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陷胸合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黄环环胡志祥吴兆中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小陷胸合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小陷胸合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特异因子[包括癌胚抗原(CE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3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皮疹、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58.33%)及治疗后KPS评分(74.39±3.71)明显高于常规组(37.50%,71.06±3.68)(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常规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皮疹、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行小陷胸合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机体肿瘤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增效减毒作用突出.

    小陷胸汤四君子汤晚期肺癌免疫功能

    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

    李颖徐咏梅葛楠郑玉红...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直肠癌(CRC)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CRC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腹痛、大便脓血和食少纳呆证侯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4.074;P<0.05).讨论: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辅助治疗CRC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中医证候,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复发率.

    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结直肠术: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预后

    连苏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17的影响

    张碧文俞学勤王可刘涛...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连苏饮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连苏饮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OLGA分期、OLGIM分期、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OLGA分期和OLGIM分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连苏饮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进而改善胃镜病理表现,安全性良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连苏饮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胃镜

    大黄?虫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气滞血瘀型)患者糖代谢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苏露煜李建朋吕继宏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黄廑虫汤对气滞血瘀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癌患者糖代谢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6名气滞血瘀型T2DM合并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大黄䗪虫汤组70例与常规治疗组66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胃流转术(LRYGB),常规治疗组患者行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大黄䗪虫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䗪虫汤,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糖代谢状态、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指数变化,跟踪随访一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胁疼痛、肢体麻木、腰背刺痛、肌肤甲错、口唇暗紫等5个方面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且治疗后大黄䗪虫汤组上述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2h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下降,且治疗后大黄䗪虫汤组患者上述糖代谢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上升,且治疗后大黄䗪虫汤组患者TG、TC及LD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HDL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降低,且治疗后大黄䗪虫汤组患者上述血液流变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䗪虫汤可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气滞血瘀型)患者临床症状、优化糖代谢状态,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大黄䗪虫汤2型糖尿病气滞血瘀型胃癌

    补脾益肺祛湿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何丽丽陈玲程琦秀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补脾益肺祛湿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补脾益肺祛湿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胃肠动力、中医证候评分、疗效.结果(1)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含量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2)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胃体蠕动次数(FA)、胃窦收缩次数(FB)、胃排空率(GER)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3)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胀痛、脘腹痞闷、食少纳呆、嗳气中医证候评分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0.05);(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应用西医治疗,应用补脾益肺祛湿汤加减治疗,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更能改善胃肠功能及不适症状,提升胃肠动力及疗效,适合在临床应用推广.

    补脾益肺祛湿汤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胃肠动力疗效功能性消化不良

    基于氧化应激及肾纤维化指标分析益气滋阴化瘀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有效性

    路博宇唐晨思张孝利向广生...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益气滋阴化瘀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84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2例,基础治疗)及研究组(42例,基础治疗+益气滋阴化瘀通络方),进行疗效评定,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测量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A及L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及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益气滋阴化瘀通络方治疗IgA肾病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延缓肾纤维化进程,肾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整体疗效突出,安全性高.

    IgA肾病益气滋阴化瘀通络方随机对照氧化应激肾纤维化

    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及对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王骆冰吴锋詹恬恬钱祎玲...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痛风性肾病(G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G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予以碳酸氢钠片治疗)与观察组(n=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降尿酸方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脂代谢、肾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耳鸣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应用于GN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中医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脂代谢与肾功能,且安全性高.

    复方降尿酸方碳酸氢钠片痛风性肾病脂代谢肾功能

    针刺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杨娜田皎丁孟晶晶曹亮...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脉络学说探讨针刺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10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针刺穴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总神经SNCV和MNCV、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的差异,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TC、TG、LDL-C、ET-1、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NCV和MNCV、HDL-C、NO、FMD、NMD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基于脉络学说通过针刺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调节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脉络学说针刺黄芪桂枝五物汤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补肾强督清化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反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刘丽红吕伟伟徐慧慧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补肾强督清化汤辅助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病患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AS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常对照组采用常规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强督清化汤辅助柳氮磺吡啶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西医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AS测量指数(BASMI)、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1.43%,对照组是71.43%,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多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BASMI、BASDA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BAS-MI、BASDAI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TNF-α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OD、MDA和GSH-Px浓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OD、GSH-Px浓度均显著升高,MDA浓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强督清化汤辅助柳氮磺吡啶治疗AS疗效优于使用柳氮磺吡啶单药,且对改善病患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有显著积极作用.

    补肾强督清化汤柳氮磺吡啶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

    醒脑启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许晨魏继鸿李峰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醒脑启咽汤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及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醒脑启咽汤及揿针埋针治疗,数据比较:疗效、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变化、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变化、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变化、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5.65%vs82.98%),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SSA及SWAL-QOL评分比较,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SSA及SWAL-QO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痰多而黏等)、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SSA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启咽汤结合揿针埋针能加速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方面障碍患者的康复,其治疗方面的效果得意提升,症状获得了较好的改善,提升了日常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安全可靠.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醒脑启咽汤揿针埋针疗效表面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