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报告
时代报告

半月刊

时代报告/Journal Time Repo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探究

    茹茜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思政课重点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路径。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挖掘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足、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建设实践基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夯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学教育价值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济宁医学院为例

    张莉莉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它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和伟大斗争的历史精华。红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这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为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辅导员"的"三主一辅"路径模式,旨在形成系统、开放、高效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这一模式对于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林镇国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所在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风俗而形成,具有特定的文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思想价值。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为了破解这些难点,需要通过内涵挖掘、形式丰富、传承发扬等方式,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性任务和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前提下,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究

    段元博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时代精神,涉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具体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盘活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资源,基于不同精神内涵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利用融媒体加大时代精神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创新大学生实践成长的活动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精神融合原则融合策略

    高校思政课中国精神教学思考

    陈欣欣陈佳欣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精神凝聚力量。改进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责任主体在高校,关键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好中国精神教学,需要深刻认识中国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制度逻辑,有效把握学生认知衔接的适配原则、教学形式衔接的契合原则以及教学评价衔接的持续原则。同时,还需从实践层面持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学形式,并持续改革教学评价。

    高校思政课中国精神教学

    红色资源培育新时代有志大学生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凤崔景赫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蕴含的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抵抗困难、一路前进最终取得胜利的光辉岁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需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必须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通过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推动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激发潜能,引领大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红色资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转换整合研究

    王安全王旭东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教育参与主体、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载体具有突出的广泛性,只有通过合理的资源转换和整合才能保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大思政"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容易脱节的问题。其内在核心突出强调思政教育的全局观,从本质上讲是对思政教育方法论的一次根本性改进,为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转换整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文章立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转换整合过程中资源内容整合利用不充分、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限、现有体制机制不健全和校外共享平台建设缓慢等现实问题,从大学生、教师、高校和校外主体入手提出些许建议。

    "大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研究

    万小莲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教育的重点逐渐由最初的教学转变为育人,强调既传授给学生知识,又教其如何做人做事。立德树人背景下,"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旨在促进多样化资源的整合,形成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中,需要深层次挖掘隐性思政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不断推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分析了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最后从理念、师资、载体三个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全育人"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

    "培根铸魂"党团和班级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实践探究

    张婷凯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导员工作室是新时代辅导员结合时代特征、学生特点、自身特长所开创的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自我成长的新平台。"培根铸魂"党团和班级建设辅导员工作室致力于党团班级建设工作与新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构建线上与线下双向互动的辅导员工作室模式。针对学生和辅导员两大群体,工作室致力于成为学生成长助推器、思政育人研究队、工作创新服务站、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助力学生发展,引领辅导员成长。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

    李晶晶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前,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有序推进,但依然面临着部分教师法治素养不足、法治教学方法模式单一、法治实践活动较少等现实困境。因此,应通过改变传统法治教育观念、加强专项师资建设、创新法治教学方法等实践策略,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质量。

    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教育质量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