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配式PC工厂的智能制造思考与实践

    侯飞向鹏
    39-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仍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思维方式,在设计和生产阶段标准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较低,没有体现工业化快速生产的优势.结合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BIM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AI计算与决策等信息技术应用同工业制造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相结合,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智能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装配式建筑PC构件智能制造

    公共文化空间展览利用初探——以"天府相册"临展为例

    戴媛媛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博物馆"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为例,解读该馆首次尝试利用建筑中五层、六层公共文化空间,将其改造为临时展览场所中游线设置、照明设计、展览风格、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设计难点与亮点.由临展的介入,拓展公共空间的功能,并以此探讨开放性公共文化空间利用的意义——在艺术、文化表达与建筑公共空间交融的同时,为公共空间赋予更多文化功能价值.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体验,使博物馆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共教育的职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引导观众全身心地感知和思考,让建筑逐渐"活"起来.

    建筑公共空间临时展览游线设置照明设计空间布局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发布

    中国建设新闻网
    43页

    某高速公路隧道隧底病害成因及处治方案探析

    吴耀宗黄浩罗亦洲陶磊...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通过技术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及专项检查对该隧道的隧底病害发展进行持续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隧道隧底病害的产生机理,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符合运营隧道特点的处治措施.

    公路隧道隧底病害成因分析处治措施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庞廷宇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当前作为最广泛推行的管理工具之一,其也将在轨道交通设计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介绍了BIM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分析了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中应用的优点及存在问题,并从前期准备、统一标准、平台选择等方面,提出BIM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中的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设计管理

    渝昆高铁高原斜坡过渡带地质选线研究

    刘观龙任金龙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渝昆高铁通过云贵高原斜坡过渡带,由于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下,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极两强"的特征(即高地壳应力、高烈度地震、地形起伏极为剧烈、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严重地制约了铁路选线工作.通过对区内制约铁路选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渝昆高铁高原斜坡过渡带的特点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区域内拟建的攀昭毕、六威昭等铁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渝昆高铁高原斜坡段位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峡谷区,由四川盆地边缘爬升至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极两强"的特征,控制铁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重力不良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及高烈度地震、岩溶及岩溶水、有害气体及采空区.在充分汲取西南铁路地质选线经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筠连盐津(黄草)方案(CK).推荐方案绕避了活动断裂及重力不良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绕避了大型采空区,工程工期风险、运营安全风险相对较低.

    渝昆高铁高原斜坡过渡带工程地质问题地质选线

    铁路隧道衬砌病害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李瑞林张学超王皋王洪...
    52-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隧道衬砌的常见质量缺陷,并举例分析了数次衬砌病害的成因.为规避衬砌质量诱发铁路安全事故,提出控制混凝土质量、优化浇筑工艺、重视养护作业、实施质量检测、创建质量保障体系等针对性措施.

    铁路隧道质量缺陷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米轨铁路新型混凝土轨枕研究设计

    徐娟娟刘巍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国外米轨铁路修复项目18t轴重的线路运营条件,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轮重分配系数与轨枕铺设根数的关系;基于极限状态法检算了轨枕弯矩,并开展了新型轨枕的厂内试制、室内静载及疲劳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研发的轨枕铺设 1 440 根/km及以上时,均可满足米轨铁路18t轴重运营条件.新型混凝土轨枕拟用于某国外米轨铁路修复项目,可为其他"一带一路"米轨铁路及国内山区旅游铁路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米轨铁路混凝土轨枕18t轴重轮载分配系数

    CRTSⅢ型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制造技术研究

    吕志强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工程科研技术人员通过引进、借鉴国外无砟轨道技术,技术再创新,不断优化设计及生产工艺,自主设计研发出CRTSⅢ型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从而使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技术.通过多条客运专线实际推广应用,不断进行工程经验总结,我国的轨道板生产目前已逐步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成套技术.基于此,本文将介绍CRTSⅢ型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的发展应用,从原材料及生产工序系统性地阐述预制生产中的技术控制要点,为后续生产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CRTSⅢ型先张预应力轨道板设计制造技术

    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近接侧穿高架桥群影响分析

    邹坤秘杜林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成都至浦江铁路紫瑞隧道盾构区间工程,结合对周边地质条件、施工难度、施工安全的分析,提出了大直径盾构盾体减阻及防沉降工法,并对其中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侧穿高架桥群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隔离桩方案对于桩基加固的效果.结果表明:伴随土压力的增大,桥梁桩基的水平位移随之增大;桥梁桩基的水平位移随着深度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对比隔离桩和桥桩的水平位移,可知桥桩的最大水平位移明显小于隔离桩的水平位移,说明隔离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为保证盾构掘进安全性,减少高架桥变形沉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隧道工程泥水平衡盾构盾构减阻及防沉降工法侧穿桥梁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