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四川环境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刘中正

双月刊

1001-3644

schj@scemc.cn

028-85511646、85530081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号

四川环境/Journal Sichuan Environ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环境科学技术期刊。其内容可供从事环境科研、监测、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系、科专业师生参阅及发表论文;亦可供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与环境管理人员工作时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学模型的感潮河网水环境改善方案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浦南东片为例

    黄欣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环境改善方案制定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的优化问题,以上海市金山区浦南东片为例,通过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工程方案和调度方案组合下,区域中小河道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增加南排杭州湾口门等工程方案,可扩大研究区域的引排水量,对南部、东部片区河道水动力条件改善效果明显;通过灵活运用水资源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实现不同片区中小河道水动力的显著提升。

    感潮河网水环境改善浦南东片水动力模型

    土壤中有毒含氯化合物的形态转化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余琳潘小梅脱飞飞王贵胤...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地大量粗放地使用消毒剂、杀菌剂等含氯化合物,导致土壤中的氯积累量逐步增加,从而对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带来严重危害。然而,有关有毒含氯化合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机制并不清楚,如何高效修复有毒含氯化合物污染土壤的技术还少见报道。综述了土壤中不同含氯化合物之间的形态转化、含量现状及毒害机理,阐述了有毒含氯化合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有毒含氯化合物在土壤中的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有毒含氯化合物形态转化毒害作用生物修复技术

    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农村垃圾协同治理优化研究——以安吉县为例

    李梦媛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吉县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多年来在生态保护与垃圾治理方面形成了独特模式。通过对安吉县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模式进行SWOT分析,选择12个指标并运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影响强度。结果表明,安吉县农村垃圾协同治理偏向增长型战略,进一步从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把握扶持政策、借助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帮助安吉县在农村垃圾治理道路上行稳致远。

    农村垃圾垃圾治理SWOT-AHP分析安吉县

    生态敏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研究——以长春市乐山镇为例

    李晶安相宇孙宏亮张婧...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以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典型乡镇(长春市乐山镇)为例,通过对水源地敏感因素以及区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规划村庄类型、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预测污水量,布局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研究表明:农村区域应建立差异化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划分"镇区、村屯、重大项目"三类区域,采用集中收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同时应突出"全域治理"的总体目标,统筹上下游乡镇,优化调整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实现污水设施共建共享。

    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理论模拟及实测验证研究

    韦庆葛晓阳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等技术,5G移动通信基站在不同应用场景和终端集中程度下的电磁辐射强度有明显差异。为探讨5G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影响预测方法,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2232)模拟5G基站射频电磁强度,设置并建立了天线NR下行PRB平均利用率为65。88%~98。58%和小区下行有效吞吐率为885。29~1147。30 Mbps的实际应用场景。同时,利用建立形成的稳定强电磁窄波,实测连续6分钟方均根检波示值,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测值与理论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相符性(p>0。95)。本研究可为5G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规范操作提供参考,也可为开展基站射频辐射强度模拟计算提供数据验证。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HJ1151IEC62232

    基于助推理论的环保行为干预策略

    吕丹阳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治理实践中,成为促进环境政策有效实施的策略之一。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因政府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组织和个人主动积极的实施环境保护行为,从而无法克服"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现象,影响了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助推理论,分析通过构建低成本且简约的选择架构实施助推策略可以弥补现有政府规制手段的局限性,有效规避人们在环境政策与环境保护行为方面存在的认知局限和实施动机的不足,从而引导和促进组织和个人环境保护行为的发生,推动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

    行为经济学助推环境政策环保行为

    生态文明视域下贯彻大食物观的法治保障

    李佩霖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食物观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延续,其在宏观层面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在中观层面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微观层面依赖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贯彻大食物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作为大食物观外部支撑的农业生态现状不容乐观,农业生态法治保护面临困境。对此,应以严密法治观搭建起四梁八柱,改善农业生态,保障大食物观的贯彻落实。

    大食物观生态文明严密法治观绿色农业

    国控沙段断面"一点一策"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刘旻慧邵鲜红姜姝妤王连坤...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提出水环境治理对策,分析国控沙段断面及流域范围内其他断面2015~2020年水质情况,以乡镇为控制单元,计算各单元内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三种污染物入河占比情况,摸清当前沙段断面流域范围内水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国控沙段断面水质不稳定达到Ⅱ类考核目标,其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上游百步交接断面水质对沙段有较大影响。在污染物入河量占比中,总磷农业面源贡献比重最大,各控制单元中平桥镇和白鹤镇占比居前两位,分别为8。87%和7。13%。总磷贡献次重为生活源,赤城街道占比居首位,为7。08%。研究成果可为稳定沙段断面水质、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国控沙段断面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碳排放权交易的激励性法律规制研究

    亓颖闫夏秋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市场化工具,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规制中存在立法效力等级低、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法律规范激励性不强等问题。以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现状和需求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指出激励性法律规制是解决上述问题,激发碳市场活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激励性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通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的协同监管模式、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激励性配套措施、实行差异化风险补偿机制等,激发市场主体和监管主体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减排行为与政府低碳目标的激励相容。

    碳排放权交易碳市场节能减排激励性法律规制

    南充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总放射性水平分布特征与健康评价

    吴雪梅田静袁姁李红英...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饮用水源地水体放射性水平基线,评估水体辐射安全状况,对2019年南充市9处饮用水源地水质总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时空变化趋势,并估算了水体核素所致内照射年有效剂量,开展了种群患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充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总α、总β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8。4~46。8mBq/L与37。9~168。7 mBq/L,数值时空变化趋势明显,与水体核素自然分布、水质环境、地表径流等因素有关。水体核素所致内照射年有效剂量估算的范围在4。39×10-2~6。86×10-2mSv/a,种群患癌风险几率的范围在2。41×10-6~3。77×10-6。分析得出,水质总放射性水平总体达标,剂量估算水平与患癌风险几率均处于正常水平,其数据可为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环境质量评价与水质指标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水质总α、总β活度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年有效剂量种群患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