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隧道建设(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隧道建设(中英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张炜

月刊

2096-4498

ztsk2000@263.net

0379-62632470;62632173;63633403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陵园东路3号(状元红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Journal Tunn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隧道建设》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刊出了31卷141期。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的科技刊物《隧道建设》成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1X),刊期为双月刊。《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实践论文。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进步服务。 《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委会的主任委员。《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 《隧道建设》发行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工程单位,其中包括中铁系统、中水电系统、中交系统、中冶系统、中建系统、地方各建设系统、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穿越煤系地层隧道预留岩墙破坏力学行为与安全厚度研究

    许煜林邸小勇巩雯林志...
    12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穿越煤系地层隧道在瓦斯压力和地应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变化,以贵州的天成坝隧道的瓦斯煤系地层为工程案例,通过相似模型试验搭建三维试验物理模型,分别研究预留岩墙在 2 种不同隧道跨度下的力学行为变化,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不同因素下隧道开挖岩墙厚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改变了围岩的原始应力状态,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岩墙出现应力集中,且隧道在开挖后掌子面一侧的应力卸载使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差值最大.2)隧道所在的地质环境相同时,预留岩墙上部垂直地应力越大,隧道的开挖跨度越大,预留岩墙的厚度越小,预留岩墙发生破坏失稳的可能性越大.3)隧道开挖过程中,预留岩墙垂直应力与位移监测点竖向位移同步变化;垂直应力达到峰值时,竖向位移变形最大;随后垂直应力减小,竖向位移变形趋于稳定;垂直应力突变导致预留岩墙破坏,位移量急剧增大.4)建立不同瓦斯压力、不同围岩等级、不同隧道跨度情况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 8 种不同工况,得到不同因素组合下预留岩墙厚度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最小预留岩墙厚度的计算经验公式.

    公路穿煤隧道岩墙稳定性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广告目次

    138页

    轨道交通工程中消火栓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探讨

    周金忠张美琴范太兴杜金海...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轨道交通工程,介绍南京—马鞍山城际铁路(简称宁马线)消火栓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其相对于常规传统设计的优点.首先,在对规范解读及工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轨道交通工程中,为了保证消防安全,消防泵房保护距离尽量控制在 2000 m以内"的原则.为了将此理念落实到具体设计中,在本工程中提出一种新的消防供水方案,即"消防供水多方案组合模式",具体内容为:1)优先选用一站带左右各半个相邻区间的方案;2)当区间长度小于 2000 m时,也可以采用一站带一相邻区间方案;3)当区间长度大于 4000 m时,在一站带左右各半个相邻区间方案的基础上,在区间风井处设置独立的消防泵房,以保证所有消防泵房的保护距离控制在 2000 m以内;4)将各消防泵房的供水单元完全独立.其次,在车站给水水压制式方面,提出 2 种单路水源高架站的消防供水方案及其适用范围,即:1)室外低压、室内临时高压系统,适用范围为"高架站布置在市政道路一侧,并且车站离市区较近、消防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能保证足量消防车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或"条件特别困难的既有高架车站改造";2)室内外共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适用范围为"高架站布置在市政道路中央"或"车站离市区较远、消防基础设施条件比较不利,不能保证足量消防车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最后,在消防设施布置方面,提出"高架车站室外消防水池、扑救类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原则,其中最重要的2 条为:1)室外低压、室内临时高压系统中,当高架站超出消防水池150 m保护半径时,应增设相应的消防水池取水井;2)车站扑救面上布置室外消火栓时,应优先布置在每个高架站出入口附近.

    轨道交通工程消火栓系统消火栓泵房保护距离消防供水多方案组合模式车站给水水压制式室外消防水池

    富水砂层交叠联络通道冻结设计方案研究

    石立民叶玉西杜有超董世卓...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常规联络通道冻结相比,交叠联络通道的冻结体量大、开挖构筑时间长、冻结孔布置形式更加复杂,其冻结设计与常规冻结设计有明显差异.为实现富水砂层叠落区间联络通道安全高效施工,结合叠落区间交叠联络通道结构形式,进行异型联络通道冻结方案设计.首先,在哈尔滨地铁3号线2期河松街站工程现场取土,并送至冻土实验室进行土体低温物理力学试验,得到-10℃时低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确定粉质黏土-10℃环境下单轴抗压强度为3.53 MPa;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冻结壁厚度设计,得到通道顶部及侧墙冻结壁厚度为3.0 m,集水井底部冻结壁厚度为 4.0 m,平均温度为-10℃.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冻结壁强度和位移指标均满足安全要求.根据冻结壁厚度布置冻结孔,提出"地面垂直+洞内水平冻结"加固方式.针对距离建筑物较近的特点,为控制冻胀,采用地面垂直泄压孔与洞内水平泄压孔相结合的方式,施工期间地表最大冻胀量为 8.59 mm,对环境影响可控.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案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冻胀量可控.

    冻结设计方案富水砂层交叠联络通道冻结壁厚度冻结施工

    基于区段的地下空间环路通风排烟设计方法

    王洁赵炳欣姜学鹏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多匝道、多地块、内部空间复杂的地下空间环路烟气控制,提出一种区段式排烟方法:将地下空间环路与地块通过防火门分隔,形成独立的构筑物,结合隧道结构,确定风机房位置,划分区段,使烟气在一定区域内排出.以滨江地下环路为例,在隧道主线上均匀布置 6 个排烟风机房,并以此为节点,将隧道划分为 8 个区段.当火灾发生时,开启所在区段两端的风机进行排烟.由于各区段不设置固定分隔,整个风道是贯通的,因而各个风机房里的风机可互相作为备用排烟风机,以降低成本.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排烟口开启数量和间距进行模拟,确定排烟量为 90 m3/s、排烟口间距为30 m、开启8 个排烟口的排烟方案.从人员疏散环境以及排烟效率对典型区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员疏散环境安全,排烟效率达到 90%,证明方案合理可行.

    火灾烟气控制地下空间环路通风排烟设计方法区段划分

    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现场试验——日本清水建设使用VR技术测试隧道工作面监测系统

    隧道网
    162页

    悬臂掘进机法在挤压性围岩隧道中的适应性研究——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例

    唐绍武郭新新于家武龙文华...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悬臂掘进机法应用于挤压性围岩隧道的可行性与具体效果,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依托,首先开展基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悬臂掘进机法适用性分析;其次,结合工程实施条件,对悬臂掘进机进行选型,并设计 2 台阶悬臂掘进开挖方案;最后,依托工程试验段,重点从施工效能和实施效果2 方面,开展2 台阶悬臂掘进机法和3 台阶钻爆法开挖的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综合对岩石强度、开挖断面和工效 3 个因素进行分析,悬臂掘进机选型应重点考虑切割面积和切割功率.2)木寨岭公路隧道围岩按能否较好适应于悬臂掘进机法开挖,可划分为 2 类 6 种.3)对比 3 台阶钻爆法开挖的施工效能,2 台阶悬臂掘进机法的施工进度提高20%,平均超挖减少 150 mm,用工量减少 5~10 人,喷混凝土超耗量减少 57%.4)对比 3 台阶钻爆法开挖的围岩位移、压力、拱架应力和锚索轴力,2 台阶悬臂掘进机法中围岩压力减小 0.01~0.11 MPa;围岩位移和拱架应力最终量值无明显变化,但分布更均匀、更快趋于恒值;锚索平均轴力增大 39 kN.

    挤压性围岩隧道悬臂掘进机法钻爆法现场试验

    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密贴下穿运营站MJS+水平冻结施工与实测研究

    耿天霜张静赵记领杨平...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南京新建地铁 7 号线在承压富水砂层近贴下穿既有 10 号线中胜站开挖时易发生涌砂涌水现象及冻结对既有线变形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etro jet system,MJS)+水平冻结法联合加固承压富水砂性地层的施工方法.根据实际工程,确定MJS+水平冻结加固工艺、加固参数、加固范围及冻结的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冻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计算开始冻结的合理时间和积极冻结时间.对冻结过程中的土体温度、冻结及开挖过程中的既有车站底板位移进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暗挖方案进行优化.工程实践表明:1)冻结过程中中部MJS加固体温度一直高于端部MJS加固体温度,应当加强对中部位置温度的监测;2)冻土帷幕范围应控制在MJS加固体范围内,否则土体冻结会对冻胀变形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上部钻孔取土泄压及间歇冻结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冻胀;3)本工程冻结及开挖阶段既有车站结构变形较小,减小了对近贴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4)优化后的暗挖方案可加快施工进度,原开挖时间约 80 d,优化后开挖时间缩短至 66 d.

    地铁车站富水砂层MJS水平冻结法冻胀变形

    让机器人监督机器人——人工智能助力地下工程行业从"自动化"走向"无人化"

    隧道网
    180页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碎石整平精度控制技术研究

    夏丰勇孙世鹏姚典池明华...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外海沉管隧道的基础处理精度与承载能力、减小沉管隧道的不均匀沉降,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介绍船架分离式整平船水下整平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并分析影响整平精度的 2 个因素,即料斗口高程变化和料斗内碎石料高度控制;同时,结合ANSYS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水下大、小车轨道在自重情况下的变形,以及基架在不同工况组合下的变形,由此提出碎石整平系统精度控制技术,并采用接近式料位传感系统,实现料斗总成内碎石料位高度持续、实时监控和多点监测.该水下碎石整平系统精度控制技术在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32—E24 管节碎石基础铺设中成功应用,其整平平均偏差为15.3 mm,可满足±40 mm的偏差设计要求,实现了设计要求的基础铺设精度控制目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碎石基础铺设水下碎石整平系统整平精度高程控制高度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