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道港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道港口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水道港口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张华勤

双月刊

1005-8443

jowah@sina.com

022-59812345-6208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二号路2618号

水道港口/Journal 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与海岸河口、内河航道、港口工程、通航建筑、波浪、防护建筑物、交通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科研基础理论以及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论文,报道国内外上述领域前沿研究成果、高新技术。刊载上述领域有关发展战略、经济管理、规划、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区河流典型桥梁船撞概率分析模型比较

    邱珍锋李雨昂唐盛林雷蕊忆...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撞桥概率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研究,目前山区河流中梁桥和拱桥在计算船撞桥概率选取规范模型时不太相同.现有船撞桥概率模型及适用条件有所不同,采用美国AASHTO规范模型、LARSEN模型以及三概率参数积分模型,开展船舶对山区河流典型桥梁撞击概率及规律分析.通过分析连续钢构梁桥、上承式拱桥两种桥型的桥在最高、最低通航水位下涉水桥墩的年撞击概率,分析水位变化对年撞击概率的影响规律,得到山区河流梁桥和拱桥的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规范模型下的年撞击概率皆随着通航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AASHTO模型与三概率参数模型,对于梁桥的概率计算结果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对于拱桥,三概率参数积分模型对拱桥撞击横向、纵向位置的变化较为敏感,更适用于山区水位变化较大的拱桥.成果可为不同桥型在船撞概率模型选取提供参考.

    船撞桥桥梁防撞风险概率船撞模型

    水位变动区硫酸根侵蚀对混凝土氯离子传输影响试验研究

    王栋杜波宋玉威薛嘉成...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环境水位变动区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侵蚀最严重的区域,氯离子主要破坏钢筋钝化膜引起钢筋锈蚀,硫酸根离子侵蚀除导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劣化外,还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产生影响.目前针对硫酸根离子对氯离子传输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将试件浸泡在侵蚀溶液中的方式,不能反应耐久性问题更为严重的海洋水位变动区混凝土内离子传输规律.文章采用自主研制的潮汐循环模拟系统,开展了海洋环境水位变动区单一氯离子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耦合环境下氯离子传输特性物理试验,研究了硫酸根离子侵蚀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规律的影响,给出了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和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变公式,建立了海洋环境水位变动区考虑硫酸根离子侵蚀效应的氯离子扩散模型.结果表明,早期由于硫酸根离子侵蚀在混凝土中生成石膏和钙矾石的填充作用,阻碍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使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降低.

    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传输特性

    PVA-ECC材料抗压强度及收缩性的时变规律研究

    刘红彪戴江山刘海成齐方利...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PVA-ECC材料的长期力学性能对港口工程结构加固修复至关重要.通过PVA-ECC材料不同龄期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和收缩性试验对其宏观力学特性的时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PVA掺量的PVA-ECC材料的流动性差,其在港口水工结构加固工程中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可知,随着龄期的增加,1.5%PVA掺量和1.8%PVA掺量的试块抗压强度呈现抛物线上升的趋势,经180d养护后的试块抗压强度分别达到69.4 MPa和76.1 MPa,是C40 混凝土试块强度的1.5 倍和1.6 倍,从抗压强度分析,两者均满足加固工程的强度要求.根据材料收缩性对比试验可知,随着龄期的增加,三种试块的收缩率在0~28d期间变化剧烈,在 28d后变化均趋于平缓,不同PVA掺量的试块收缩率均大于C40 混凝土试块,而 1.5%PVA掺量的试块与C40 混凝土试块收缩率更接近.鉴于1.5%PVA掺量的PVA-ECC材料流动性更能适应沿海港工结构加固的现场施工,同时,其收缩率与混凝土收缩率接近,且抗压强度足够高,因此,在港口工程结构加固修复中,推荐采用 1.5%PVA 掺量的PVA-ECC材料.同时,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适合不同配比、不同龄期PVA-ECC材料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可用于PVA-ECC材料的强度预测.

    PVA-ECC宏观力学特性时变规律立方体抗压强度收缩率

    寒区码头沉箱盖板裂缝成因分析与数模计算验证

    朱鹏瑞李越松尹纪龙孙熙平...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营口港仙人岛港区30 万t级原油码头检测时发现沉箱上方的空心盖板上普遍出现竖向裂缝,根据检测结果、施工记录、施工期温度、开裂时间、裂缝特点、开裂结构特点、工程区域海冰状况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推断空心盖板、现浇上部结构、沉箱顶部开裂是由于空心盖板内结冰膨胀所致.利用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开裂原因进行验证,模拟了系缆力、整体温度变化以及海冰引起的体积膨胀4 种工况对结构产生的应力应变影响,结果表明很小的冰体积膨胀便使盖板侧壁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并导致结构的开裂,高应力区域与实际发生裂缝的区域基本一致.由此分析得知海冰的膨胀是造成空心盖板侧面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沉箱盖板竖向裂缝海冰膨胀冻胀力

    基于正交试验的盾构掘进江底变形分析与施工方案优化

    张体浪车宇飞姚森孙宇...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的施工易引发开挖面上层土体松动塌陷,造成邻近建筑物沉降破坏.针对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问题,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盾构隧道开挖过程,探究盾构掘进对河床沉降、深层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等影响.以河床表面最大沉降、沉降影响范围、拱顶竖向位移、隧底隆起为指标,支护应力比、埋径比、盾尾注浆压力、泥浆相对密度等为影响因素安排L16(45)正交试验,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结果表明支护应力比和泥浆相对密度对各项指标影响程度较小,可采取最经济水平.由此得到最优水平组合为A4 B1 C4 D3 和A4 B2 C4 D3,并设计优化追加试验,追加试验方案1 减小了埋径比,增加了盾尾注浆压力,结果表明其对地层变形的控制效果更好,为优选方案.

    正交试验盾构掘进河床变形方案优化数值模拟过江通道

    降雨诱发古滑坡多期复活机制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陈斌李伟石豫川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砻江上游某拟建水电站的库区巨型滑坡近年来变形显著,对水电站的施工、运营构成严重威胁.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变形分析的基础上,配制不同相似材料,采用底摩擦试验对滑坡的变形机制以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底摩擦试验结果表明:滑坡B1 区的后缘裂缝形成的时间较前缘裂缝的形成时间要早,裂缝规模也较大,这与现场调查、访问信息一致.B1 区监测点表明,后缘变形程度较前缘更大,符合推移式的变形模式,但若B1 区发生破坏失稳,可能造成后缘的A区局部渐进式的失稳破坏,整体上(A +B1 区)可能演化为牵引式的变形破坏模式.底摩擦试验对周家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治理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滑坡变形特征底摩擦试验复活变形机制破坏模式

    秸秆排水体联合间歇抽真空处理疏浚泥试验研究

    姚达周志彦徐桂中张丹...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秸秆排水体联合间歇式真空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泥的加固效果,对不同真空间歇时长下的疏浚泥展开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真空间歇时长下疏浚泥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和恒定真空加载方式相比,采用间歇式真空可降低排水体滤布的淤堵,提高真空在土中的传递效率,从而改善真空预压处理后疏浚泥的加固效果.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对文章所使用的秸秆排水体和疏浚泥来说,采用中间间歇12h再施加真空荷载的模式处理疏浚泥效果更佳.相对传统恒定真空加载模式,疏浚泥的累积出水量提升15%,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32.7%,土体含水率降低19.3%.除此之外,秸秆的降解会影响排水体的真空传递效果;随着秸秆的持续降解,10 d左右后,秸秆排水体内部的真空度开始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秸秆排水体间歇式真空预压疏浚淤泥模型试验真空度

    内河航道船舶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

    雷智鹢宋雨恒马志宽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河航道船舶大气污染物在沿岸建筑物群的扩散规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构建南京市内河某航道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计算模型,采用"自下而上"方法计算得到船舶SO2、NO2、PM10、PM2.5、CO和挥发性有机物6 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通过Revit软件与Fluent软件建立船舶大气污染物在沿江居民区的扩散模型并进行可视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常风向全年平均风速条件下,污染物扩散与建筑群布局密切相关,在密集建筑物群背风面易出现负压区,该处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在整体建筑物群背风面稍远处,出现气流旋涡区,导致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聚集,短期内产生持续污染影响.研究思路与结果可为航道沿岸居民区规划建设,降低船舶大气污染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船舶大气污染物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污染物扩散可视化分析

    港口船舶溢油事故应急联防建设区域划分及主体选择评价

    胡超刘桂云白佳兴胡俊林...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港口船舶溢油事故区域应急联防体系,对于促进联防区域内应急资源共享、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间各个码头的航路网络,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时间可达性分析,确定符合有效应急时效的联防建设区域.进而,从码头泊位情况、溢油事故参数、货物吞吐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区域联防建设的因素,并基于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码头区域联防建设主体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得到的应急联防建设区域划分及主体选择评价模型能够客观地反应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在应急联防建设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参考评价结果选择建设方案.

    区域联防可达性分析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建设主体

    考虑动静态指标的港口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研究

    姜庆川祁日强于立臣吴菲...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港口作业货种多、作业区域广、作业类型杂,存在大量动态化立体交叉形式作业过程,现场作业各个环节紧密联接又相互制约,安全生产风险情况处于多因素关联的耦合状态,若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整个生产过程将受到影响.以T港口散杂企业为试点,基于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数据利用AHP-模糊评价法,从"动态+静态"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估分析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态,使评价结果更客观,从而摸清安全管理薄弱环节,针对风险过高和趋势明显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提前预警,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港口企业风险预警模型安全生产综合评价动静态指标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