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荣伟

双月刊

1003-5508

scslxh2004@yahoo.com.cn

028-83220733

610081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四川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全面反映整个四川林业科技水平的技术类刊物。及时报道森林生态,树木遗传育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林业经济、林业教育、林业基础科学等方面内容。促进学术交流,面向全省林业生产建设,为提高四川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类型对植物多样性与种间关系的影响研究—以理县为例

    黄波王悦邓小兵杨金亮...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是草地群落退化和评价的主要指标。通过四川省理县草原健康与退化评估工作,分析调查样地物种多样性、种间联结性和生态位宽度,探讨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类型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种间关系,有助于高寒草地的科学恢复及合理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理县调查区主要有 145种植物,隶属于37 科,106属,其中糙野青茅、白莲蒿和早熟禾为重要值前三的优势物种。毒害型退化草地中,毒害草和本土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增加,加剧种间竞争程度,联结关系较其他退化类型中物种更加紧密;石漠型退化草地中,主要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数量最低,较多植物种对联结松散,种间联结AC值主要以负联结为主,明显区别于未退化草地和毒害型草地。因此,针对两种不同退化类型草地应采用不同恢复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实现可持续性恢复。

    草地退化种间联结性生态位

    基于GIS技术的白鹭湾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研究

    赵玉洁刘霄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鹭湾湿地公园作为成都首个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域、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五大生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加权叠加法,对白鹭湾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分不同等级的敏感区,并对比了该湿地不同年份的景观变化以及将其与国内不同湿地公园的生态敏感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鹭湾湿地公园低敏感、较低敏感、中敏感、较高敏感、高敏感分别占比 12。49%、32。96%、19。86%、12。86%、19。83%,较低和中等敏感度区域最大,占总面积的 52。82%,相较于国内同类型湿地公园中占比较高,因此白鹭湾湿地公园综合生态敏感度属于中度敏感。2007-2023年白鹭湾湿地景观结构不断改善,更加需要科学地管理与保护以及持续地监测与评估。针对不同敏感区制定相应的修复与保护措施,对白鹭湾湿地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GIS白鹭湾湿地公园规划管理

    甘蒙柽柳径向生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吴梁厚周宏权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植被。生长在即将建成的羊曲水电站淹没区的乔木状柽柳林移植保护问题曾引发关注。该研究运用气候年轮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环境变化特征、被移植甘蒙柽柳的生长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时间上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该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径流数据在 1990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被移植甘蒙柽柳生长状况良好。前一年 12月、当年 7月、当年 8月、当年 9月降水对甘蒙柽柳径向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年 3月、当年 5月降水起抑制作用;当年 8月气温对甘蒙柽柳径向生长起抑制作用,当年 9月气温起促进作用;径流对柽柳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甘蒙柽柳径向生长与环境关系在时间上不稳定。

    甘蒙柽柳径向生长气候变化径流年轮气候学

    基于实测高光谱数据的川西地区常见灌木树种识别

    谯程骏聂丛乐韩春坛敬小东...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FieldSpec4 Hi-Res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四川西部 4种常见灌木树种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进行了野外光谱数据采集,对其原始光谱数据、一阶导数光谱数据、光谱去包络线等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绿峰位置"、"绿峰幅值"、"红谷位置"、"红谷幅值"、"红边位置"、"红边幅值"、"红边面积"、"吸收峰面积"、"吸收峰对称度"等光谱特征参量,用于神经网络树种识别模型的输入,对灌木树种进行分类和识别。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精度为:93。0%,验证精度为:83。3%,测试精度为:87。5%;模型精度较高,分类结果总体上较好。分类结果显示,高山柳和金露梅的精度最高;窄叶鲜卑花的训练精度较高,而测试精度较低,分类精度较不稳定,主要错分为金露梅;鲜黄小檗主要错分到金露梅。基于实测高光谱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树种识别模型,能有效区分不同灌木树种,为高光谱遥感开展森林资源树种分类和动态监测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光谱特征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灌木

    昆虫多样性监测样本采集方法研究

    李静阳霞佘容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马氏网和地陷阱法收集到的昆虫类群差异,于 2023年 11月 11~18日在云南大理苍山茶园采用马氏网和地陷阱以 2 h为一个回收周期收集昆虫,共收集 6 d。两种方法采集到昆虫 2 990头,隶属 10目48 科,其中马氏网收集到昆虫 10目 40科,887头,地陷阱收集到昆虫 8目 24科,2 103头。两种方法所得昆虫群落差异显著,其中最有差异的是地陷阱法收集到的蚱科、果蝇科和蚁科和马氏网方法所收集到的叶蝉科、瓢虫科等 12个科;在 12-20点差异显著。优势科也不同,马氏网收集到优势科为蕈蚊科(38。78%)、叶蝉科(10。82%)等具有飞行能力的昆虫,地陷阱采集到的优势科为蚁科(87。40%)等爬行昆虫。鉴于收集方法的原理不同导致收集到的昆虫类群差异,昆虫多样性监测应采用马氏网和地陷阱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

    马氏网地陷阱采集方法苍山

    矮直瓣苣苔和全唇苣苔的补充描述及重庆市马铃苣苔属1新记录种

    熊驰周厚林陈锋易思荣...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献资料和模式标本考证,结合模式产地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形态解剖,分别对矮直瓣苣苔[Oreocharis humilis(W。T。Wang)Mich。Möller&A。Weber]和全唇苣苔[O。sichuanensis(W。T。Wang)Mich。Möller&A。Weber]的形态特征和物候期进行了补充描述,并提供彩色照片以供识别和对照。此外,还报道了重庆市省级分布新记录1个,即圆齿金盏苣苔[O。crenata(K。Y。Pan)Mich。Möller&A。Weber]。

    重庆市马铃苣苔属补充描述新记录种

    重庆两种兽类新纪录——滇北缺齿鼩和斯氏缺齿鼩

    韩吉学胡为阳汤若晖黄静艺...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 6月和 2023年 7月于重庆市金佛山采集到 5号缺齿鼩属动物标本,其中 2号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 55~58 mm,尾长小于头体长,脑颅扁平,与滇北缺齿鼩(Chodsigoa parva)的特征相符;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云南丽江的滇北缺齿鼩聚在一起,两地标本的遗传差异为 5。24%。其余3号标本的体型较大,尾长大于头体长,尾尖裸露,颌骨前端突然收窄,脑颅隆起,与斯氏缺齿鼩(Chodsigoa smithii)的特征相符;基于Cyt b基因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其与斯氏缺齿鼩聚为一支,与四川的斯氏缺齿鼩的遗传差异为 1。37%。滇北缺齿鼩和斯氏缺齿鼩均为重庆市哺乳动物新纪录,这两个物种在重庆金佛山与霍氏缺齿鼩同域共存。

    重庆新纪录滇北缺齿鼩斯氏缺齿鼩

    三种瘤角卷象的重描述(鞘翅目:卷象科)

    贾亮杰李伟杨小萱王吉申...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卷象(鞘翅目:卷象科)因其成虫具有卷叶育幼的行为而得名,其中一些物种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由于部分物种的形态描述较为简略,或鉴定特征不够明晰,阻碍了对卷象科的进一步研究。依据原始文献和新收集到的标本,对大理瘤角卷象Paratrachelophorus daliensis Legalov,2003、陷纹瘤角卷象P。foveostriatus(Voss,1930)和大瘤角卷象P。gigas Legalov,2003进行了重描述,提供了成虫及雄性外生殖器的照片,比较了三者在形态上的差异;并对卷象形态学术语的规范使用进行了简要讨论。

    瘤角卷象属卷象甲虫重描述形态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