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荣伟

双月刊

1003-5508

scslxh2004@yahoo.com.cn

028-83220733

610081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四川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全面反映整个四川林业科技水平的技术类刊物。及时报道森林生态,树木遗传育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林业经济、林业教育、林业基础科学等方面内容。促进学术交流,面向全省林业生产建设,为提高四川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嘉陵江南充段冬季水鸟的多样性

    刘子宁蒋亚飞曾赛男李艳红...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鸟多样性监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基础。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南充段水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水鸟32种,隶属7目10科,涉禽类有10种,游禽类有21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种,四川省保护鸟类3种。冬候鸟25种,留鸟5种,夏候鸟1种,旅鸟1种。区系组成上古北界24种,广布种6种,东洋界2种。优势种有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和赤膀鸭(Mareca strepera)两种,占观察水鸟总数的25。69%。通过相关性分析,干扰强度与涉禽类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14,P<0。05),河漫滩面积与涉禽种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8,P<0。01),河漫滩面积与涉禽类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7,P<0。05)。

    嘉陵江冬季水鸟物种多样性人为干扰河漫滩面积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

    秦炜锐刘景怡宋心强付明霞...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4月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不同森林类型下随机抽样,测量记录不同的大熊猫可食竹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通过回归的方法建立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除冷箭竹(Arundinaria faberi)叶外,以高度和基径为自变量的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和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不同构件生物量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泥巴山筇竹秆生物量模型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最佳。研究结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调查、种群恢复与栖息地现状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熊猫可食竹回归法生物量模型栖息地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洱海流域地栖鸟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格局

    孙海林房以好李军杰王荣兴...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是山地生物多样性格局重要的塑造因素,水流和流域边界对陆地动物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依水流而建立的人类聚居区产生的干扰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选择洱海流域以西洱河—下关坝子、波罗江—凤仪坝子、北三江—洱源坝子为界的苍山、者磨山、鸡足山三个区域,布设红外相机120台,比较地栖鸟兽多样性。鉴定共得到兽类6目17科25种,鸟类6目23科7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除位于保护区的苍山外,非保护区的者磨山与鸡足山同样也均监测到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三个区域的鸟兽物种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三个区域都有特有的地栖鸟兽,置换检验表明三个区域的鸟兽组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鸡足山与者磨山两区域兽类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相对于其他区域,鸡足山内各位点间的群落差异较大、功能多样性较高。推测河流和城镇已经对地面鸟兽造成一定的阻隔作用,而不同区域的地形和植被也对物种的差异有所贡献。

    红外相机流域地栖鸟兽多样性格局

    下层灌木对雄黄桂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唐岚陈辉琴白一术姜永泽...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研究区根据种植的灌木分为5个样地类型(A:种植茶树;B:种植红枫;C:种植红花檵木;D:种植金边黄杨;E:空白对照),以灌木形态与结构指标(高度、密度和盖度)为变量研究其对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确定出最适合雄黄桂生长的下层灌木的形态和结构指标,为解决其生长缓慢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雄黄桂林下栽植灌木对其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B促进效果最优,C次之,且B前四次的枝生长量均极显著大于A、D和E(P<0。01)。(2)Pn、Gs和Tr表现为B>C>D>A>E,B和C的Pn和Gs均与A、D和E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B的AQY、Pnmax、LCP、LSP均为最大,而Rd为最小,其次是C,且均与E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4)枝生长量均与Pn、Gs、Tr、AQY、Pnmax、LCP、LSP呈正相关,与Ci、Rd呈负相关。(5)灌木的密度对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灌木的密度和高度对光合作用具有显著影响。综上,高高度和低密度灌木促进效果最好,因此栽植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林下管理,例如通过去除杂草、施肥等措施促进灌木的高度生长,择伐等管理措施来控制灌木的密度,以充分发挥灌木对乔木生长的促进作用。

    雄黄桂灌木生长量光合作用相关性

    四川隆昌油茶种质资源主要经济性状与茶油品质分析

    郭聪李艳殷国兰郑倩...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和开发四川本地区域特色油茶种质资源,在前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隆昌23份油茶资源(SYQ1~SYQ23)的果实表型性状、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茶油脂肪酸组分和主要营养物质进行了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23份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搜集的23份油茶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主要果实表型性状方面,籽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6。42%,其次为平均单果重,变异系数22。85%。果纵径变异最小,为7。70%。主要经济性状中,鲜果含油率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47。75%,最大为SYQ18(13。92%),最小为SYQ10(2。64%),鲜出籽率和出仁率的变异最小。对茶油脂肪酸组分的测定只检测到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在23份资源中均占主导地位,平均含量达76。41%,且不同资源间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为5。10%,二十烯酸的含量最少,但资源间变异系数最大,为38。30%。对营养物质的测定表明角鲨烯在资源间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62。05%。综合分析表明,隆昌现存油茶资源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不乏综合性状优异的资源,可为今后本地区域特色优良良种培育提供极具潜质的育种资源。

    油茶种质资源果实表型脂肪酸组分

    园林树木冠层疏透度测度及遮荫功能综合评价

    钟汝淇黄秋燕杨建欣霍明宇...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树木冠层疏透度对遮荫功能等生态效益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选取肇庆市10种常见行道树,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冠层照片,结合Photoshop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冠层疏透度测定,验证树木参数、冠层疏透度、遮荫面积与荫影照度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遮荫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凤凰木(Delonix regia)、盆架木(Alstonia scholaris)、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黄葛榕(Ficus virens)的疏透度最高;凤凰木、盆架木、小叶榄仁、芒果(Mangifera indica)的荫影照度最高。(2)冠层疏透度(CT)、枝下高(UBH)、树高(TH)、胸径(DBH)与荫影照度(SI)呈正相关;冠幅(CW)、冠高(CH)、胸径(DBH)、树高(TH)与遮荫面积(S)呈正相关;枝下高(UBH)、胸径(DBH)、树高(TH)与冠层疏透度(CT)呈正相关;荫影照度(SI)和冠高(CH)显著负相关,层疏透度与荫影照度显著正相关。冠幅是决定遮荫面积的主导因素,冠层疏透度和冠高是决定树木荫影照度的重要因素。(3)综合遮荫功能排序前3的树木分别为细叶榕(Ficus microcaipa)、黄葛榕和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冠层疏透度的测度为开展园林树木遮荫功能相关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园林树木冠层疏透度遮荫功能测度

    室内人造板甲醛释放承载限量验证研究

    贾祥焱秦晓雷李文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类型的人造板在不同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验证了人造板极限甲醛释放量最热月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湿度校正系数,实际检测结果偏差为-25。7%~29。2%,基本符合温湿度校正系数换算数学模型。同时通过典型装修工程室内人造板甲醛释放量和使用量分析,以及实际室内空气甲醛含量检测,验证了人造板理论甲醛极限承载限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相符。

    人造板甲醛承载限量验证研究室内装修

    GC-MS/SIM法同时测定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

    胡竞月梅小平吴斌陈方方...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elective ion monitoring,GC-MS/SIM)方法,对其中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1,8-桉叶素、芳樟醇、香茅醛、柠檬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简便、高效,在25 min内山苍子精油中各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均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40%~107。35%。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山苍子精油的多成分含量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山苍子精油气相色谱法离子扫描(SIM)

    白及叶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刘培琴姜丽琼卢麒宇刘继...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白及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对白及叶枯病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将纯化病原菌回接于白及植株,评价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白及患病样品上共分离6株真菌,其中有三株镰刀菌,分别为角化镰刀菌(Fusarium keratoplastic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一株曲霉菌,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一株灰霉,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一株毛霉,为易脆毛霉(Mucor fragilis)。经致病性测定,发现上述6株真菌对白及均有致病性。

    白及叶枯病病原鉴定致病性

    不同处理对芒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杨晨宇邓亨宁曹学兴徐波...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易危植物芒苞草种子的萌发特性,探寻适宜的萌发策略,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光照、温度条件,并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激素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芒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是决定性因素;25℃、12h/12h光照条件下芒苞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三种植物激素中,10mg/L的GA3对芒苞草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实验得出的最佳处理组是用10mg/L的GA3溶液处理种子并将其置于20℃、12h/12h光照条件中培养,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93%、50%、24。78。

    芒苞草种子萌发植物激素温度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