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报告
时代报告

半月刊

时代报告/Journal Time Repo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罗晓婷张晓梦张炎方卢青青...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引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赋能不仅有助于革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能极大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高校教与学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但是,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工作者数字化素养不足、新旧两种范式难以有效融合、数字化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化监管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为加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素养,促进新旧教学范式深度融合,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配套数字设施建设,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制度保障体系。

    数字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张昕彬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对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生产力质态革新方案。"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质"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追求,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驱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目标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对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引作用和实践价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创新赋能生产力完成由"旧质"向"新质"的伟大转变,实现新时代生产力的质态跃升。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倍仪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入点,试图从理论溯源、创新特点和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在完成现代化道路上为何要坚持打造人与自然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研究

    王彤阳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避免主观臆测和错误理解,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水平,文章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探讨了其在民族化、时代化、现代化三个维度上所展现的内在逻辑。同时,从科学的实践方式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造与现代化诠释两个方面,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期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启示与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启示

    葛园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五千多年,对当今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内核,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和作用。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思想内核,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的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

    何贞君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体现,蕴含着宝贵且丰富的红色精神,是赋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有利于高校丰富育人资源,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激发奋进力量,厚植爱国情怀。通过优化课程育人主阵地、搭建媒体育人新高地和拓展实践育人多场域,能有效化解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教学、传播和实践困境,不断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质量。

    红色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论中国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叙事流变

    高煦堃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立足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属于历史事件描述型主旋律电影,在中国战争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在其七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而不断演进。文章从建国三十年、新时期及新时代这三个阶段,阐释中国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叙事流变。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人物形象叙事流变

    万州红色文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

    王迪任鹏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深入探讨万州这一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如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其时代价值。当前,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着各学段应用万州红色文化的连贯性不足、各学段红色文化教学的整合度有待提高、各学段红色文化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推动各学段间有效衔接、挖掘万州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机制等路径,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连贯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使红色基因得以有效传承,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万州红色文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法律史学研究的路径分析——以中国法律史课程为例

    贾秋宇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法律史课程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基础性课程,课程本身就是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揭示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以中国法律史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法律史学研究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促使法律史学研究真正实现育人价值。

    中国法律史课程课程思政法律史学

    基于ZOPP的课程思政引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王松江余阳李阳赵祥...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协同治理为例,运用目标导向的项目规划法(ZOPP),对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提出在全员参与、全方位协同、全过程监管的大教务管理系统支撑下,构建"双元制、学徒制、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育模式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创新模式,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课程思政民办高校教学质量ZO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