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样本下基于SMOTE-IGWO-RF的轮毂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葛平淑王朝阳王阳张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毂电机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可能导致轴承故障而危及电动车辆行驶安全,为解决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MOTE-IGWO-RF的轮毂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MOTE)扩展训练数据集,生成与真实样本分布相似的故障样本,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CA)优化其时域和频域的特征.然后,通过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和Levy飞行策略改进传统的灰狼优化算法(GWO),使用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IGWO)优化随机森林(RF)模型的参数.最后,基于SMOTE-IGWO-RF的轮毂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实现故障状态的识别,并在轮毂电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轮毂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7 种转速工况下平均准确率均超过96%,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与遗传算法(GA)、粒子群优化算法(PSO)、GWO优化RF相比,提出的IGWO-RF模型在3 种小样本训练集下的诊断准确率均超过90%,且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 个对比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小样本条件下的轮毂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轮毂电机轴承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随机森林(RF)故障诊断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脉冲功率电源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周桐宇罗红娥顾金良夏言...
    10-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冲功率电源作为电热发射、电磁发射等技术的核心器件,其稳定性对整个发射系统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脉冲功率电源软故障,提出一种融合多特征的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建立脉冲功率电源仿真模型,获取放电电流故障数据样本;对故障样本进行时域分析和小波分析,提取时域参数及特定频带能量,以此构建融合了多种特征的特征向量;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和阈值进行优化,实现对脉冲功率电源故障模式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与其他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对比,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脉冲功率电源故障诊断小波包变换BP神经网络多特征融合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

    霍琳胡正宇徐海张磊...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往异步电机故障诊断中特征提取能力不足导致诊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使用了注意力机制(AM)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学习机制,使用3 种不同尺度提取数据特征,使用BiLSTM对周期故障振动信号进行时序特征的提取,添加自注意力机制关注重点故障特征,引入残差模块减少噪声和冗余数据的影响,最后,通过Softmax分类输出诊断结果.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取数据集中的故障特征,与其他4 种常见模型进行对比,体现其稳定性和高诊断性能,针对异步电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8.5%.

    异步电机故障诊断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

    一种基于KPCA-ISSA-SVM的火控计算机电源故障诊断方法

    高锦涛李英顺郭占男佟维妍...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坦克故障诊断主要靠专家经验,投入人力大、花费时间长.为满足装甲装备的健康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核主元分析和改进麻雀算法结合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方法.针对火控系统信号成分复杂、数据量少的问题,首先利用核主元分析降维提取故障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减少其他冗余特征对故障识别的影响,降低数据维度.引入混沌Tent映射和非线性惯性权重因子对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改进,优化支持向量机核心参数并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同时与粒子群优化和鲸鱼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实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对坦克火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且在准确率和诊断效率方面性能较高.

    故障诊断火控系统支持向量机核主元分析麻雀搜索算法

    随机振动下电连接器微动磨损试验与性能退化模型

    骆燕燕陈月港王永鹏刘旭阳...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连接器在随机振动下微动磨损导致的接触性能退化问题,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监测微动磨损过程中电连接器接触件间磨屑的堆积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机振动时间、振动水平和载荷电流对磨屑的堆积具有正向累积效应;轴向振动下微动磨损最为严重;磨屑分布不均匀,插针根部的磨屑较多.接触电阻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不同于磨屑特征值总量的阶梯式增加,但在较高随机振动水平和负载电流下,两者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基于磨屑分布信息构建的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性能退化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6%.

    电连接器微动磨损磨屑电容层析成像BP神经网络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重载运输车队队列控制

    张海龙赵永娟张鹏飞董瀚萱...
    45-5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载运输队列作为现代战争战备物资高效运输方式,有效提升运输能力并降低运输成本.现有队列控制主要关注运动控制特征,忽略了重载特种车辆自身驱动系统构型下系统动力响应特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重载运输车队队列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策略自主式参数优化实现重载队列协同控制,搭建了融合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柔性动力需求引导方法,将长期规划策略与短期控制策略解耦,并分别在双层马尔科夫链迭代,建立动力总成元件工况柔性调节控制方法.标准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队列控制策略使队列行驶过程中车头时距保持在1.2 s,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维持在35%~65%,并使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经济区间内,有效提升了重载运输队列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燃油经济性.

    队列控制重载特种车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长短时记忆网络混合动力系统

    典型路谱激励下摆臂式机电馈能悬挂系统性能分析

    张文广李洪周汪国胜陈哲吾...
    51-5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电馈能悬挂系统是一种新型悬挂系统,在实现装甲车辆车身减振同时回收地面传递给车身的振动能量.根据摆臂式机电馈能悬挂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相应数学物理模型,基于Adams和AMEsim搭建了减振系统与馈能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行星变速器传动比、电池电阻和扭转缓冲器刚度对系统阻尼特性和馈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速为45 km/h的铺面路、戈壁路、起伏路、砂石路4 种路面工况下,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为4.11 m/s2,平均馈能功率为1 411.57 W,机电馈能悬挂系统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和可观的馈能功率;随着行星变速器传动比增大,悬挂系统阻尼力矩和馈能功率逐渐增大,且影响显著;随着电池电阻增加,阻尼力矩和馈能功率逐渐降低;扭转缓冲器刚度变化对悬挂系统性能影响较小.

    悬挂系统馈能路面谱联合仿真

    几何参数对加筋圆柱壳轴压屈曲折减因子的影响

    张守宇曹景乐王会平贺丹...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筋圆柱壳广泛应用于航天运载器结构中.受制造工艺影响,实际产品总是存在无法避免的几何缺陷,导致实际航天运载器结构的轴压承载力远低于理论解,需要引入一个0-1 之间的折减因子乘上理论解来进行修正,令理论解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尽可能接近实验值.当结构的几何参数在设计迭代过程中调整时,折减因子的值也可能会随之改变.厘清折减因子随结构几何参数发生改变时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便捷、准确地得到合适的折减因子值,从而保证结构安全、降低重量、缩短设计周期.介绍了基于边界扰动载荷法的实现过程,针对主要分析参数进行了收敛性考察,明确了分析参数的选取原则.基于该方法研究了结构的典型参数发生变化时折减因子相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折减因子随蒙皮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纵筋截面面积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即蒙皮厚度越大、纵筋越是低而薄,则折减因子值越大、结构的缺陷敏感性也越低,而壳体高度的变化则对折减因子没有显著影响.

    加筋圆柱壳折减因子非线性有限元屈曲边界扰动载荷法

    弹载GNSS虚拟参考站差分定位技术研究

    吴庆丰宋叶志闫正洲夏凤雨...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动态目标定位的长基线实时解算需要,本研究采网络多基站融合技术,结合基准站与线性内插模型算法,生成虚拟参考站伪距观测值,并将虚拟参考站作为基准站与目标进行伪距差分解算,从而解算高动态目标的位置轨迹.通过静态目标与高动态目标的实测数据验证,在有 3 个基准站的情况下,静态数据的定位精度达到0.399 m;而高动态目标在目标与基准站共视卫星个数不少于6 颗的情况下,定位中误差不超过2.750 m;而与光学雷达、多测速雷达等其他外测设备的实测综合轨迹相比,两者之间位置差异的均方根值为6.390 m,基本满足高动态目标的定位需要.

    网络伪距差分虚拟参考站技术弹道测量扩展卡尔曼滤波线性内插模型

    平面膨胀偏流喷管流场特性和推力性能研究

    闵一雯李军伟陈慧侯晓...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平面膨胀偏流喷管在压力比10~150 之间的流场特性和推力性能,并与同扩张比传统收敛-发散喷管进行比较.随着压力比不断增大,ED喷管内超声速流动区域面积增大,剪切层向轴线靠近,产生再附着激波,粘性再循环区逐渐与外界大气隔离,流动模式由"开尾流"转变为"闭尾流".2 种流动模式发生转换的标志是基底压力发生突降.所设计的ED喷管在所有计算条件下性能均优于CD喷管,在较低压力比下性能优势更为明显.ED喷管性能提升的原因主要有2 点:①不发生壁面流动分离,减少了过膨胀损失;② 在压力比较低的条件下,从中心体发出的第一道激波到达喷管壁面时,大量流动发生压缩转向,导致内壁面压力升高,进而导致性能提升.

    平面膨胀偏流喷管高度补偿流场特性流动模式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