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报告
时代报告

半月刊

时代报告/Journal Time Repo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研究

    刘云飞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了百余年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其重要地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地回应了当代中国式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问题,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引领发展了一条更为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二者的融通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引领近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真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和精神根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更是实践上的成果,在世界经济政治局势激荡的今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沃土,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更好地为解决中国发展问题提供指示。因此,文章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基础上,对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展开讨论,并研究如何在当代有力推动二者融通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融合研究

    郭晓云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融合实践,深入剖析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互补优势。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以及二者在教学实践中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合路径。通过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融合方法、创新教学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和较高理论素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益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研究

    李晓婷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育其崇高的理想信念。文章从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指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实践路径进行探析,以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

    王璐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必须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辅导员要认识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意义,把握工作中用其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的内在机理,明确教育角色,抓好"三个关键",建好"四个阵地",切实提升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实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辅导员铸魂育人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书院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王静宜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传播文化内容及载体进行研究,对新媒体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对文化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通过探讨书院文化内涵、新媒体传播特征以及书院文化传播现状,根据当前文化消费需求,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书院文化的传播策略。塑造书院文旅品牌,挖掘书院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构建立体化传播渠道,将书院文化有效、广泛地进行传播,从而促进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古代书院新媒体传播策略

    书画视野下六朝时期琅琊颜氏美育思想研究

    石宕川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朝流传至今之绘画理论,经后人历代解说,已将其审美思维与画论作者之社会身份及彼时思潮绑定。可谈论绘画审美意义的文本并非只存在于绘画专论,对绘画美学具有较大贡献的也并非仅有画家与画论家。因此,绘画专论以外的六朝文献(无论是六朝时期的或后世评述的)也应被研究者重视。这之中,琅琊颜氏家族在六朝及后来的汉唐时期诞生众多文学巨匠、艺术巨擘,而家训这一文学载体在《颜氏家训》创作出后,对琅琊颜氏家族的家风建设与家学构建可谓功劳匪浅。颜延之的文学造诣、颜之推的家学观念,无不影响着琅琊颜氏对艺术与审美的看法,琅琊颜氏的美育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绘画美育思想《颜氏家训》

    "中州文脉"与金元易代的士大夫精神

    范先立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之后,华北地区经历金与蒙古的数次改易,造成了南北文化演进的不同趋向,作为宋型文化核心区域的中州,受到政治空间变动的巨大冲击,社会凋敝与破败致使文化衰丧,元好问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和超越门户的识见,对中州文脉进行了梳理和建构,从诗学的角度开始反思中州文脉的延续。士大夫群体通过反思金末"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现实处境,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诗学形象的塑造,坚守文脉正统,并自觉上溯汉唐北宋,为中州文脉开启有元一代文学风貌的先声。

    中州文脉文化演进士大夫精神

    "三全育人"视域下扬州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研究

    高严谭运启徐彤王熙越...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将扬州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成为提升当地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扬州工匠文化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三全育人"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研究扬州工匠文化如何融入当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仅具备可行性,还展现出创新性。因此,文章从"三全育人"的视角深入剖析扬州工匠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联系,探究扬州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扬州工匠文化渗透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三全育人"扬州工匠文化高职思政教育

    由楚考烈王墓、楚幽王墓之奢看楚国之灭

    尹松鹏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省武王墩墓是楚考烈王墓,李三孤堆是其子楚幽王墓。二墓随葬品众多,豪华奢侈,从当时楚国的困境来看,这很不合时宜。楚考烈王卒后,外戚李园杀害楚相春申君,立其甥、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厚葬楚考烈王。楚幽王年幼,由李园当政。十年,楚幽王卒。李园立楚幽王母弟熊犹,是为楚哀王,厚葬楚幽王。李园两次厚葬楚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用来发展军事。李园窃权,使楚国复兴计划失败,内斗加剧,加速了楚国的灭亡。楚哀王立两月,楚考烈王之弟负刍一党杀哀王、李太后、李园,而立负刍。负刍立仅五年,秦灭楚。

    武王墩墓楚考烈王楚幽王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娄诗文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及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旨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等艺术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井深入分析这一融合过程对学生文化自信与政治素养提升的积极影响。深刻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实施策略。研究表明,借助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与教学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升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文化自信与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艺术类院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