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任正隆

季刊

1000-2650

jsau@sicau.edu.cn

0835-2882295

625014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源、环境生态、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经济动植物、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和生物科学等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情况,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为全省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已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西林盘环境热舒适度与空气质量评价

    全奕璇窦志文叶翔黄笑...
    1085-1095,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监测并评价川西林盘环境的小气候和空气质量,以期对传统林盘环境的优化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种林盘空间类型(林空间、田空间、水空间、宅空间),以广场空间为对照,在春夏秋冬4季的7:00-19:00时段监测5种空间环境小气候和空气质量动态变化。通过Rayman1。2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值)进行热舒适度评价,通过熵值法(EWM)计算空气质量综合评分(F值)进行空气质量评价。[结果]①广场空间在春夏秋3季的温度显著高于林盘空间,在4季的湿度显著低于林盘空间。②春夏秋3季林空间的热舒适度最佳,冬季宅空间的热舒适度最佳;春秋2季5种空间都可以提供"舒适"的热感觉,其中秋季林空间提供的"舒适"时段最长(占监测时段86%)。③林空间4季的负氧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空间;广场空间春秋2季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和4季的空气细菌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空间。④4季F值均值最高的是林空间(0。073 5),最低的是广场空间(0。024 1);春季水空间F值最高(0。105 8),冬季广场空间F值最低(0。014 6)。[结论]林盘空间能够改善温湿度从而优化环境热舒适度,能够减少空气污染并提高负氧离子浓度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川西林盘小气候人体热舒适度空气质量

    厨余垃圾生物炭对土壤镉、砷的固定效果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陈子毓刘震雨郭玉梅何忻玥...
    1096-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厨余垃圾生物炭对农田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其碳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培养试验,将不同温度(300、500、600℃)制备的厨余垃圾生物炭添加到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中,分析厨余垃圾生物炭对土壤中Cd、As的固定效果、土壤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究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300℃生物炭(B3)和600℃生物炭(B6)施用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7。7%和15。4%,但二者对As有效性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施加B3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33。7%、283。6%、18。2%和33。1%;但B6处理下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且施加生物炭均降低了蔗糖酶活性。此外,与CK相比,B3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颗粒性有机碳(POC)含量显著增加了283。2%、227。1%和117。4%,但由于不稳定碳的增加导致土壤碳库稳定性指数(CSI)降低。[结论]厨余垃圾生物炭还田可降低土壤Cd有效性,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以废治废,协同提升土壤碳储量,同时为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厨余垃圾生物炭农田复合污染土壤碳汇强化

    华北地区常见绿化废弃物对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朱琳张晶晶赵艳婷史常青...
    1105-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实现修剪产生的绿化废弃物分类再利用,研究其处理后作为覆盖物对覆盖下植物的化感效应。[方法]以华北地区4种常见绿化树种枝叶为试验材料,模拟设计0。25%~0。2%共4个浸提液浓度梯度处理,并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测算各浸提液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3项发芽指标,并综合各指标的化感指数得出综合化感指数,横向对比分析各绿化树木修剪废弃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①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枝叶浸提液对冰草种子萌发产生抑制效应;②3种绿化树木枝叶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产生了"低促高抑"的化感效应;③火炬树枝叶浸提液对两种草本植物种子的萌发均产生明显的负向化感效应。[结论]火炬树枝叶浸提液化感效应最强,在低浓度下即对2种草本种子萌发均表现出综合抑制效应,因此修剪产生的火炬树废弃物应进行更深入地处理应用。

    枝叶浸提液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化感作用

    四川省主要稻区二化螟灯诱和性诱年诱虫量预测模型构建

    徐翔李祥松王浩张林...
    1112-1122,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四川省主要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灯诱和性诱的年诱虫量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四川主要稻区2018-2023年灯诱和性诱蛾量,采用Pearson分析二化螟年诱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构建相关预测模型。[结果]在灯诱和性诱2种诱捕法下,各稻区二化螟年诱虫量与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量和气压)密切相关;在灯诱捕法下,成都平原稻区的8月平均气温与二化螟年诱虫量正相关性显著(R=0。701),且是成都平原稻区逐步回归模型构建因子;在性诱捕法下,川东稻区的6月气压与二化螟年诱虫量负相关性显著(R=-0。840);比较不同诱捕法下各稻区的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回归拟合值、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后,灯诱法下四川主要稻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准度较好,对成都平原稻区、川东稻区和川南稻区的回归拟合值分别稳定在78。65%~99。59%、92。38%~99。88%和76。97%~99。96%之间。2023年灯诱虫量用于BP神经网络模型独立检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稻区在该模型下的预测值与实际诱集量基本一致。[结论]灯诱法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逐步回归有更好的预测和拟合效果。

    二化螟气象因子灯诱和性诱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冷季限饲对牦牛肝脏代谢的影响

    宋易聪王之盛张翔飞陈豪...
    1123-1129,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析饥饿对牦牛机体代谢的影响机理,通过限饲来模拟放牧牦牛冷季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采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利用1H-核磁共振平台研究限饲牦牛肝脏代谢谱。[方法]将8头体重相近(245 kg±8。75 kg)、健康无病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2组(C组和E组),每组4头。C组牦牛每天供给体重2。5%日粮(干物质基础),E组饲喂量为C组的50%。饲喂60 d后8头牦牛全部屠宰取肝脏样品送检。[结果]在牦牛肝脏中共检测出46种小分子代谢物,其中谷氨酸、乳酸、甘油磷酰胆碱、甘氨酸、尿素、葡萄糖等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代谢小分子物质富集到D-谷氨酰胺、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以及β-丙氨酸代谢等8条代谢通路上。[结论]冷季饥饿对牦牛糖脂代谢、尿素氮代谢、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等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冷季对牦牛进行有效补饲可改善机体糖、脂以及氮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牦牛冷季限饲肝脏代谢

    瑶山鸡及其杂交组合母鸡体尺与屠宰性能的因子及通径分析

    刘嘉苗小猛樊莹冉江...
    1130-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分析瑶山鸡YS及其杂交组合GYR、GYYR母鸡的肉用性能。[方法]随机抽选3个群体300日龄母鸡各30只进行体尺及屠宰性能测定,并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及因子、通径分析。[结果]YS、GYR和GYYR这3个群体的屠宰率均高于85%、全净膛率均高于64%。GYYR胸宽、胸深、胸围和胫围大于YS,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胸围、髋骨宽、胫长、全净膛重和胸肌重大于GYR(P<0。05);YS的体斜长、胸围、髋骨宽、全净膛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大于GYR,腿肌率高于GYYR(P<0。05)。胸围、体斜长、胸深等体尺性状均与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及胸肌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从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中提取了5个因子,分别与质量、体长、胸部、胫部和髋骨密切相关,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161%。胸围对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的影响最大,直接效应分别为0。516、0。746、0。755、0。476、0。385。[结论]3个群体母鸡均肉用性能良好,GYYR、YS的体尺及屠宰性能整体优于GYR,胸围可作为评估屠宰性能的最佳指标。

    瑶山鸡杂交组合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因子分析通径分析

    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

    李鸿亮李文鹏苟育聪周凯欣...
    1136-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为高原动物黄花棘豆中毒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小鼠黄花棘豆病理模型,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RT-qPCR检测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基因(Grp78、Chop、Xbp1、Atf4、Atf6)表达变化,WB检测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CHOP)表达变化,明确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黄花棘豆小鼠出现病理症状,体重显著下降,肝脏质量降低,肝细胞索紊乱,肝小叶排列松散,肝细胞变形、细胞坏死,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说明黄花棘豆导致小鼠肝脏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和肝脏损伤。

    黄花棘豆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损伤

    基于GBS测序的3个野生单环刺螠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尤宏争孟睦涵马林郑艳坤...
    1145-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评估我国野生单环刺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方法]采集大连、唐山、烟台3个群体样本,利用GBS测序技术获取SNP标记位点信息,分别对其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分子方差、聚类及群体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3个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观测杂合度为0。212~0。223,期望杂合度为0。239~0。257;核苷酸多样性在0。252~0。271之间。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单环刺螠群体内部。3个自然群体可分成2个遗传群体,样本未根据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结构。[结论]我国野生单环刺螠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

    单环刺螠GBS测序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

    猫闭锁型子宫蓄脓的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曾圣鑫陈志坤王寒孙成亮...
    1152-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晰猫子宫蓄脓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通过B超、DR和血液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闭锁型子宫蓄脓患猫进行临床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患猫的B超图显示子宫角充盈膨胀,内有低回声液性暗区,暗区内无胎体反射,子宫壁明显增厚,边界不规则。DR检查可见患猫的子宫膨胀充盈。患猫SAA值、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且高于健康猫,但生化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提示患猫体内存在化脓性细菌感染,且引起血液中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的化脓性炎症反应。患猫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子宫黏膜层显著增厚,局部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蓄积;卵巢上有持久黄体。[结论]子宫蓄脓会导致患猫子宫充盈膨胀,子宫黏膜增厚,局部出现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蓄积,卵巢上存在持久黄体,本研究结果对猫闭锁型子宫蓄脓的诊断与预防有参考意义。

    子宫蓄脓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