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彭州市本地化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构建

    赖长邈田晓刚姜涛刘思瑶...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评估和系统表征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研究通过采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拟合了彭州市大气污染浓度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获取了相应的回归系数(β),构建了彭州市环境空气健康指数(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的计算方法并分级分类。结果表明,NO2、PM10、PM2。5、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相关性,且最佳滞后时间及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存在差异,分别为0天(1。068)、7 天(1。025)、7 天(1。023)、1 天(1。028),相应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 0。0038872、0。0006119、0。0009031、0。0004203;构建的 AQHI 根据超额风险率(Extra-risk Rate,ER)共划分为4类11级,能够对大气污染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公众健康生活和出行,符合未来环境健康管理的趋势。

    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时间序列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暴露-反应关系大气污染

    阿克达拉PM2.5演变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王红顾张杰王丹庄晓翠...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阿克达拉PM2。5颗粒物污染,利用阿克达拉国家大气本底站颗粒物监测仪器GRIMM180观测的2010~2019年PM2。5数浓度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用z-score法对PM2。5数据标准化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利用SPSS进行Pearson系数相关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出颗粒物浓度与气象要素间的共变趋势程度。结果表明:(1)10年中PM2。5浓度整体上升7。15%。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秋季为明显右偏态分布其余季节对称分布,且冬季的变化性最大。月变化周期为13个月,呈现出"U"形起伏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呈现单峰的型式,且采暖期为非采暖期浓度2倍,呈现白天堆积晚上扩散的周期。(2)PM2。5与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相关性最好,且在冬季表现最为显著。PM2。5最高浓度风向为正南,阿克达拉主要污染物成分主要来自西北、偏西方向。风速为10m/s时为PM2。5浓度明显转折点。夏季PM2。5有降水时<无降水,冬季PM2。5有降水时>无降水。日照有助于加速颗粒物运动速度,促进污染物扩散。

    阿克达拉PM2.5气象要素相关性

    滕州市木石镇秋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纪尚平王彦张栩崔朋...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对滕州市木石镇2019年11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观测,并分析了 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光化学影响和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木石镇大气中TVOC平均体积分数为(32。75±28。96)×10-9,各物种体积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烷烃>烯烃>O VOC>芳香烃>卤代烃>乙炔>含硫化合物;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峰值在6:00~7:00时与0:00~1:00时出现。大气VOCs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02。02 ×10-9,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率最大,为69。5%;乙烯、丙烯、正丁烯、萘和1,3-丁二烯等是臭氧生成潜势较高的物种。对OH自由基消耗速率(LOH)贡献最大的为烯烃,其次为芳香烃,两者贡献率占到76。8%。VOCs对二次气溶胶(SOA)浓度的贡献值为0。85 μg/m3,其中芳香烃对SOA生成贡献占比为92。8%,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5个物种为萘、甲苯、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利用PMF模型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和油气挥发源对VOCs的贡献(32。5%)最高,其次为溶剂使用及挥发源(30。9%)、工业源(25。1%)和燃煤源(11。5%)。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二次气溶胶来源解析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

    基于SWAT模型污染防治措施对茫溪河水质改善影响研究

    陈雨艳俸强王康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茫溪河的污染防治,摸清茫溪河流域污染源贡献比例以及各种污防措施对水质改善效果十分必要。基于SWAT构建了茫溪河流域分布式水文和污染负荷模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茫溪河近年超标污染物,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茫溪河水质达标场景假设,包括污染源贡献率及生态补水、点源和面源等污染防治措施对水质改善的效果情况。结果表明,茫溪河流域超标项目集中在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污染源中,面源相对于点源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贡献率大些,特别是水土流失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了 42。8%和76。1%;生态补水对污染物浓度降低有一定影响,直排源和非直排源污染控制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达标率有所提升。基于SWAT模型的茫溪河水质达标场景分析对于推动水质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SWAT茫溪河流域污染贡献生态补水污染治理

    特大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丁瑶石清杨舒茗杨坤红...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市主要流域为例,阐明和辨析其河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为特大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基于2011~2020年成都市河流75个监测断面22项指标的逐月数据,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SOM聚类法,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成都市河流水质状况和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5个监测断面中45个"清洁",5个"较清洁",1个"轻污染",21个"中污染",无"重污染";"十二五"期间污染断面比例为~36。9%,"十三五"期间污染断面比例由43。0%大幅度下降至2。7%,说明成都市水环境管理与治理措施卓有成效;610个断面年均数据可分为8组,中下游水质普遍较差且差异大,CODMn、CODCr、BOD5、NH3-N和TP是研究区域主要污染因子。成都市河流水质深受人类活动干扰,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问题是持续改善成都市水环境的重要任务。

    特大城市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内梅罗污染指数SOM

    基于MIKE11的毛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王啸天逄勇吴昌淦柴霁森...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毛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了解四川省眉山市毛河流域水质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查当地雨量站彭山站2001~2021年的降雨量数据以及2018~2021年毛河水质监测数据获得计算所需水文水质数据,采用MIKE11建立了毛河流域一维非稳态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构建基于MIKE11模拟水文与水质数据用于计算水环境容量的动态模型,在设计水文条件下逐月进行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计算得到毛河流域水环境总容量为COD 878。0 t/a、氨氮86。3 t/a、总磷22。2t/a。模型模拟得到毛河流域的水质情况,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制定未来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用以减少污水排放对毛河的污染。

    水环境容量一维非稳态模型毛河水环境保护

    茫溪河流域乐山段污染成因识别及防治对策研究

    钟林刘义青付永胜张添...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岷江一级支流茫溪河水质提升目标,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对茫溪河干流8个监测断面31个月水质进行分析,根据污染源资料结合相关系数估算茫溪河排污负荷,并由此为茫溪河水环境改善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茫溪河干流水质以Ⅳ类为主,个别时期为Ⅴ类甚至劣Ⅴ类,中上游区域在2~7月易发生氨氮突发性污染,总磷污染呈现较强的季节性规律,易在5~9月份出现,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除1月、11月、12月外全年大部分时期超标。茫溪河以农业、生活源污染为主,各乡镇TP排污负荷以研城、马踏、茅桥、竹根等乡镇较大,COD排污负荷以研城、王村、马踏、竹根等乡镇较大,NH3-N年排污负荷以研城、白马、马踏、竹根等乡镇较大。

    茫溪河水环境污染负荷污染防治对策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乐山市2022年度水环境评价研究

    王松吴彤彭琼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2022年度乐山市水环境状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乐山市辖区内13个国、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2022年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个站点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茫溪大桥得分最高,水质最差,水质类别为Ⅳ类,其余站点水质类别均未超过Ⅲ类。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茫溪河的污染管控和治理,特别是加强涉磷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主成分分析水质评价自动监测站茫溪河

    成都市府河流域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孟旭韩迁赖承钺张玉娇...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成都市府河城区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GC-MS)测定了地表水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的含量,并通过风险熵值法(RQs)对这7种PAEs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7种钛酸酯在所有检测点位中均有检出,检出率范围为50%~100%,丰水期和枯水期7种PAEs的总质量浓度(ΣPAEs)分别为1。72~8。27μg/L和2。26~5。30 μg/L,两个水期中主要污染物均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与国内外其它地表水相比,成都市府河城区段7种PAEs的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府河城区段地表水中7种PAEs对水生生物存在较高风险。

    成都市地表水邻苯二甲酸酯生态风险评价

    基于MIKE21的洪泽湖溢油事故风险研究

    柴霁森逄勇王啸天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金宝航线淮安段建设对洪泽湖敏感目标溢油风险,采用MIKE21建立了洪泽湖二维非稳态模型,并选取两个敏感的溢油风险点,分别对施工期及运营期发生溢油事故时,最不利风向下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油膜在扩散时,油膜面积逐渐变大且局部厚度减小;溢油点位1在西风条件下发生溢油事故时,会对洪泽湖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造成影响;溢油点位2发生溢油事故时,点位东侧湖岸吸附大部分油膜。研究为洪泽湖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溢油洪泽湖二维非稳态模型影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