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文
外国语文

熊沐清

双月刊

1674-6414

sisujournal@126.com

023-65385313

4000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外国语文/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主要反映学院内外学者在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翻译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外语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方法、应用及展望

    王均松庄淙茜魏勇鹏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在语言服务行业的广泛应用,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业界三种主流机器翻译质量评估方法的优劣以及适用性.研究发现,人工评估、有参考自动评估、无参考自动预估三种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特定场景下应根据需求不同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在未来,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应在提高自动评估准确率、增加质量评估维度、开展垂直细分领域评估等方面深入挖掘.

    机器翻译翻译质量评估人工评估自动评估

    外语专业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欣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义的研究性教学应用于外语专业课堂教学,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辐射推动学生的内驱力、自主力、合作力以及创造力,能够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成长,更好促进外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基于教师课前阶段的教材分析与评估而重组教学材料,"以研究为导向",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在预习中通过联想学会如何提出问题;"以研究为基础",在课中阶段融入类比集思的思维训练活动,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对话、讨论与探究,通过聚合性思维做出判断,学会解决问题;还要"以研究成果为导向",通过课后阶段的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到教学研究课题,由此带来知识生产.

    外语教学研究性教学思维能力

    自主支持型外语教学:内涵、实践与展望

    石珺徐锦芬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学习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但学界对于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培育和调动学习者自主性依然缺乏系统认识.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自主支持型教学理念,明确其理论基础和作用优势,然后阐明自主支持型外语教学的内涵,介绍其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自主支持型外语教学研究进行梳理和概述,探讨自主支持型外语教学的实践路径,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作出展望.

    自主学习学习者自主性自主支持型教学外语教学

    大学英语学习者社会支持感、外语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探究

    宋红波王悦
    16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682名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探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感、外语情绪与学习投入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英语学习者社会支持感和学习投入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历较多愉悦情绪、中等水平的焦虑以及低水平的无聊情绪;(2)社会支持感对学习投入及其子维度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对认知投入预测作用最强,情感投入最弱;(3)社会支持感通过外语愉悦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习投入,通过外语无聊的间接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学习投入,而焦虑的中介效应不显著;(4)外语焦虑在社会支持感和学习投入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外语教师应积极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培养学生正性情绪,以增强学生投入.

    社会支持感英语课堂学习投入外语情绪

    数智时代外语教学模式的融合与创新——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

    徐玲曾娟刘飞飞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内外教学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变革人才培养理念和创新外语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以创新外语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为目标、基于"四新"建设协同发展理念,分析新时代外语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创新路径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0年以来发表于外语类CSSCI和SSCI来源期刊的200篇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从分析、评判和改编教学内容等方面如何落实课程思政,从技术特点、技术资源和技术问题等方面如何实现数字赋能外语教学,以期为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提升教师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建构数字化融合型外语教学新生态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新时代外语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多元化外语人才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赵秋野穆馨
    18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新文科建设区域国别学斯拉夫学微专业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投稿须知

    《外国语文》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