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大明

双月刊

1000-5315

scsf@chinajournal.net.cn

028-84760703,8476130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反映该校文科教学与科研成果,侧重巴蜀历史及中学文科教学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以来的农村改革:成效经验、理论创新与深化方向

    高强曾恒源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新一轮农村改革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试点试验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关键、以技术赋能为依托、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新时代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不仅深化了新型集体所有制理论和农村集体产权再分割理论,拓展了农业产业发展理论和新时代乡村治理理论,还发展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但也要看到,农村改革在要素市场化、产权结构开放性、改革联动性、农民主体性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在新征程上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市场化方向,走渐进式农村改革道路,稳步扩大农村产权结构开放性,推进农民主体性重塑和再组织化.

    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农村市场化

    坚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风险问题与优化思路

    黄敏杜伟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突破底线的多重风险:一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背后隐藏集体所有权实现危机;二是竞价使用、有偿退出等试点方案弱化宅基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使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面临挑战;三是宅基地过度支持非农产业用地需求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形成潜在威胁.面对系列风险问题,需进一步夯实宅基地集体治理权,守住集体所有权底线;协调宅基地的多重功能价值,守住农民利益底线;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监管职责边界,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思维方法风险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论意义

    郭华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代学校改造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全新的实践形态,而是对以往一切学科课程体系批判改造尝试的改进,是现代学校自觉加强课程间关联的一种举措,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吸纳与妥协的结果,是学科课程自我改造的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是对时代要求的主动回应,也是对学生主动关心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自觉引领.

    跨学科主题学习基础教育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学生主体

    通幽之道、创世之图抑或显现之镜——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反思

    雷云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实体性工具,追问其对世界本体、知识确证以及研究者的设定,有助于理解其合法性.根据"设定"可划分三种不同的方法路线.实证路线将教育世界分裂为现象与本质、事实与规律,研究者以教育本质、规律为知识追求,置身事外观察、静思;理念路线关注"人为世界",研究者以理念构建为知识生产旨趣,超然于现实绘制理想图景;意义路线打破"分裂"、"静态"的世界本体设定,着眼流动、变化的真实世界,研究者即实践者,他们处身现实世界,以自身为镜探询教育意义.实证路线与理念路线的设定并行不悖,可共同开展研究;意义路线与其他二者的设定多有冲突,研究中难以联用.

    教育研究方法实证路线理念路线意义路线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演进:问题审思与优化路向

    杨卫安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致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实践进度不一,实施力度有强有弱;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较为笼统,"谁去交流"的随机性较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较弱;重流动轻流动后的管理,降低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最终成效.未来,需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明确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全员流动的轮岗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教师选拔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加强教师流动后的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成效.

    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教育均衡

    由读者回归作者:"凌云"说的文学史意义

    许结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者到作者、由仙气到文气的变迁.回归历史,从制度来看,相如赋之所以能惊动汉主,既与武帝好赋有关,也与当时的献赋制关联;从文人情怀来看,其中"奴颜"与"风骨"隐含着历代士大夫的无限甘苦.回归赋体,以相如赋为代表的"凌云气"与以徐寅赋为代表的"锦绣堆",又呈现出汉大赋与唐律赋创作的不同审美,从而成就了一段文学史的佳话.

    《大人赋》凌云说读者与作者仙气与文气赋体

    经典重构:文献学视阈下的宋代楚辞学转型及影响

    管仁杰
    14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刘向编辑《楚辞》成书及王逸《楚辞章句》的盛行,"楚辞"在汉宋间的篇目与概念基本被《楚辞》限定.而宋代楚辞学则发生了文本(文献)层面的转型,晁补之、朱熹等突破了旧本的思维限定,在更易"楚辞"篇目的同时重塑了"楚辞"概念,还积极拓展了楚辞文献的范畴,实质上完成了一次对"楚辞"的重新构建.宋代楚辞学表现出的文本革新思想,直接促进了元明清时期楚辞学多元化面貌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楚辞学的发展.

    宋代楚辞学《楚辞》篇目楚辞学转型文本革新文献学视阈

    成为文学盟主:李东阳的制度优势、身份转换和文学运作

    冯小禄张欢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还广泛写作一般官员和士人的通用文体.而耽溺诗歌创作与唱酬的癖好,又让李东阳突破了一般台阁作家的"馀力为文"意识,标志着文坛领袖由政教重臣型向"风流儒雅"型转换.其文学盟主术主要是自觉而强烈的盟主"代兴"意识、宽博而有格调的文学写作观念和多样有效的文人联盟手段.这对确认台阁体、茶陵派的"半自觉"性质和台阁文学的制度背景、身份意识等有推动作用.

    文学盟主"文归台阁"台阁文体身份意识文学运作

    为新中国出版事业奠基: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研究

    黄天华
    16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尽快把新解放区的出版事业统一起来,把编印马恩列斯文献及中央重要文献之权统一于中央,同时"没收国民党反动派的出版机关",领导和组织民营书店,整顿翻印、假冒及黄色书刊泛滥的出版市场,并于 1949 年 2 月成立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12 月初该出版委员会正式转型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下设的出版局.出版委员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机关,汇聚了中共领导下的在城市和乡村工作的两支队伍,出版了"干部必读"丛书、"政策丛书"、"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以及不少新版的教科书,整顿了全国的出版发行市场,培养了大批新干部,初步构建了新的出版发行体系,为中共宣传思想、传播知识、凝聚民心、巩固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新中国的出版发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出版局新出版发行体系

    科举停废后童生、生员的多种出路和选择——以四川南部县为例的考察

    张亮
    18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停废科举是清季制度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为缓解停废科举可能引发的士心震荡,清廷尽可能多地为身处科名底层的童生、生员安排出路,如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出台优渥的科举善后考试政策等.在四川南部县,童生和生员还有从事新政公务、私塾教读等出路可供选择,且童生还能通过获取"训生"的方式来弥补旧学功名缺失的遗憾.此外,清廷及各直省地方在学堂入学和科举善后考试中亦多有变通,为年龄较大的童生、生员以及转习新学成绩不佳者宽谋出路.然而,由于清廷对学堂、科举二途的理想化预设,低估了"科举情节"的影响力,加上忽略州县公务对解决童生、生员等旧学人员出路的重要作用等因素,出路过多也带来诸多问题并引发系列乱象.这不仅影响清廷疏通旧学之成效,也给新政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失之于"多"的科举善后举措,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亦有镜鉴与启迪意义.

    清末科举停废童生生员科举善后考试四川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