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磁异探测的侵彻复杂工况磁响应仿真分析

    赵静王瑞波李长生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基于地磁场磁异探测在复杂侵彻工况下的引信磁异响应研究不足的情况,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弹体复杂工况下的侵彻模型,探究了弹体在平射或垂直正侵 6 层钢筋混凝土靶板、不同方向与不同距离的铁磁干扰作用、侵彻带有横梁结构钢筋混凝土靶板、偏转不同角度斜侵命中竖直墙体 4 种不同复杂工况条件下的侵彻过程引信磁异响应特征.经过仿真分析发现,不论是平射或是垂直正侵都可以得到清晰的穿靶特征信号,相对地磁方向偏转不同角度平射只会影响穿靶时磁信号的变化量而不影响穿靶特征的识别;放置于不同方向的铁磁干扰会对该轴与Z轴的磁异信号产生影响,放置距离超过 3m时影响微弱;弹体侵彻带横梁结构靶板,在横梁放置方向与Z轴方向上穿靶信号的变化量与脉宽均有所增加,不影响穿靶特征识别;弹体绕某轴发生偏转后带有攻角侵彻带竖直墙体钢筋混凝土靶板,攻角越小,侵彻竖直墙体及相邻 2 层靶板时产生的磁异信号变化越剧烈,攻角为 10°时,失去穿靶特征.

    侵彻引信地磁探测复杂工况计层

    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抗爆性能试验技术研究

    杨江郭浩支凯艳贾琪...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核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的抗爆性能,提出了基于底甲板损伤等级和(AIS)人体伤害/防护等级为防爆判据的台架试验方法和模拟舱体试验方法.建立了防爆复合结构抗6 kg TNT当量的试验平台,并进行了防爆复合结构抗6 kg TNT当量爆炸性能验证试验.台架试验后基板的稳态变形量为 47.451 mm,模拟舱体试验后舱内模拟假人各项关键部位测试结果均在指标范围内,这表明该防爆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对装甲车辆底甲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模拟舱体内部人员.此外,上述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出的台架试验方法和模拟舱体试验方法能够较好地考核和评价装甲车辆用防爆复合结构的抗爆性能.

    防爆复合结构抗爆性能试验技术台架试验模拟舱体试验

    弹头/枪管耦合作用下枪口振动分析

    吕航宇李小奇徐诚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弹枪耦合作用对枪管振动的影响,考虑枪管偏置状态,建立了弹枪耦合作用下偏心旋转梁模型,对系统的动能与势能进行分析,并考虑弹丸运动对枪管的作用力和弹丸击发后的火药后坐力,推导出弹头/身管耦合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考虑系统结构特点将枪管模态函数假设为悬臂梁的模态函数,从而对枪管振动位移进行离散,得到系统离散后的动力学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枪管任意位置任意时间的垂直方向位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弹头膛内运动时期枪口向下有小幅运动,但弹头出枪口后,枪口振动位移大幅度增加,并呈自由衰减振动形态.改变弹丸质量偏心会增加弹头出枪口时枪口振动位移和枪管偏心旋转梁系统振幅,是影响枪口振动的主要因素.

    偏心旋转梁弹枪耦合枪管振动时变系数动力学方程

    四旋翼无人机鲁棒嵌套饱和控制

    刘思成郭玉英
    179-18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动力系统受到输入饱和限制,传统嵌套饱和控制算法收敛条件严格、收敛速度慢、稳态精度不高、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四旋翼无人机鲁棒嵌套饱和控制算法.首先,设计了条件相对放松的嵌套饱和控制算法,降低了设计难度,并且给出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证明.其次,基于条件放松的嵌套饱和控制算法,引入自耦PD和补偿函数观测器,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稳态精度以及鲁棒性,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原理证明了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将所提算法与传统嵌套饱和控制算法和PD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暂态性能、稳态性能和鲁棒性上都是最优.

    四旋翼无人机嵌套饱和控制输入约束鲁棒性全局稳定

    蜂窝结构半导体热电发生器发电性能分析

    颜廷香侯智轩田可郑丹...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电发生器作为一种清洁的便携能源装置,在国防军工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实现高效和持久的电量输出,基于温差、填充比和截面积比,对仿生蜂窝结构半导体和传统立方体结构半导体的输出功率密度、输入热流量和能量转换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空心结构半导体的功率密度总是大于实心结构半导体.在温差为300 K时,蜂窝结构器件的功率密度是传统器件的104.3%.p型热电半导体截面积大于n型半导体截面积,且存在最佳横截面积比以获得能量转换效率的最大值,横截面积比存在最佳值.在300 K、250 K和 50K的温差下,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最佳截面积比分别为1.3、1.2 和1.结果显示,蜂窝结构半导体在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器件功率质量比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热电转换蜂窝结构功率密度半导体余热回收

    扰流板参数对坑道爆炸冲击波衰减效率的影响

    王建帅樊成飞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扰流板对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的超压传播影响规律,对坑道内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模拟涵盖了扰流板不同数量、间距、尺寸、迎波角、以及布置方式参数,通过对比超压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坑道内扰流板数量对冲击波衰减的影响最大,可将爆炸冲击波的衰减效率提升35.8%;扰流板间距对爆炸冲击波衰减效率的提升仅次于扰流板数量,在进行扰流板布置时,优先考虑数量和间距的配合;在进行扰流板冲击波试验时,尽可能减小前方扰流板尺寸,加大后方扰流板尺寸,减轻爆炸冲击波对扰流板自身的毁伤,延长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到来的时间;迎波角为70°时,相对布设优于交错布设;迎波角为 75°时,交错布设优于相对布设.

    扰流板坑道爆炸冲击波冲击波衰减数值仿真

    大质量弹体冲击下带壳装药起爆特性数值分析

    吴扶生侯海量李典
    200-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新型抗导弹防护结构,采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LS-DYNA,建立典型形状大质量弹体对圆柱形带壳装药结构的冲击起爆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质量、形状与倾斜角的钨合金块体低速撞击下带壳B装药冲击起爆特性,获得了临界冲击速度,冲击起爆过程及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弹体质量越大,装药内部形成的透射压力波影响范围越广,持续时间越长;质量在0.1~30 kg范围内,弹体冲击起爆带壳装药的性能与弹体的初始动能有关,端盖厚度为20、40、60 mm的B装药发生冲击起爆的弹体临界动能分别为250、930、1 600 kJ;弹体的临界起爆速度随倾斜角φ变化的规律受弹体形状影响,φ≤15°时,圆柱形弹体临界起爆速度最低,φ>15°时,球形弹体临界起爆速度最低.

    冲击起爆带壳装药大质量弹体临界起爆速度倾斜角

    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研究进展

    常利军陈泰伟王天昊蔡志华...
    208-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场环境下士兵受到弹体(子弹、爆炸破片等)冲击的威胁,佩戴头盔不仅能防止头部产生贯穿伤,还能有效减轻头部损伤.文章聚焦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热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科研团队在头部损伤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弹体冲击载荷下的头部非贯穿伤机制和头部损伤评价标准.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等方面总结了现有评价标准现状,评述了各类研究方法、损伤机制、评价标准的适用性与优缺点,并重点讨论了头盔防护性能等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战场环境下弹体冲击致头部损伤与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综述内容可为战场士兵损伤评价及头盔防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弹体冲击颅脑损伤头部有限元模型假人模型头部损伤准则头盔防护

    含细观缺陷固体推进剂非冲击点火性能研究进展

    张晓婧郁红陶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有细观缺陷(微裂纹、微孔洞)的固体推进剂在受到低压长脉冲的载荷时可能发生意外起爆事故,严重影响着固体推进剂的安全性.从固体推进剂的点火机理出发,综述了固体推进剂中细观缺陷观测实验与表征方法及非冲击点火试验;梳理了含细观缺陷固体推进剂非冲击点火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手段及成果;并基于固体推进剂内细观缺陷类型,系统地总结了细观缺陷对固体推进剂非冲击点火性能的影响,对含细观缺陷固体推进剂非冲击点火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及非冲击点火的试验设备发展作了展望.

    固体推进剂细观缺陷表征方法非冲击点火数值模拟

    基于图像的目标毁伤评估研究进展

    陈曦翟红波
    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毁伤评估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获悉对目标的打击程度还能为下一任务的执行提供指导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图像的目标毁伤评估出现并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优良的算法和模型,这类方法与人工考察的传统方法相比更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介绍了基于图像的目标毁伤评估工作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目标毁伤评估面临的挑战;根据图像的来源对基于图像的毁伤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再根据图像类型和采用方法的不同进行类别细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实现方式和优缺点,并对基于图像的毁伤评估发展进行了展望.

    毁伤评估图像分析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