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老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时机研究

    马有良罗胜利伍容兵张志强...
    121-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中老铁路安定隧道开展研究.通过建立围岩安全系数与掌子面推进距离间的关系,形成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基于地应力实测结果,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不同围岩等级条件下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围岩位移演化规律及围岩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确定合理支护时机.研究结果表明:(1)Ⅲ级围岩条件下,围岩整体位移完成系数与应力释放率近似呈线性关系,而Ⅳ和Ⅴ级围岩的整体位移完成系数变化速率则呈现明显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各级围岩条件下的整体安全系数演化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数值上存在差异;(3)各级围岩条件下整体变形趋势相同,围岩条件越差,掌子面前方围岩的预收敛变形越明显;(4)Ⅲ、Ⅳ级围岩条件下,合理支护时机分别为掌子面通过目标断面12.5 m,0.5 m,V级围岩则需超前支护确保隧道围岩稳定.研究成果可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的支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高地应力安全系数位移完成系数支护时机有限差分

    浦清高速仙垌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研究

    上官伟由洋旭田晓雷袁文鹏...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浦清高速仙垌隧道工程,根据相关规范,综合考虑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情况,对仙垌隧道进行初期支护方案的设计.仙垌隧道段地质复杂,断层破碎带众多,隧道出口处岩层破碎,洞门需要承担山体压力,选取端墙式洞门.

    隧道施工端墙式洞门初期支护

    浅谈边坡监测技术对山区边坡加固的重要性

    夏川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丘地区高边坡居多,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对山丘地区边坡监测尤为关键.通过对边坡深层水平位移及地表位移等关键技术指标监测,结合地勘资料,推测实际滑坡体位置,进一步验证和修正设计推测滑坡体位置,为坡体加固提供技术保障.

    深层水平位移地表位移边坡监测

    隧道全断面带仰拱一次性开挖技术应用——以某高原铁路项目为例

    刘方曦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原铁路某单线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在软弱围岩段开展全断面带仰拱一次开挖技术研究,节约了资源,避免了传统仰拱二次爆破带来的诸多问题,初支可以尽早封闭成环,相对于二次开挖仰拱,初支沉降量明显减小;仰拱施工进度加快,安全步距可控,保障了掌子面施工进度,安全高效;优化了隧道施工工序,缩短了隧道整体工期.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对隧道行业内的科技创新起到了借鉴作用,推动施工领域高质量发展.

    隧道全断面仰拱一次性开挖

    甘孜州乡城白藏房生土民居房屋抗震技术探讨

    孙金坤焦涛郭飞飞于亮亮...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藏房是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地域性建筑,墙体采用当地常见的天然土体材料,进行夯实成型,与木构件组合承载,属土木混合结构.为了降低白藏房建设中的木材消耗,同时改善生土墙体的强度及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从墙体材料、房屋场地选择、建筑、结构和施工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白藏房生土改良结构设置抗震技术

    投稿须知

    《四川建筑》编辑部
    135页

    成都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超期鉴定分析

    牛亚平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支护工程超期或存在隐患时,若仍需继续使用,应履行相关建设程序,进行安全性鉴定,结果合格后,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后,方可继续使用.结合成都某工程实例,对成都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检测鉴定,评估分析其安全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基坑超期安全性检测鉴定

    交通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力学响应及结构优化研究

    李鹏川谢佳利韩勇田美...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北垂滑隧道群项目,针对小净距隧道明挖回填施工及沉降控制特点提出新的结构优化方案,研究汽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对汽车往复动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累计沉降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得到了结论:(1)隧道衬砌下方增设端承桩、采用5%水泥改良土和C15混凝土回填可有效控制运营期间结构的变形及受力;(2)在设计基准期内,随着时间增长,2号隧道、C4隧道上各监测点的沉降速率均呈现先增加较快,后逐渐趋于平稳的规律.

    小净距隧道结构优化动力响应沉降预测

    拱桥H型吊杆颤振数值模拟分析

    张明标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在桥梁断面颤振识别上应用广泛的强迫振动法初次运用到拱桥H型吊杆颤振分析上,验证了强迫振动法在H型吊杆上的可行性.通过CFD动网格技术和颤振导数识别获得气动导数,再用数值分析得到颤振临界风速,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拱桥H型吊杆颤振数值分析可行.

    拱桥吊杆自激力强迫振动颤振分析

    降雨前后高路堑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彭梓骞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Flac3D软件编写程序建立非饱和边坡渗流模型,根据西南地区气候条件,选取150 mm/d降雨量连续降雨3 d,进一步输入震级为0.1~0.4g的EL地震波,分别对降雨前后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高度位置,边坡水平位移随着地震震级增加而变大,破坏更加严重(2)随着震级增加,降雨前后边坡动力稳定安全系数均逐步降低;(3)降雨对边坡在低震级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影响较小,对高震级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影响更为显著.

    动力稳定性分析降雨地震路堑边坡Fla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