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任正隆

季刊

1000-2650

jsau@sicau.edu.cn

0835-2882295

625014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源、环境生态、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经济动植物、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和生物科学等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情况,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为全省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已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水稻叶绿素含量反演

    何嘉晨何敬王彬苟静...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实现快速无损地监测水稻叶绿素含量,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SENOP RIKOLA高光谱仪获取水稻分蘖期冠层高光谱影像。[方法]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光谱指数的特征波长,构建DSI、RSI、NDSI、MSR、OSAVI和RDVI 6种植被指数,并利用一阶光谱导数计算其红边面积和红边幅值,分析8种光谱参数参与水稻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将这些光谱参数作为CatBoost回归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8种光谱参数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估算能力。[结果]基于红边参数的反演模型中红边幅值拟合效果最好,其R2为0。952 4,RSME为0。638 1;基于植被指数的反演模型中OSAVI指数拟合效果最好,其R2为0。941 6,RSME为0。588 5。2种模型均能有效预测水稻叶绿素含量信息,可以作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监测的依据。[结论]将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与机器回归算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水稻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精准预测,从而对水稻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实现对水稻的精准施肥和精准灌溉,对水稻的增产增收以及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人机水稻叶绿素反演高光谱遥感CatBoost回归

    基于无人机和机器学习的川西北修复沙地植被信息提取

    徐渝杰舒向阳陶敏孙奕函...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无人机影像中提取植被信息(草本和灌木),估算植被覆盖度,用于生态修复领域反映植被长势和丰度。[方法]选取水体、灌木、草本和沙地4类地物,采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马氏距离、最大似然法和最小距离法进行精度对比,选取精度最高的算法作为研究方法。[结果]4种方法得到总体精度分别为95。47%、95。14%、93。30%和71。98%,kappa系数分别为0。92、0。91、0。88和0。57。[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分析发现,红原沙化治理示范基地范围内灌木、草地、水体和沙地面积分别为0。09、0。14、0。04和0。32 km2。该方法可以为川西北高寒修复沙地监测、研究与治理状况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沙地植被信息提取植物覆盖率机器学习

    高产酸性糖化酶根霉与乙偶姻芽孢杆菌复合麸曲的研究

    袁英豪严唯玮黄静李建龙...
    188-196,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食醋原料淀粉利用率及其风味品质。[方法]分别利用透明圈法、Voges Proskauer显色反应对醋曲中产酸性糖化酶霉菌和产乙偶姻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并进一步测定菌株产糖化酶与产乙偶姻能力,利用响应面法对得到的目的复配菌株进行复合麸曲制备工艺优化。[结果]从醋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酸性糖化酶霉菌和一株与前者无拮抗作用的产乙偶姻芽孢杆菌,经鉴定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SFM-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AU-1,对SFM-1与SAU-1复合菌麸曲的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米根霉SFM-1与芽孢杆菌SAU-1接种比例为15:1、间隔接种时间为24 h、培养温度为31℃、培养时间为72 h,麸曲的生物量与糖化力达到最佳水平,该培养条件下霉菌孢子数lg值、芽孢杆菌活菌数lg值、糖化力水平分别为:8。94 个/g、9。81 CFU/g、3 388。56 U/g干醅。[结论]获得一株高产酸性糖化酶米根霉和一株高产乙偶姻贝莱斯芽孢杆菌,并优化出复合麸曲最佳制备工艺,为麸曲的工业化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糖化力米根霉乙偶姻芽孢杆菌复合麸曲

    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义军李盖林丽静刘佳梦...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菠萝叶渣胁迫下促进赤灵芝发酵基质中粗纤维降解、释放多糖含量;对赖氨酸和甘氨酸代谢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含量;游离氨基酸中肌氨酸、a-氨基己二酸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氨基酸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下,存在特异性氨基酸成分;菠萝叶渣有助于提高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粗纤维、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关代谢路径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菠萝叶渣灵芝抗氧化活性发酵

    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历史演进、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

    王婷昱郭思敏畅倩宋嘉豪...
    20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四川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在国家粮食供给保障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事关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方法]在分析"天府粮仓"发展历史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四川粮情农情,梳理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现阶段,"天府粮仓"面临稳产保供压力增大、种粮主体流失、粮食增产增效空间有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结论]应立足"全产业链""大食物观""大治理观""大空间观"与"两藏"战略,从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肉鱼果蔬协同生产、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与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协同赋能等5个方面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天府粮仓历史演进现实挑战未来展望

    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识别

    周恩宇赵浪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探析时空分布上的特征,并对驱动因素进行识别,以期为实现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5-2021年中国31省(区、市)面板数据,从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农业发展转型、数字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数字化水平4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时空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的识别。[结果]①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在考察期内,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空间上呈现出"东高、中次、西低"的区域分布格局,区域"马太效应"明显。②从区域差异来看,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③从时空特征来看,我国数字农业发展重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的特征,整体发展离散性小,空间分布上较为集聚。④驱动因素识别上,技术研发创新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字农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力度高于其他因素。[结论]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领跑型省份与落后型省份的联合发展、多方主体融入与农民数字素养的联合培育、数字基础设施资源与技术的联合下行,助力推动我国数字农业从局部"盆景"走向规模"风景"。

    数字农业发展区域差异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与形成机制分析

    栾晓梅陈池波田云常静...
    22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是多元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和形成机制有利于培育壮大乡村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方法]通过对全国数字化先进县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从其关键做法,主要成效和价值体现,以及何以实现等方面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和形成机制。[结果]"互联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产学研合作,以及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应用是案例中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3种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得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3条形成路径,即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为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驱动力;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乡村农产品流通效率,为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为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建立有效路径。[结论]目前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应该联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力量,聚焦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乡村数字技术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乡村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农产品数字经济典型模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