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

    陈伟宇伍志燕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显而易见的历史现象学话语语境,它以人的存在来解读"存在"的社会:人的生存形式所具有的对象性关系,是基于"实践直观"搭建起的主客观同一规律,也是社会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核心密码.实践直观形式的理论搭建,促使"社会关系"这一抽象的理论标识成为了显现整个"社会存在"的同一性结构,发挥着辩证方法的基始性构境作用.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资本关系"的物化表象得以被解蔽,同时,也开创了历史现象还原机制的先河.

    实践直观现象对象性社会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韩振文姚梦琦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技术调查官制度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对涉案技术事实的审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基于此,2022年12月《民事诉讼法》第五次修改草案正式将技术调查官纳入民事诉讼中,以更好地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司法实践中,技术调查官在任职模式、选任资质上还存在不足,与相关技术事实查明制度的衔接也存在矛盾,并且存在潜在的审判权让渡风险.为了回应扩大技术调查官制度适用范围的现实需求,有必要通过立法细化其管理与选任的规则,确定技术调查官的身份定位为"独立的审判辅助人员",对案涉技术事实的争议焦点提出建议,并在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中明确技术调查官制度的适用顺序,重构技术调查官参诉的组合和数量,明确技术调查意见的性质与公开方式,从而优化技术调查意见的采信机制.

    民事诉讼技术调查官司法技术人员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技术调查意见

    遂公盨铭文"遂""宁"考释与"宁阳大禹"说

    杜贵晨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盨铭之"()"即"遂",为虞舜之后,两周时期旧地为今宁阳西北鹤山、伏山及周围地区的诸侯小国;遂公在遂即今宁阳铸造此盨,以缅怀大禹之事,载记祖宗之德,自勉和勉励后人在宁为崇德无悔之业,或有因其以大禹为遂人即今宁阳人的可能;"()"即"宁"为古地名,指今宁阳,"宁阳"之"宁"得名必在先秦西周之初或更早的商代,其本义为恭顺、安顺.由()公盨铭文结合古遂国在宁阳考证,"宁阳大禹"即宁阳为大禹故里和治水重地之一说值得认真关注.

    ()公盨宁阳大禹

    故城贾氏家族文学考述——以《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为中心

    王新芳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城贾氏是明清以来绵延数百年的燕赵文化世家,然因文献难征,学界对故城贾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一直少有关注.以《故城贾氏遗稿》与《贾氏丛书》所存诗文考察,可以发现故城贾氏的诗文创作推崇孝义,具有极为鲜明的理学特色,而这正是贾氏家族以理学传家的表现.以贾延泰、贾六奇、贾炎、贾掞、贾汝愚、贾臻等为代表的贾氏诗人群体,其诗歌创作成就不一,各具特色,且历经十几世风流不辍,绵延不绝,是燕赵诗学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值得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

    故城贾氏家族文学《故城贾氏遗稿》《贾氏丛书》

    生态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以《狼图腾》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曾艳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小说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类、非人类生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还是被作家们有意或无意融入生态价值观念或生态伦理立场的象征系统,具体表现为自然景观书写中对自然生命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神自然三位一体空间观念的塑造、对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生物空间冲突的表现以及对理想自然和精神生态家园的追寻.此外,空间书写在小说文本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生态小说空间书写空间意识空间冲突

    考量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成效的三种维度

    王舒啸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项富有远见、意义重大的实践行动,对乡村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考量和评价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成效时,应从多维视角出发,同时关注其贴合性、协调性和持续性,即艺术与乡村本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平衡性及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新实践,更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增强村民文化自觉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艺术社会学文化融合乡村振兴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