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隐形的"声调谱":王士禛七古声韵探微

    黄金灿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渔洋七古最典型的句调格式,此外渔洋七古还综合运用多种句调格式,体现了极强的多样性.韵作为古诗声调的重要表达形式与古诗声调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渔洋七古中也得到巧妙运用.

    王士禛古诗声调论声调谱七古三平调

    从口头诵唱到仪式展演:"亚鲁王"史诗的表述和接受

    张波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鲁王"史诗的整体研究还有待推进,尤其在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问题"上,还需要突破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而转向多学科与多证据、多视野与多文本联动的整体表述观,聚焦"从小传统到大传统、从口头诵唱到文化文本、从仪式展演到文化表述"等视域下的接受与影响剖析,综合考察苗族"亚鲁王"史诗独特的口头传统接受问题与表述研究,推动"亚鲁王"研究朝纵深发展.

    文学人类学"亚鲁王"史诗口头传统接受问题

    维特·宾纳《唐诗三百首》翻译缘起研究

    于艳芳李莉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译者的翻译缘起受制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译者的诗学追求和政治思想主张与所处时代的诗学风尚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支配着译者对所译文本的选择,同时又对译本在目的语文学系统中的接受和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译介学理论,以维特·宾纳《唐诗三百首》的翻译缘起为例,通过研究分析维特·宾纳的书信、文章、译本序言、译诗等历史文献,探讨在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译者的诗学主张如何影响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体现译者诗学追求的翻译文本契合时代需要是促成译本在译入语国家成功接受和传播的重要归因.

    维特·宾纳《唐诗三百首》翻译缘起

    忻府"山西八大套"及其音乐特征研究

    傅聪秦国韬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学者曾对山西八大套进行过探讨,相关研究涉及乐种、乐谱、宫调、音乐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已有研究对于人们认识山西八大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山西八大套的演奏场合在赵成贵逝世前后并不相同,从私家乐坊转向了民间乐事活动,忻府"山西八大套"就是在后一种演奏场合中传承下来的."忻州八音艺术团"是当前山西地区能够完整演奏山西八大套的唯一班社,该文以"忻州八音艺术团"演奏的忻府"山西八大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在曲体结构、宫调、旋法等音乐形态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忻府"山西八大套"所具有的个性音乐特征问题.

    忻府"八大套"曲体结构宫调与旋法