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杨家林教授从调节卵泡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探微

    邓琳雯杨翼唐英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所致月经稀发、肥胖、流产、不孕等严重影响到女性生殖健康。杨家林教授从医60余年,认为该病发病责之于脾肾亏虚,痰浊、水湿、瘀血各自或交互为病,导致巢肿卵多,卵滞巢中,排卵无序。杨老在继承古人经方基础上,博采众长,拾遗补漏,创制了治疗PCOS的经验方,临床疗效肯定。本文探微杨家林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多囊卵巢综合征杨家林教授脾肾亏虚痰湿瘀临床经验

    川北名医姚杰良以"五伤为纲"辨治脾胃病经验

    罗熙林罗俊淋黄琼瑶姚杰良...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姚杰良主任中医师临证辨治脾胃病已50年,认为学脾胃当宗东垣,治脾胃当法仲景,博采各家脾胃病辨治经验,提出以饮食、情志、劳倦、虫毒、寒邪"五伤"论治为纲,形成以辨病因、识证候、论虚实、施补泻"四目"的脾胃病辨治经验,临床善用升降相因、补运结合、注重调摄、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疗效显著。为丰富完善脾胃病辨治理论,更好地用于临床,予同道治疗脾胃病提供借鉴。

    脾胃病五伤为纲辨治经验

    陈渭良教授基于"伏瘀"理论论治陈旧性损伤经验

    何沛聪陈科陈逊文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陈渭良教授基于"伏瘀"理论论治陈旧性损伤的经验。陈渭良教授认为"伏瘀"的致病特点与陈旧性损伤的发病高度契合。陈旧性损伤为损伤后瘀血潜伏于筋骨经络日久,耗正伤阳,可与阴邪风、寒、湿、痰相结,遇引而发,痹阻筋脉,证属本虚标实。治疗上以"行气祛瘀,温阳健脾,并治兼邪"为原则。临证特点主要包括:祛瘀不嫌迟;重视脾胃;重视病位;内外并重。并举验案一则。

    伏瘀陈旧性损伤行气祛瘀名中医经验陈渭良

    杜雨茂教授辨治外感疫病学术经验采撷

    谭颖颖孙理军陈丽名吴彤...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雨茂教授乃闻名全国的伤寒学大家,熟读中医经典,勤学善思,理论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其晚年以治疗肾病名震一方,但其在辨治外感疫病方面也多有心得。杜雨茂教授虽为伤寒学大家,但没有门户之见,临床用方常常博采众长,参己之见,故治病常应手而愈。尤其在辨治外感疫病时,在表证阶段仍宗仲景法,外邪一旦入里化热,则常常寒温并用,重视体质,顾护正气和中焦脾胃,灵活进行辨证论治,达到"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的辨治效果。

    杜雨茂教授外感疫病肺疫病学术经验

    方药中教授从肝脾肾诊治慢性肾衰经验

    钱琳琳晏蔓柔马晓北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衰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后期的必然结果。方药中教授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脾肾两虚,并兼夹湿、风、瘀、毒等病理产物。肝藏血、主疏泄,在生理上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在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方药中教授强调在临证时重视脏腑间的相关性,在定位于肾的慢性肾衰患者治以滋肾养肝;在定位于脾的慢性肾衰患者中治以健脾疏肝法;在脾肾两虚的慢性肾衰患者治以肝脾肾同调之法。在健脾、补肾的同时配合养肝、疏肝等法不但可加强治疗效果,同时亦可通过干预未病脏腑达到治疗已病的目的。

    方药中慢性肾衰肝脾肾老中医经验

    张晓云教授从肝脾失和治疗情志病经验

    张凯涛张玉玲张晓云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志病,包括郁证、不寐、脏躁、癫狂、百合病等,即现代医学的焦虑症、抑郁症,因其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情志为病,虽多始于肝,但终伤及脾胃,故临证治疗情志病,多从调理肝脾入手。张晓云教授系四川省第三届十大名中医,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年,具有非常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治情志病,对于由肝脾失和引起的情志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本人跟从张晓云教授多年,现将其治疗情志病的诊疗经验总结如下。

    情志病脾胃虚弱肝脾失和

    基于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探析仲景"调、畅"营卫思路

    张晓乐程发峰欧阳欢韩祖成...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仲景营卫理论源于《内经》,首次提出营卫不和病机观点,首创六经系统辨证法,阐明营卫不和分型论治。在六经辨证体系构建中,营卫调畅是六经病证的生理病理基础,营卫理论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类方理论是窥探仲景营卫观的铜镜,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以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体现的最为突出,认为桂枝汤类方"调"营卫,麻黄汤类方"畅"营卫。因此,可以通过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探析仲景"调、畅"营卫思路,为仲景学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

    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仲景营卫理论探析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三方再辨析

    陈文豪陈丽名李小会李红...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瓜蒌薤白三方来探讨胸痹心痛的证治,发现"阳微阴弦"为瓜蒌薤白三方主要的病机,即上焦阳虚故在下之阴邪伺机逆而上乘,闭塞胸中阳气,阻滞不通则胸痹心痛,其关键在于胸阳不足所致。后世医家在《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指导下遣方用药,均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发挥的。以此将通过探讨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的病因病机、方药配伍、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挖掘其所蕴含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的拓宽临证思路为临床所应用。

    阳微阴弦瓜蒌薤白类方金匮要略胸痹方药配伍临床应用

    略论张仲景养阴方法之特色

    王建康王瑾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文中较多论述阴虚病证和养阴法,所用药物有地黄、阿胶、芍药、麦冬、萸肉,猪肥汁等,并将这些养阴药与其他药物组合成复方治疗各类阴虚病证,很少有单一养阴药组成的养阴方剂,是为张仲景治疗阴虚病证制方用药的学术特色。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养阴法

    叶天士论治湿邪经验拾萃

    丁鹤影方向明程悦叶卫东...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叶天士辨治湿邪的学术特色,以期能有效指导临床。方法:本文通过研读《临证指南医案》湿病篇,并结合《临证指南医案》其它篇章中叶天士对湿邪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叶氏认为湿之来源分为外受和内生,并认为湿邪致病范围广泛,具有弥漫性、多变性、粘腻性、易伤阳气、阻滞气机等特点。在辨治上注重病所、着眼三焦、详查病情、顾护阳气、三因制宜;在遣方用药上重视药物味性,活用古方。结论:叶天士继承前贤,博采众长,独具创新,形成独具叶氏特色湿邪诊治思路,其见解独到,辨证精准,用药灵活,对临床辨治和治疗湿邪具有指导意义。

    《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