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体育科学
四川体育科学

谭其伟

双月刊

1007-6891

sctks@21cn.com

028-8554163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南一环路南三段

四川体育科学/Journal Sichuan Sports Science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凉山州脱贫攻坚时期体育扶贫路径研究

    连虎虎郑文婧
    120-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凉山州体育扶贫路径的 4种模式进行了深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赛事"模式:重打造特色赛事;重建设体育场地;重保障改善民生。"体育+文化"模式:重落实事业扶贫;重强化产业扶贫。"体育+教育"模式:重组织联合帮扶;重治理协同发展。"体育+旅游"模式:重规划调整项目;重建设提升质量。通过对凉山州采用的以上 4种体育扶贫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体育+"的发展思路顺应了社会发展,不仅在脱贫攻坚关键年完成预定目标,也为全国其他省、市体育扶贫工作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脱贫之路。

    脱贫攻坚凉山体育扶贫精准扶贫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隐忧与出路

    刘洪涛冯建平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路径是当前教师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也开始得到体育教育界关注和研究,对其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在揭示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和其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未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 6大隐忧,提出建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等可能性的破解出路,以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专业标准隐忧出路

    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审视与救赎

    张鹏王国志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武术自 1916年进入学校教育体系至今,已有 100多年学校武术发展史,从最初的"强国强种""尚武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强身健体""活跃身心"再到新世纪力图走出国门的"奥运武术",几经风雨,走到现在实属不易。越是优秀的东西越能走的更远,武术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理应传承下去,但是,武术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学校武术的发展,现状越来越令人担忧。学校武术"操化""泛竞技化"严重制约武术的个性发展,教学内容、模式的单一枯燥和武术教育的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学校武术教育"渐行渐远",以至"名存实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学校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学校武术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学校武术武术教育本质属性文化自信

    高校"强基计划"选拔中的"体智结合"——基于36所高校"强基计划"体测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刘静潘靓云邢聪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研究 36 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的体育加试内容设臵及分值占比,为高校"强基计划"选拔中的"体智结合"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 36 所高校的招生简章、体测项目设置以及评分标准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无故不参加体育加试及体育加试不合格的学生不予录取或取消相关资格的学校有 24 所;条件相同(文化考试总成绩)下优先录取体育加试成绩优秀的为 9 所。各校体测项目设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一致(选取其中几项),部分高校还选取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中相应的内容;各校体测项目的评分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群体基本一致;少部分高校由院校自主设臵评分标准;调查发现还有 35 所高校未选取耐力跑作为体测项目;仅 8 所高校体测项目在 4 项以上;大部分高校选取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以及速度、爆发力等作为体测项目。研究结论:人才选拔应"强基先固本",健康的体魄应作为高校选拔的必要和前提条件。建议:注重基本体质、体能检测,注重基本运动技术技能加试,注重中学与大学体测项目的衔接,体测项目设置个性化。

    强基计划体育加试体智结合体测项目比较与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与促进研究

    丁小燕洪平马喆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为促进农村青少年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与养成良好运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农村中小学生 1448 名,利用问卷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问卷调查。结果:体育锻炼现状上,有 30。11%的老师布臵家庭体育作业、28。76%的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96。98%的屏幕时间≥2h、15。86%的每周体育锻炼≥3次、9。21%的每次锻炼时间≥60min、41。67%的运动强度达中等以上,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程序与卫生上,有 36。83%的运动前热身、14。38%的运动中监测心率、40。73%的运动后放松、85。08%的饭后不立即运动、82。66%的运动中注意补水、71。24%的运动后不立即坐卧休息、77。02%的注意运动后保暖;体育锻炼动机上,有65。93%的为了增强体质、39。05%的喜欢运动、38。64%的瘦身塑形、45。23%的缓解压力、49。53%的增强抵抗力、20。09%的学校要求、11。09%的家长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动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与卫生状况堪忧,需特别关注对其进行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与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居家体育锻炼的卫生习惯。

    居家体育锻炼健康促进学生农村人口

    征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