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伤残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刘长荣

月刊

1673-6567

zgscyxzz@126.com

0451-85552550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

中国伤残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物是以刊登伤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临床、康复、推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i-PCA系统的全程镇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影响研究

    刘星张铁刘鹏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智能化精准自控镇痛(Ai-PCA)系统的全程镇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疼痛管理,研究组术后实施基于Ai-PCA系统的全程镇痛管理。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术后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24、48 h,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8 h,研究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及电子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电子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研究组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i-PCA系统的全程镇痛管理可提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慢性疼痛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

    髋部骨折智能化精准自控镇痛系统全程镇痛管理疼痛康复

    血清CAR和PCT及IL-10水平对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测价值

    刘晓聪刘翠侍淑园孔丽萍...
    6-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清蛋白(ALB)的比值(CAR)、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对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市人民医院 2020年 6月—2022年6月收治的 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26)与非感染组(n=74)。对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危险因素在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其他慢性疾病,CAR、PCT、IL-10 水平与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PCT、IL-10 水平上升是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CAR、PCT、IL-10 联合预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995,灵敏度为 95。90%,特异度为 96。70%,均优于CAR、PCT、IL-10 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CAR、PCT、IL-10 水平上升是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应用效能。

    泌尿系统感染上尿路结石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0预测价值手术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殷实倪晓辉张卢王俊义...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C)内固定术与空心加压螺钉(CC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 12月—2023年 1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 4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CCS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FNC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结局情况、生活独立能力、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09%,低于对照组的 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缩短长度均短于对照组,颈干角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腿外侧激惹发生率为 4。55%,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C与CCS内固定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但FNC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CCS内固定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出院后随访结局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围手术期并发症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

    杜娟丁兆刚刘少华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月—2023年 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60例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液学异常现象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异常出血发生率为 6。67%,低于对照组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发生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相较于对照组的10。00%和2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更有利于改善NVAF患者的凝血功能,纠正其血清学指标紊乱,降低异常出血发生率且较为安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利伐沙班华法林凝血功能

    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吴祥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7月—2022年 7月醴陵市中医院收治的 8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治疗。对比两组骨密度、疼痛程度、炎性水平、腰椎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6个月后,两组骨密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疼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低于对照组的 17。50%,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治疗OVCF患者效果确切,可促进骨密度指标改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可靠。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腰椎功能骨密度日常活动能力

    早期介入栓塞术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郭金龙狄超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20年 6月—2023年 8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密闭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 1个月的血清指标、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为(94。67±7。53)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20。65±4。2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8。35±7。61)ng/mL、(24。91±4。62)μg/L,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451。96±33。72)μg/L,高于对照组的(412。57±33。8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个月,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08%,低于对照组的 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障碍,有助于减轻脑神经功能损伤,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神经功能并发症血清指标术后康复

    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王刚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2年 1月—2023年 10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6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环醇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88。24%高于对照组的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eAg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酶、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 3+、CD 4+和CD 4+/CD 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CD 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71%,高于对照组的 11。7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双环醇片,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HBV-DNA转阴率,降低患者的HBeAg和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慢性乙型肝炎双环醇片恩替卡韦治疗效果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王超凡
    31-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 10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介质。结果:治疗 1周后,干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周后,干预组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周后,干预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神经生长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水平,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及神经功能介质指标,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替罗非班

    综合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高媛媛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1-7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急诊护理程序干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抢救成功率、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17%低于对照组的 18。7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 97。92%高于对照组的 8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 97。92%高于对照组的 81。2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急诊护理程序干预,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恢复,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脑出血综合急诊护理程序急救效果急救结局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黄娜朱刚谷莉莉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8月—2023年 8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7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39例。对照组采用NPPV治疗,研究组采用HFN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痰液黏稠度、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87%,高于对照组的 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 5。13%,低于对照组的 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周后,研究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周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氧分压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PPV相比,HFNC能够更好地调节AECOPD患者的动脉血气,还可以改善痰液黏稠度,控制炎症反应,且并发症较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无创机械通气炎性因子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