍微光栅加速度计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MEMS敏感芯片的温度特性对其造成的影响.针对加速度计设计了温控电路,对其搭载两级内外温控系统,使其工作温度保持恒定,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温控系统下,加速度计的工作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02℃.对于加速度计的噪声性能而言,在0.01~10 Hz频段,相较于未加温控系统的加速度计,整体信噪比提高了20 dB.

    微光栅加速度计两级温度控制温控电路半导体激光器

    高原环境对车辆动力舱温度场及红外特性影响研究

    李耀宗任登凤韩玉阁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环境下,发动机、冷却系统等部件的运行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对动力舱室热环境产生影响,给目标的红外特性预测带来困难.对高原环境下动力舱及内部柴油机的运行状况进行仿真,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维传热模型,对柴油机在西藏贡觉县运行时的状况进行模拟,并将结果与高原环境下三维目标温度场模型进行耦合,获得动力舱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情况.基于此建立目标红外辐射特征模型,对动力舱的辐射特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平原地区,高原地区柴油机的燃烧状况较差,功率及扭矩分别降低 160 kW和 782 N·m,有效燃油消耗率增大46 g/(kW·h);动力舱室表面温度有不同程度降低;排烟及周围部位的温度场及红外特征更为明显.

    高原环境发动机GT-POWER温度场红外特性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空化特性分析

    王慧岳星岐赵国超张一鸣...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空化现象,建立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全流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全流域空化特性分布,分析了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等工况参数对全流域空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空化主要发生在吸油区的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区域,空化随气相体积分数增大而加重;排油口负载压力由10 MPa增至30 MPa,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 6.28%增至 6.68%、5.91%增至 7.13%、10.03%增至11.23%;缸体转速由2 200 r/min增至3 000 r/min,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6.39%增至6.41%、6.26%增至10.54%、7.13%增至10.16%;斜盘倾角由3.64°增至5.64°,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6.34%增至6.41%、14.7%降低至13.9%、10.16%增至11.66%.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在实际设计中,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的取值在合理范围内越低越好,斜盘倾角取值存在最优区间.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全流域空化特性参数分析气相体积分数

    层叠型缓冲靶板对弹载测试仪的保护作用研究

    高原马淋涛王宇孙传猛...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空气炮模拟火炮发射时的高过载环境对弹载测试仪进行测试时,弹丸撞击靶板会产生尖峰脉冲对测试仪造成严重的损伤,为提高测试仪的存活性,展开对缓冲靶板层叠方式(不同材质的靶板相互叠加的叠层结构)的研究.通过撞击动力学理论描述弹丸对靶板的压缩和侵彻行为,并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靶板参数和传递到靶板上的冲量的关系.使用 ANSYS/LS-DYNA 建立弹丸正侵彻靶板模型,弹丸速度为 200 m/s、质量为5.5 kg,仿真结果表明:3 层总厚度450 mm的泡沫铝+泡沫铝+橡胶组合方式能有效消除尖峰脉冲并缩短弹丸对靶板的作用时间,加速度均值约为7 000g,脉宽为 2.8 ms.受条件限制,空气炮试验采用弹丸质量为 5.5 kg、速度为150 m/s,并将缓冲靶板的单层厚度减小到100 mm,结果表明:在泡沫铝+泡沫铝+橡胶组合方式下,弹丸结构和测试仪功能完好,加速度均值约为27 000g,脉宽为0.55 ms.

    空气炮弹载测试仪加速度缓冲靶板有限元仿真

    圆形降落伞最快下降系统设计

    徐乐乐张国军张文栋王宇通...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配有圆形降落伞的物体在空中定点下落时实现以最短时间安全落地,提出了一种降落伞在空中多次打开和关闭的下降方法,降落伞每次打开或者关闭都由控制系统控制;同时设计出了适合圆形降落伞空中多次打开关闭的开关伞机械结构.在控制系统中,算法可以根据物体即将下落时的高度、圆形降落伞可承受的最大下落速度、圆形降落伞下落的安全速度,计算出物体需要打开或者关闭圆形降落伞的时间点,控制系统可以使圆形降落伞定时打开或者关闭.通过仿真得出了下落高度和下落速度情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确保配有圆形降落伞的物体在最短时间内安全着落.

    圆形降落伞控制系统机械结构安全速度最短时间

    轴向移动内压力梁动力学的动网格法

    郑伶俐华洪良吴小锋蔡宪逸...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轴向移动内压力梁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采用Lagrangian方法建立了轴向移动内压力梁的运动控制方程,基于有限元动网格法对轴向移动梁运动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将内压力作为边界条件,采用Newmark-β时间积分方法计算轴向移动梁动力学响应,并开展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动网格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轴向移动内压力梁动力学响应计算.轴向移动内压力梁在收缩运动过程中,自由端振动频率将逐渐增加.悬臂长度对梁自由端振动频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结构振动频率随内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本文中建立的有限元动网格模型能够为轴向移动内压力梁动力学研究提供新方法.

    轴向移动梁动网格法内压力有限元法

    三维表面裂纹扩展轨迹与数值仿真研究

    赵慧王瀚阳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维表面裂纹扩展形态和轨迹难以预测的特点,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三维裂纹扩展仿真方法,开发三维裂纹扩展程序,研究典型的三维表面单裂纹与三维非等大共面表面双裂纹扩展轨迹,实现了任意三维多裂纹扩展轨迹的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针对三维表面单裂纹模型,当初始裂纹形状c/a>1 时,最深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大于自由表面处应力强度因子值,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前缘会渐渐趋于稳定的圆形.而对于三维非等大共面表面双裂纹,较大的裂纹扩展速率大于较小的裂纹.开始时 2 条裂纹均沿光滑的样条曲线扩展,后来受到另一条裂纹的影响,在彼此接近处,由于应力放大作用,此部位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大,扩展速率也会高于裂纹前缘其他部位.

    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应力强度因子三维多裂纹裂纹扩展轨迹

    含攻角动能块撞击带壳B炸药冲击起爆阈值研究

    孙乔溪陈利郭香华张庆明...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动能块攻角对带壳B炸药冲击起爆阈值速度的影响规律,使用LS-DYNA仿真软件和Lee-Tarver点火与增长模型,对钨合金动能块撞击带壳B炸药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攻角 0°~90°条件下撞击不同盖板厚度(6、10、14 mm)装药的冲击起爆阈值速度;在Jacobs-Roslund冲击起爆判据模型中引入攻角修正项,所得到的冲击起爆判据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壳体厚度在6~14 mm范围内,随着攻角的增大,冲击起爆阈值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冲击起爆动能块带壳B炸药起爆阈值速度数值模拟

    装药密度和约束效应对冲击起爆特性规律研究

    韩甲旭王健刘通有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2 种不敏感炸药在不同装药条件下与鉴定块相互作用的冲击起爆特性,探明炸药爆轰波传递规律和评估炸药威力.基于起爆试验和数值仿真,结合γ律方程,得到了较为准确的不同密度的TATB及钝化RDX的Lee-Tarver点火增长模型参数;在典型8mm雷管为轴向输出情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探究了装药密度和壳体约束强度对2 种钝感炸药的爆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 号电雷管轴向输出能力可靠,爆轰波作用雷管底部凹窝变形产生翻转弹丸的最大速度为3 730 m/s;针对密度为ρ =1.60 g/cm3、ρ =1.70 g/cm3、ρ =1.80 g/cm3 的TATB起爆,试验测得最小和最大钢凹值相差1.54 mm,得出炸药的输出能力与密度线性正相关;约束强度增加,冲击阻抗增大,鉴定块凹坑值增加,传爆药的轴向输出能力增强.

    爆炸力学冲击起爆Lee-Tarver模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