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大明

双月刊

1000-5315

scsf@chinajournal.net.cn

028-84760703,8476130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反映该校文科教学与科研成果,侧重巴蜀历史及中学文科教学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阚道远邱友亮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升华与思想跃迁;结合时代突出问题、中国历史智慧和人类政治文明来审视大党独有难题,从横向丰富和纵向扩展的层面拓宽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容范畴和视角视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价值立场、核心观点、思想方法分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动这一学说释放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能.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蕴含的理论特质,为推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和思想借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党独有难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自我革命

    论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的系统观念

    李新芝钟联国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在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理论与实践创新中有鲜明的体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是理解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系统观念的四个维度,具体体现在:系统防范党面临的内在危险和外在风险,贯通审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立足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进行谋划;做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顶层设计;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的手段、途径和方式方法.深刻领悟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的系统观念之要义,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系统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特征、效用价值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的文本考察

    王珂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典是文章写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马克思恩格斯用典既具有用典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效用中,根据用典的不同维度分别包括"典故的功用"和"用典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在用典的价值导向中,主要包括相似历史语境下"批判的重现"以及从"用典实践"到"指导实践"的演进两大类型.《习近平用典》系列目前已经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因此以用典研究为契机,新时代我们既要不断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新视角,也要深刻认识到用典在社会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要积极发挥用典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用典典故文本研究《习近平用典》

    荀子"诗性伦理"思想研究

    王堃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荀子的"性伪之辨"有性伪合、性伪分两种观点,而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问题是未曾发现荀子思想中的诗情视域.荀子对"性"概念的约定有价值性与认知性两层意义,由价值性约定而有"性(欲)恶",由认知性约定而有"性知".对"性"概念作出约定的根据源于本真情感的诗性言说,在情感领悟与反思中生成"性知",由"性知"给出欲恶、伪善的判断,"性"的认知性与价值性的约定由此产生.礼义之伪兴起于情感,建立于"性知".在仁爱与"好义"之情的诗性言说中兴起关于"道义"的领悟与反思,以道义为根据,"性知"建立起"礼"的规范制度."礼"以"别异"为特征,而礼的实践以"乐之中和"作为调和,从而可能在实践中超越差异,完成向仁爱的诗性复归.诗、礼、乐在荀子思想中构成一个回环结构,荀子的伦理思想可称为"诗性伦理".

    荀子礼义情感性知情欲诗性伦理

    法家政治思想中的道家哲学:渊源与异变

    费君箫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法家思想中的道家政治哲学渊源因为法家思想的高度"经验化"特征而被遮蔽.依据观念史文本分析,自法家"势治"流派代表人物慎到开辟"援老入法"路径以来,善道引领下的"良政"一度成为早期法家理论家的理想蓝图,"道法融通"一度成为法家诸流派的研学方向.然而,法家"法治"派所开辟的"事功"倾向,逐渐遮蔽了针对法家的道家化"形而上"命题而作的探讨,再经由韩非子和李斯的"术治"改造,法家根据"因循"、"守静"、"自然"而追寻的"良道善政"的理想,转化为"幽闭群臣"的"权术督责"之道.

    法家道家哲学渊源异变

    王夫之的哲学是唯物论吗?——以"气"与"器"为中心的考察

    刘荣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主导了 20世纪20年代以后内地王夫之哲学研究.一些学者通过解读船山哲学的两个概念"气"和"器"认为,王夫之哲学属于唯物论.这一观点对海内外王夫之哲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实际上,按照唯物论的一般意义和"气"与"器"的真实内涵,"气"与"器"都不完全等同于唯物论的"物质"范畴,那种视王夫之哲学为唯物论的见解实际上是对王夫之哲学的误解.

    唯物主义王夫之哲学

    论大语言模型材料的证据属性——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例

    徐继敏严若冰
    6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产生海量大语言模型材料,此类材料进入社会生活并产生广泛影响,讨论大语言模型材料证据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大语言模型材料可以成为证据,但是否具有证据资格需要在具体个案中进行判断.从诉讼效率出发,大语言模型证据在不同诉讼中的呈现形式可以有所区别:一般案件可以仅举示人机交流材料和使用者本地环境信息,重大案件则应完整举示.大语言模型材料区别于大数据证据和一般的人工智能证据,具有直观性强、可解释性弱、偏在于少数技术公司、可识别性弱等特点.

    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材料大语言模型证据AIGC

    区块链证据规则体系化的三重逻辑及其制度展开

    段陆平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四个"专条"对区块链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做了初步规范,但如何形成裁判者主观上敢于认定、客观上可以准确认定区块链证据,同时能够实质性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系统性制度,依然值得深思.从科技融入司法的现实动因以及理论诉求来看,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区块链证据规则至少要考虑以下三种具有层次递进性的逻辑:一是基于区块链信任机制的真实保障逻辑,二是基于科学认知区块链技术特征的差别对待逻辑,三是基于数字正当程序要求的权利保障逻辑.基于这三重逻辑,可以体系化地构建区块链证据真实性推定规则,准确把握技术原理设定区块链证据审查认定规范,保障当事人实质性诉讼权利的制度规范.未来依然可以按照三重理论逻辑推进在线诉讼区块链证据规则的体系化.

    区块链证据《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数字信任真实性推定规则数字正当程序

    区块链证据真实性保障的全流程困境与破解路径

    张洪亮许世强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证据是现有法定证据的区块链化,具体包括由区块链原始生成、存储、核验、转化的电子数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区块链证据始终处于生成、收集、保存、提出、运用的流程之中,但其真实性保障在庭前固定阶段、庭审展示阶段以及庭后确认阶段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区块链证据真实性保障全流程困境的系统性原因主要是区块链证据的技术局限、诉讼参与主体对区块链证据的能力匮乏以及区块链证据真实性规则的实效不足.因此,可通过规范区块链证据平台,完善区块链证据的质证程序,完善区块链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加强对区块链证据真实性的保障.

    区块链证据在线诉讼全生命周期

    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探讨

    祁润钊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形成了结果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两个主要的理论框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目标应当是提升保护质量而非提升参与的民主程度,因此需要在工具性研究框架内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对托马斯公众参与决策模型提出的7个公众参与相关问题的解答表明,只有在"整体式公众协商决策模式"中,公众参与才能有效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实践.从议题协商、决策制定与实施、实践协商三个层面进行公众参与制度完善与机制设计,才能有效推动传统村落高质量保护.

    传统村落保护公众参与参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